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魯穎 張傳霞 王祥生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yī)院腎病科,濟寧272000)
杜紀鳴主任醫(yī)師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經(jīng)驗※
任魯穎 張傳霞 王祥生
(山東省濟寧市中醫(yī)院腎病科,濟寧272000)
杜紀鳴;慢性腎小球腎炎;臨床經(jīng)驗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臨床常見腎臟疾病,以血尿、蛋白尿為主要表現(xiàn),可伴有不同程度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害,是臨床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杜紀鳴主任醫(yī)師是山東省名中醫(yī)藥專家,從醫(yī)30余載,擅長運用中醫(yī)藥治療各種原繼發(fā)性腎臟病,筆者有幸侍診,現(xiàn)將杜老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經(jīng)驗整理成篇,謹與同道共識。
慢性腎小球腎炎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與原發(fā)腎小球腎炎的一組臨床表現(xiàn)相似,而病理改變不一的,預后不完全相同的免疫性疾病。臨床特點為發(fā)病隱匿,病程冗長,進展緩慢,尿常規(guī)檢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大多數(shù)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損害。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多于2~3年或20~30年后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1-2]。
杜老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與急性腎小球腎炎有相似之處,既有外因,亦有內(nèi)因,不同之處在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病程較長,在遷延變化當中,機體臟腑功能虛損,久虛難復,又因虛致實,導致濕熱、瘀血等病理產(chǎn)物的產(chǎn)生,濕熱、瘀血反過來又影響臟腑功能,使正氣更虛,最終形成本虛標實,虛實夾雜之證[3]。本病雖常因外邪如風邪或風濕之邪誘發(fā),但其本在于臟腑功能虛損,內(nèi)外相因,以致氣血運行失常,三焦水道障礙,水谷精微外泄,濕濁水毒內(nèi)蘊,繼之形成血瘀、濕熱等標實之證,而標實之證又可影響正氣的化生而使臟腑功能更虛,虛虛實實,形成惡性循環(huán),給臨床治療帶來困難。如何在治療當中找出立足點,準確全面把握慢性腎炎的治療原則,杜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以下經(jīng)驗:
《內(nèi)經(jīng)》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薄端貑栠z篇·刺法論》云:“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憋L水、腎風的發(fā)病,其病理基礎在于腎脾兩臟的虛損。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源,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其調(diào)養(yǎng),脾腎虛損,水谷不運,通調(diào)失職,水液妄行,則周身腫滿。故治療當中,應重視補益脾腎,臨床上常用藥物如黃芪、黨參、白術、茯苓、蓮子肉、山藥以治本虛。
《諸病源候論》說:“風邪入于少陰則尿血”。外感六淫當中的風濕之邪,是導致慢性腎炎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并且風濕之邪還常常是導致慢性腎炎急性發(fā)作或加重的誘發(fā)因素,風濕之邪,傳變?nèi)肜?,化熱生瘀,阻滯氣機,妨礙氣血,導致更多變證的出現(xiàn),所以,在慢性腎炎的整個發(fā)病過程中,風濕之邪貫穿始終。治療中,應注重祛風除濕藥物的應用,杜老主用防風、荊芥、紫蘇、羌活、蟬蛻等。
慢性腎炎,病程較長,濕邪久戀,郁而化熱,熱傷氣陰,進而氣血陰陽俱虛。正氣愈虛,濕邪愈張,病情纏綿難愈,故治療當中,杜老常用石葦、生薏米、通草、車前草、冬瓜皮、玉米須、澤瀉等淡滲利水清熱之品,以化濕熱。
杜老認為在慢性腎炎的臨床表現(xiàn)當中,尿血常為特征性臨床表現(xiàn)之一,或濕熱蘊結,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滯,脈絡不通,血不循經(jīng)。治療上應注重涼血以控血之妄行,活血以疏血之通道。常用藥物如丹參、茜草、小薊、地榆、玄參、赤芍、牡丹皮等。
因兩腎皆在腰內(nèi),故腰為腎之府,腎病亦多腰痛。慢性腎炎患者,水濕為患,阻滯氣機,妨礙氣血運行,經(jīng)絡閉阻不通,腰為之酸痛,府邸不安,唇亡齒寒,腎病難復。故治療當中,杜老亦注重通經(jīng)活絡、強腰益腎藥物的應用。如桑枝、杜仲、川斷、牛膝、雞血藤、絲瓜絡、地龍、僵蠶等。
杜老在長期的臨床治療當中,以白術、黃芪、茯苓、蓮子肉、山藥、防風、荊芥、蟬蛻、石葦、冬瓜皮、玉米須、丹參、茜草、小薊、桑枝、杜仲、絲瓜絡、地龍為主方加減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全方攻補兼施,祛邪兼扶正,利水不留寇,化濕不傷陰,濕除熱自清,瘀消血自安,臨床收效甚佳。治療當中,此方可隨證加減。如水腫較甚,偏陽虛者,酌加附子、桂枝、干姜、砂仁、木香、豬苓、大腹皮以溫陽行氣利水;偏瘀血重者,酌加莪術、三棱、青皮、紅花、水蛭破氣破血之品。如血尿重者,可酌加三七、藕節(jié)炭、血余炭、仙鶴草等。如出現(xiàn)氮質(zhì)血癥者,可酌加制大黃、六月雪、積雪草、蒲公英以清濁毒。如血壓偏高,表現(xiàn)為肝腎陰虛者,可酌加女貞子、旱蓮草、枸杞子、石決明、菊花以滋陰潛陽。如尿蛋白重者,可酌加山萸肉、金櫻子、芡實、煅龍骨、煅牡蠣等。
典型病案:李某,女,42歲,慢性腎小球腎炎病史3年,尿蛋白、潛血反復存在,并伴有反復性下肢水腫,血壓偏高,長期藥物維持治療,病情控制不理想。就診前2月,患者查血發(fā)現(xiàn)腎功能異常,血肌酐、尿素輕微升高,后轉求至于杜老,查見神志清,精神稍差,雙下肢輕微浮腫,心肺(-),測BP140/95mmHg,尿蛋白(3 +)潛血(3+),血肌酐135μmol/L,尿素氮9.3mmol/L,舌淡,苔薄白,中間稍膩,脈細滑。自訴平素納眠俱可,腰酸痛,身體抵抗力差,易于感冒。處以黃芪、白術、茯苓、蓮子肉、山藥、防風、荊芥、蟬蛻、石葦、冬瓜皮、丹參、茜草、桑枝、絲瓜絡、杜仲、六月雪為主方加減治療2月余,諸癥皆明顯減輕,腎功能恢復正常,尿蛋白、潛血得到有效控制。后囑每天適當運動,步行半小時,增強體質(zhì),配合上方繼續(xù)調(diào)治半年,尿檢完全正常,隨訪未再復發(fā)。
[1]沈慶法,王永鈞,許筠,等.中醫(yī)臨床腎臟病學[M].上海: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出版社,2008:339.
[2]葉任高,李幼姬,劉冠賢.臨床腎臟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97.
[3]殷聰.遠方教授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臨證經(jīng)驗集要[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6.
[4]孫元瑩,王暴魁,姜德友等.治慢性腎小球腎炎等腎病經(jīng)驗[J].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2514.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59
:1672-2779(2014)-02-0090-02
??張文娟 本文校對:賈同祥
2013-09-24)
山東省濟寧中醫(yī)藥科技發(fā)展計劃項目[No:CC2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