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乾隆年間,魯中句月縣有個奇人崔九,不管多復雜的賬目,只要請了他來,都會理得不差分毫,人送外號“鐵算盤”。
這天,縣令林墨軒乘了一頂小轎來到崔九家,說彌水鎮(zhèn)發(fā)生了一場火災,汪記棉花店的倉庫因燈籠被風吹翻失火,把緊鄰的瞿家糧店的糧倉也燒了,兩家鬧得不可開交。官司打到了縣衙,林墨軒難壞了,所以來請崔九幫忙。
當天,崔九就帶著蓋了縣令大印的全權(quán)委托書和幾個捕快去了彌水鎮(zhèn)。崔九查看了糧倉現(xiàn)場后,把瞿、汪兩家掌柜叫到一起,讓他們說說到底燒毀了多少糧食。瞿家掌柜侯魁說:“五萬斤新麥,只是賬本忘在糧倉里,被火燒了?!蓖艏艺乒皴X巖說:“起火頭天中午,阿三、阿四為了掏鳥窩,還借了長梯子搭在瞿家倉上,他們說看到只有半倉糧食,三萬斤都不到!”不待崔九發(fā)話,侯魁說:“我們的賬本雖然燒了,可我們收糧食時,都給了糧戶一張優(yōu)惠券,上面注明了賣給我們糧食的斤兩,這兩天我們發(fā)了告示,讓大伙兒拿出憑據(jù)給我們作證?!?/p>
崔九聽了點點頭,讓人趕緊把糧戶送來的憑據(jù)匯總。他還特意看了看憑據(jù),的確注明了糧戶的名字和賣糧斤兩,匯總的結(jié)果正是五萬斤小麥。
崔九扒拉著算盤,說看來這事基本清楚了,他要回去向縣太爺交差了。臨走時他跟侯魁商量,說有個親戚要肥田,想買糧灰,侯魁滿口答應。崔九擺擺手,讓捕快們招呼人把糧灰打掃了,一筐一筐過了秤,碼放在場院里。然后說他先回去交差,回頭讓親戚來交錢拉灰。
第二天晌午,崔九陪著林墨軒又回到了彌水鎮(zhèn)就地審案。場地布置好后,崔九讓人支爐生火,架上鐵鍋,放進去三斤小麥,不一會兒,小麥全燒成了灰。眾人正稀里糊涂,有人過來打掃鍋里的灰燼,用秤一稱,報數(shù)道:“二兩!”接著,崔九“噼里啪啦”扒拉了一陣算盤后高聲道:“瞿家被燒糧食掐頭去尾,抹零找整,認定三萬斤!”侯魁不干了,嚷道:“你這數(shù)如何算出?”崔九說:“三斤小麥燒成了灰只有二兩,糧倉的灰燼不過兩千斤多一點,刨去倉頂?shù)闹衿鳌⑷敳?、麥秸等灰燼,火災時燒毀的倉糧不過三萬斤!”
林墨軒一拍驚堂木,喝道:“侯魁,那兩萬斤糧食哪去了?還不從實招來!”侯魁嚇得腿一軟,跌坐在地上。幾個衙役押著瞿家糧店的四個伙計來到堂前。崔九繼續(xù)扒拉著算盤,說:“兩萬斤糧食,五個人分,就是每人四千斤,按大清律法以偷盜罪論,當杖三十,流放三千里。要是有人主動交代,我就替他向縣太爺求情,免了他的刑罰?!痹捯魟偮?,伙計常五“撲通”跪下全招了。原來侯魁因賭博輸錢之后還不起,就讓幾個心腹伙計幫忙,偷賣了兩萬斤糧食,一萬斤還了債,一萬斤做本錢,準備贏回來。
可侯魁贏少輸多,兩萬斤糧食的窟窿補不上,他著了急,就密謀嫁禍,制造了汪家棉花倉庫燈籠被風刮掉失火的假象,然后點燃了自家糧倉,誣賴汪家。常五管著賬本,怕出事,就偷偷記下了侯魁偷賣的兩萬斤糧食,被侯魁發(fā)現(xiàn),威脅他不要多嘴,還把賬本燒掉了。
從此,鬼算盤崔九的名聲就越傳越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