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薄@是真正難得的佳句,值得再三吟誦、回味。閑暇時讀二三流的武俠小說,書中常有自命風(fēng)流的大俠,伴著漫天的落花,揮一揮衣袖,吟出這句詩,再佐以一聲漫長的嘆息。其實這句詩出自郁達(dá)夫的《釣臺題壁》,寫于1929年。這句詩好意境,繾綣纏綿里,有帶著狷狂之氣的自責(zé)和自省?!氨廾R”、“累美人”,都是足以讓硬心腸的英雄們后悔的事。
古人愛馬,甚于現(xiàn)代人愛車——車再好,畢竟是機械,工業(yè)流水線上的產(chǎn)品,馬則是充滿靈性的生命。舊時名將,多與戰(zhàn)馬共享榮耀,一匹馬,可以與主人一同名載史冊,實是最高贊譽。英雄落寞,走投無路時,最后的選擇才是賣馬。秦瓊賣馬,楊志賣刀,都是武士們最無可奈何的悲哀。
馬作的盧飛快
冷兵器時代,一匹良駒,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能在絕境中救命。三國名馬的盧,本是無名小卒張武所有,劉備隨劉表剿伐張武,贊其坐騎雄俊,趙云頓時領(lǐng)會領(lǐng)導(dǎo)意思,主動請纓出征,不下三合,斬將奪馬。劉備想把的盧送給劉表,拍拍馬屁,結(jié)果劉表謀士蒯越認(rèn)為此馬“左目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騎則妨主”,還說你看張武不就是個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嗎?劉表不敢要,最后還是劉備騎了。后來蔡瑁要設(shè)計謀害劉備,劉備騎馬逃跑,慌亂間跑錯了路,來到了檀溪。前是闊越數(shù)丈的檀溪后是追兵,劉備嚇尿了,邊哭邊罵:“的盧,的盧!果然害我!”的盧一聽很生氣,忽然從水中涌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劉備死里逃生,的盧名聲大震。再后來,劉備為了籠絡(luò)龐統(tǒng),將的盧送給他,不料龐統(tǒng)剛騎上的盧,就被敵人當(dāng)成劉備給亂箭射死在落鳳坡,蒯越要是知道了,少不了要說:“你看,我早就說過嘛……”
人中呂布 馬中赤兔
名馬多妨主,非馬之罪,乃人之罪。戰(zhàn)時,弱肉強食,一匹名馬,人人欲據(jù)為己有,馬主人隔三差五被人弄死也就可以理解了。古語“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就是這個道理。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沒有一身好武藝,也就別學(xué)人家騎好馬。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馬,莫過于赤兔。馬中佼佼者,赤兔胭脂獸。其“渾身上下,火炭般赤,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這種名駒,必須最頂尖的高手才能駕馭?!叭酥袇尾?,馬中赤兔”,呂布是三國時一等一的豪杰,赤兔是三國時一等一的駿馬,二者相得益彰。呂布?xì)屆组T樓后,赤兔得歸關(guān)羽,自此伴關(guān)公斬顏良、誅文丑,又千里走單騎,過五關(guān)、斬六將,終于重歸劉皇叔帳下,得以共享兄弟重逢之喜悅;然又隨其敗走麥城,見證英雄末路之悲涼。赤兔的結(jié)局更是傳奇,竟因思念自己的主人絕食而死——如此生,如此死,千古名馬,真非赤兔莫屬。
三國時名將輩出,名馬亦多。古語不僅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又有“人中張飛,馬中王追”之說,張飛的王追馬,同樣是寶馬,而且據(jù)說跟張飛一樣黑,一人一馬,若是晚上出沒,基本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隱形轟炸機。曹操騎過的絕影、爪黃飛電,孫權(quán)騎過的快航、驚帆,都是絕境中救主的名駒。魏延騎的馬叫“烏騅”,不知道是不是在向他的偶像項羽致敬?武功不咋地的馬岱坐騎的名字倒很牛,叫“汗血”,這是擺明了想早死的節(jié)奏。
“照夜玉獅子”故事多
