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宇
高中畢業(yè)于山東省濰坊市文山中學,2009年高考分數(shù)為689分(理科),本科入讀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F(xiàn)為清華大學研究生,兼任清華大學本科生輔導員。
山東省規(guī)范化學校,濰坊市重點中學。建校以來,先后有幾十名同學踏進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的大門,幫助無數(shù)學子實現(xiàn)求學深造的夢想。2013年高考一本上線率又創(chuàng)新高:近400名學生成功考過省文、理一本線。 在考生總數(shù)只占全市約三分之一的情況下,一本上線人數(shù)占全市一半。
第一部分 核心理念
本文的全部內容均為下述三條核心理念的發(fā)揮和延伸。
A.只做自己熱愛的事,只做自己感到恐懼的事,只做自己認為不太可能的事,只做在你能力邊緣的事;
B.如果遇到困難,要想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去解決它,長時間、多次數(shù)地軟磨硬泡是最有效的做法,唯一錯誤的做法是止步不前;
C.記錄你成功或失敗的過程,你必須對自己在做什么保持清醒的認知和有力的控制。
(問:我怎么可能熱愛一件我感到恐懼的事?答:想象一下你戰(zhàn)勝恐懼之后的喜悅感)
第二部分 學習書本
書本是對知識的系統(tǒng)化整理,但是其最大的問題在于過于追求邏輯順序的正確性,從而喪失了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審視一個學科的可能性。就學科而言,最重要的思想被深藏在書本的各個角落里,一個初學者可能需要耗費數(shù)年的時光才能漸漸體會到其奧妙所在。當一個人能把一個學科從無到有的歷程用口頭敘述出來,自然而完美,那我們就有足夠的理由說,他已經(jīng)入了門。
話說回來,一個學習者在專業(yè)學習的初期,必須全面細致地研讀教材,雖然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卻是最有效率的方法。因為如果真的要去按“最好”的方法學習,只能去讀原始文章。而這不可避免地存在語言上、術語上、理解上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老師帶領,那他一定會迷失的。
怎樣去研讀教材?第一,慢下來,一頁一頁、一行一行地讀,遇到一個不理解的地方就盡力去理解它,如果在耗費了巨大的心血后仍不得其門而入,就選擇跳過去。這種忽略的影響會在后面的閱讀中逐漸顯現(xiàn)出來,直到你遇到的困難不斷加重,閱讀無法再進行下去的時候,那么再停下來,返回最初你沒搞明白的地方,重新讀起。你應該知道,對困難越熟悉就越容易理解。另外,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例子或者習題,你必須要親自去試驗一下這個例子,親手去解決這些難題。你要不斷地消滅書中的問題,直到整本書沒有一處是你不清晰明了的。
這種方法看起來似乎又慢又笨,但確實是讀教材的最好方法。一本書如此讀下來,一定是先慢后快的,而當有了讀這一本書的經(jīng)驗體會,那以后遇到同類型的書,就輕車熟路了。
第三部分 夯實基礎
某個學科的基礎,一般都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理論和實踐,或者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具體實現(xiàn)。做好這兩點也有兩個對應的方法:一個是“勤于整理”,一個是“精于練習”。
“勤于整理”就是在讀書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我的建議是“試煉你的筆記本”:一個聰明的學習者最有利的武器就是他的筆記本。在你通過各種方式的學習,例如書本、課堂、公開課等學習了一種新知識后,在你對知識還有印象的時候,應該立即寫下你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心得體會。你必須強迫自己回憶究竟學到了什么東西,而書寫就是最好的、最深入的思考——你在書寫的過程中會漸漸發(fā)現(xiàn)哪些知識你學會了、哪些知識你還不太明白。
華羅庚曾就學習數(shù)學發(fā)表意見:“不做習題,如入寶山而空回?!蔽覀円熬诰毩暋?,無論何種知識領域,如果要真正學會,就必須圍繞著某一個特定的知識點展開練習。然而,這種練習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題海訓練”,而是“精細訓練”或者“刻意練習”,它由以下要點組成:
(1)只在“學習區(qū)”訓練——學習區(qū)指的是那些你還不太會做的練習(既不是你已經(jīng)完全學會了的練習題目,也不是你現(xiàn)在遠遠不會做的練習題目)。訓練的原則是“忍住痛苦,大量重復”。在學習區(qū)進行練習一定是痛苦的,因為這些知識和技能是學習者還不能熟練掌握的,這就必須靠意志力的力量堅持到底。
(2)獲得及時有效的反饋。學習者必須實時地監(jiān)控自己的訓練水平,明確地知道自己在各種技能上的錯誤率和錯誤類型。為了實現(xiàn)這一點,建立自己的錯題檔案并且定時統(tǒng)計、分析、總結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值得補充說明的是,在大量重復訓練時,并不是要訓練者重復地進行一個特定的訓練項目,而是要圍繞著一個要聯(lián)系掌握的中心,重復訓練不同的項目;此外,進行練習的時間,是你學完了一個知識,剛好要開始遺忘的時間點(對于正常人而言,一般是24個小時)。
第四部分 獨立研究
建立你的研究筆記本,記錄你每一天學習的進展和嘗試,你可以遇到困難,但你不能止步不前。當你遇到了墻,錯誤的思維方式是:既然無法前進了,那么還是折返、放棄或逃避吧。而正確的方法是:仔細摸索這個墻的各個細部,查看構成它的磚塊的每一處紋理,利用你手中的工具,例如小錘子、美術刀去試一下、再試一下。
在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之后,如果還是沒有進展,那就暫時離開這堵墻,去遠處找找這堵墻是否有缺口和漏洞;再不行就去收集一些樹枝和繩索,試圖造一個梯子出來;甚至動手挖一個地洞,從地底鉆到對面去;又或者去遠方打工,用賺的錢買一臺鏟車、買一箱炸藥,還有其他無數(shù)種方法。
你需要在你的筆記上記錄每一次探索,查詢清楚這些探索失敗或成功的原因。有的時候奇跡的確會發(fā)生,當你換一個視角,那堵墻竟然不復存在了,以前的種種挫折不過是一些光影幻象而已——問題的困難所在即是它的答案。
從以上的比喻中,你會知道學習與這并無本質的不同:你其實背負著許多工具,你要逐一地試著去利用它們,唯一錯誤的辦法就是止步不前;在更高的境界里,你要試圖扔掉這些工具,自己去創(chuàng)造工具。相信問題總會有解決的方案,一些問題根本上就不是問題,這是需要我們逐漸體會的核心觀點。
最后,祝各位中學生朋友們都能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