本周,IPO正式開閘,市場弱勢依舊。對于個人投資者而言,如何在打新規(guī)則改變后從新股發(fā)行中獲利,是一個更實際的問題。
事實上,新股的實戰(zhàn)攻略包括兩個部分:其一是“打新”,即如何以有限的資金量獲得最佳的中簽機會;其二是“炒新”,即如何在新股上市后的交易炒作中獲利。投資者應當明晰打新規(guī)則的改變,并結合制定符合自身情況的新股實戰(zhàn)策略。
把握參與“打新”的條件
根據(jù)滬深交易所最新的規(guī)定,投資者要擁有新股申購資格,就必須持有一定量的已發(fā)行股份,即所謂的“市值配售”。
需要注意的幾點是:
① 在新股申購時,滬深兩市的市值是分開計算的,持有哪個市場的市值僅能用于該市場新股申購。具體而言,如果要申購滬市新股,需至少持有市值1萬元以上滬市股票,每1萬元市值可申購1000股。如果是申購深市新股,也至少要持有1萬元以上深市股票,每5000元市值可以申購500股,但最高不得超過當次網(wǎng)上初始發(fā)行股數(shù)的千分之一。
② 新股申購時所計算的持有市值是指投資者持有的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不包括優(yōu)先股、B股、基金、債券或其他證券。包括交易型開放式指數(shù)基金,也不能包括在申購市值范圍內(nèi)。
③ 投資者信用證券賬戶中融資買入的股票,也可以作為持股市值進行計算,融資融券信用證券賬戶市值與普通證券賬戶是進行“合并計算”的。
④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申購規(guī)則下,同一天的股票市值是可以重復使用的。這意味著如果在一天內(nèi)有多只新股發(fā)行的情況,投資者可以用已確定的市值重復參與多只新股的申購,且額度是單獨計算。但申購的資金則不能重復使用。
注意申購的時間安排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如何用有限的資金獲得最最佳的中簽機會,則需要投資者把握時間的安排。
① 首先應該確定新股發(fā)行日(T日,下同),那么“持股市值”會以T-2日收市時持有的市值進行計算。在這里需要注意,“T”為交易日而非自然日。例如本周三發(fā)行的第一批新股,如果投資者參與申購,那么是以本周一收市之時持有的市值計算。
② 由于持股市值計算是以T-2日收市時持有的市值進行計算,因此市值的計算時間是一個時點。這意味著投資者就算在T-1日賣出股票,也不影響其用以申購的“持股市值”。換言之,只要在T-2日收市時持有足額的非限售A股股份,就可以參與相應份額的申購。
③ 在這樣的規(guī)定下,投資者如果想盡量減少持股時間,可以通過“(T-2日)尾盤買,(T-1日)開盤賣”的模式,來獲得申購權利。而如果采用這種方式來獲取申購權利,在技巧上則最好選擇流通市值足夠大、股價波動較小的個股。
算好資金解凍周期
根據(jù)規(guī)則,在T日進行申購了以后,T+2日將根據(jù)中簽結果進行新股認購中簽清算,并于當日收市后向各參與申購的結算參與人發(fā)送中簽數(shù)據(jù)。在T+3日將對新股申購資金進行解凍處理。
在新股密集發(fā)行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計算好資金從申購到解凍的時間周期,以期最大程度的發(fā)揮資金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