趙云的坐騎叫“照夜玉獅子”,長坂坡上,令趙云七進七出而落于不敗,落入陷坑也能飛躍而起,人說是阿斗之福,其實是馬的功勞。無獨有偶,《水滸傳》中也有一匹馬,叫照夜玉獅子,因為這匹馬,引發(fā)了一系列爭端和傷亡。
水滸里有條販馬的好漢段景住,在長安城外盜得一匹好馬,那匹馬“雪練也似價白,渾身并無一根雜毛。頭至尾,長一丈,蹄至脊,高八尺。那馬一日能行千里,北方有名,喚做照夜玉獅子馬,乃是大金王子騎坐的?!倍尉白∠氚堰@匹寶馬獻給梁山泊,不料路過曾頭市時馬被曾家五虎搶去,段景住一個人逃奔梁山,報告此事。晁蓋聽后大怒,率梁山人馬攻打曾頭市,結(jié)果中了曾家教師史文恭的毒箭而死,不知道這算不算名馬妨主的另一個案例?其實晁蓋也是想不開,梁山上有神行太保戴宗,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一日能行八百里,出門辦事讓戴院長背著你就行嘛,還搶什么寶馬。而獻馬未果反而害死山寨老大的段景住,最終雖然上了梁山,可排座次時,在一百零八將里排名第一百零八,比什么都不會的閑漢白日鼠白勝排名還低,明顯是不受待見的。
讀歷史會發(fā)現(xiàn),三國時的名馬,名字都像“文藝青年”,什么驚帆、問天、絕影、紫骍,很小資。到了隋唐時,英雄們的坐騎起名就很隨意了,基本按毛色,透著一股土豪的鄉(xiāng)土氣:秦瓊的黃驃馬、單雄信的棗紅馬、王伯當(dāng)?shù)狞S斑馬、伍云召的白雪馬……真是想象力缺失,這種文案水平放到現(xiàn)在是找不到工作的。有幾個名字威風(fēng)一點兒的,還是盜版前人的,比如王君可的赤兔馬,這是盜版呂布的;比如尉遲恭的抱月烏騅馬,這是盜版項羽的。
武將們選擇馬匹,好像多按自己的膚色,皮膚白的喜歡騎白馬,皮膚黑的喜歡騎黑馬:趙云、羅成這些小白臉都騎白馬,而且批銀甲;張飛、魏延、尉遲恭、呼延灼這些黑不溜秋的都騎黑馬,想必是為了夜戰(zhàn)時隱形吧。
傳聞有馬號烏騅
騎烏騅馬的名將很多,三國魏延算一個,隋唐里騎抱月烏騅馬的尉遲恭算一個,水滸里騎踏雪烏騅馬的呼延灼算一個,不過歷史上最著名的烏騅馬還得算西楚霸王項羽的坐騎。這匹烏騅馬通體烏黑,猶如黑緞子一樣,油光放亮,唯獨四個馬蹄子白得賽雪,這樣的馬有個講頭,名喚“踢云烏騅”。項羽巨鹿之戰(zhàn),九戰(zhàn)九捷,以少勝多;力戰(zhàn)六十多員漢將,霸王槍未點地,馬未倒退半步,真英雄也。后兵敗垓下,退至烏江,項羽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命小卒牽馬渡江,自己欲自刎于江邊。不料烏騅馬咆哮跳躍,回顧項羽,戀戀不欲上船,項羽見馬留連不舍,遂涕泣不能言。眾軍士攬轡牽馬上船,那馬長嘶數(shù)聲,望大江波心一躍,不知所往,上演了一曲悲歌。郭沫若曾專門寫過一首七律無題詩來歌頌烏騅馬:“傳聞有馬號烏騅,負(fù)箭滿身猶急馳,慷慨項王拖首后,不知遺革裹誰尸?”
馬雖俊逸,仍要以人聞名。隨著冷兵器時代成為久遠(yuǎn)的歷史,運籌帷幄的名將也不再需要騎馬征戰(zhàn),戰(zhàn)場上誕生的名馬,就這樣慢慢地消失在戰(zhàn)場上了。如今仍有著名的騎師,活躍在賽馬場,馬術(shù)場,美國電影《奔騰年代》里描寫的那匹名為海洋餅干的馬甚至激勵了整整一代美國人,可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它們的故事,也將寫入新的歷史,只是再也無關(guān)刀槍劍戟的鏘鏗之聲。
伊犁馬
產(chǎn)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習(xí)性:力速兼?zhèn)?,挽乘皆宜,能適應(yīng)高寒和粗放的山區(qū)群牧條件,抗病力強。
體形特征:體格高大,結(jié)構(gòu)勻稱緊湊。頭秀美,面部血管明顯;眼大有神,額廣、鼻直,鼻孔大,有悍威。頸長適中,肌肉充實,頸礎(chǔ)高,頸肩結(jié)合良好。背腰平直,腰稍長,尻寬長中等,稍斜。胸深,肋骨開張良好,胸廓發(fā)達(dá),腹形正常。肩胛長斜,四肢干燥,筋腱明顯,關(guān)節(jié)清晰,肢勢端正。系中等長,蹄質(zhì)結(jié)實,運步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