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廣,張春紅,姜勝軍
(1.廣東樂美達集團有限公司 設計開發(fā)部,廣東 中山 528478;2.電子科技大學 中山學院,廣東 中山 5284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嬰兒車逐漸成為家庭的兒童必需品,其市場需求量在逐年增長。為方便使用,嬰兒車需要很方便的折疊展開,傳統(tǒng)嬰兒車大多采用四桿驅動折疊的折疊結構,結構復雜,造成嬰兒車笨重,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折疊時運行不順暢。為使嬰兒車更方便使用,本文在分析傳統(tǒng)嬰兒車折疊結構的基礎上,運用相關的創(chuàng)新設計方法,設計了一種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便于存儲運輸,使用方便,折疊順暢的交叉四桿疊折疊嬰兒車。
目前,國內外市場上銷售的嬰兒車車架通常以彼此鉸接的杠桿件形成一連桿組件的形態(tài),連桿組件上設置了控制機構以控制連桿組件的展開,并形成嬰兒乘座空間或控制折疊閉合。折疊結構幾乎都是一個或一個以上四連桿或五連桿構成的,由于此種嬰兒車上的桿件相當的多,結構復雜,且需要多處進行卡位限制,安全性能差,收合后體積比較大,造成出廠時每個裝柜中嬰兒車數量比較少,以及消費者使用、搬運、存放均不方便;折疊操作時往往需要同時打開多處的卡位,使得折疊操作麻煩,在折疊時也容易造成杠桿骨架收折不順暢的問題。此外,傳統(tǒng)嬰兒車的靠背在折疊時需要單獨設置一套折疊機構,結構復雜,實際使用效果不能令用戶滿意,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現有嬰兒車車架結構。
本文所設計的交叉四桿折疊嬰兒車采用兩個相互交叉的四桿機構驅動折疊,折疊順暢;且靠背架由后座架桿帶動同時折疊,不需要單獨設置折疊結構,結構簡單,折疊后體積小,操作方便。
交叉四桿折疊結構的嬰兒車如圖1 所示,包括左前車架,其下端連接有左前輪;右前車架,其下端連接有右前輪;左后車架,其上端與左前車架鉸接;右后車架,其上端與右前車架鉸接;左扶手桿,其下端與左后車架上端鉸接,其中部鉸接有左驅動連桿;右扶手桿,其下端與左后車架上端鉸接,其中部鉸接有右驅動連桿;右驅動連桿下端鉸接在右前座架桿與右后座架桿的鉸軸上;控制裝置,設置在左扶手桿和右扶手桿上,用于控制車架折疊。
圖1 交叉四桿折疊結構嬰兒車展開立體圖
如圖1 所示,左前車架上部、左后車架上部、左后座架桿前部、左前座架桿前部構成四桿機構,左扶手桿、左后車架上部、左后座架桿前部、左驅動連桿構成四桿機構。左后座架桿與右后座架桿連為一體,為一條開口向前的U 形管。左后座架桿后部和右后座架桿后部鉸接有由U 形管推動折疊的靠背架。
控制裝置包括按鈕和由按鈕帶拉繩拉動拔出的插裝在左前車架上端的插塊。折疊時,手指按壓按鈕,插塊回縮,向下按壓左扶手桿和右扶手桿,左扶手桿帶動左驅動連桿向下壓帶動左前 座架桿和左后座架桿向下移動,左前座架桿帶動左前車架向后收攏,左后座架桿帶動左后車架向前收攏,同時左后座架桿與右后座架桿的后部推動靠背架向上收攏折疊,右邊與左邊同時以同樣的原理折疊。折疊后的效果如圖2 所示。
交叉四桿折疊結構嬰兒車設計后,成功應用于嬰兒車的生產,所生產的嬰兒車實物與市場上同類型的嬰兒車對比具有折疊后體積小,使用方便等優(yōu)勢,如表1 所示,列舉了本文設計的交叉四桿折疊嬰兒車與國外知名嬰兒車品牌葛萊的同類產品的尺寸對比。
圖2 交叉四桿折疊結構嬰兒車完全折疊狀態(tài)圖
表1 交叉四桿折疊嬰兒車與其他車對比
通過對現有嬰兒車折疊結構的分析,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的交叉四桿折疊的嬰兒車折疊結構,操作方便,折疊后體積小,方便包裝運輸和存儲,符合消費者的現實需求,為相關產品的設計提供一定的參考。
[1] 陳媛媛.嬰兒手推車的綜合設計研究[J].科教導刊,2013,1.
[2] 黃彥可.基于產品語意學的兒童手推車設計研究[D].湖北:湖北工業(yè)大學,2010,5.
[3] 李慧.基于人機工程學的多功能嬰兒車設計[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3,6.
[4] 丁玉蘭.人機工程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5]楊軍藝.新型智能嬰兒車的原理及設計[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11,6.
[6] 嚴廣,張春紅.嬰兒傘車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J].中國科技信息,2010,12.
[7] 劉艷霞,嚴廣.嬰兒手推車自動展開結構創(chuàng)新[J].機械工程師,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