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臺州黃巖區(qū)東城中心學校 張麗萍
莊蝶·物我兩忘
浙江臺州黃巖區(qū)東城中心學校 張麗萍
在《道德經(jīng)》中領(lǐng)悟,在陋巷中深居,參禪。
與精神共舞:閑游是內(nèi)心闊達的需要,草鞋詮釋貧窮內(nèi)的幸福。
無為而治:不曾沾染機巧之心,侵略自然距你遠之,和平自然與你共處。
無欲而求:一泓與生俱來的明眸,離藍天最近,離天堂最近,離罪惡最遠。
駕一匹天堂的白馬,披五彩霞衣。
——俯視蒼生:眾生啊,貪,念,你們的鶴頂紅。
剔除,毒,鳩。
給你純凈清澈的,恰是你魂靈超脫的良藥。
一種隱喻:在那自耕自足自我滿足的遠古社會,有你們內(nèi)心享不盡的富足與安康。
夜,在窗,一聲滴漏的雨似乎打通了歷史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節(jié)。
處世不驚,蓋自心中有祥云安然。
由水上天,由鯤成鵬,背負青天,展翅千里,俯沖萬里,穿云吞霧,無遏無阻。
寒蟬與灰雀——生活的視障擁堵了我們的心智。
猥瑣在蟲蟻之間,背負失重的露水,螻蟻的心胸耶能安放朗月?
丟盔棄甲——風塵的附屬之物。
借一片青天,存高遠于心。
若此,坐擁逍遙,孰能說不若為仕,實名何在?
古訓: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
—— 一對姊妹歸屬,互補,在鯤鵬展翅中羽化成仙。
皮毛:給我美好的,恰成了我的禍患。(市南宜撩)
——無形無礙,在自得的曠野里求道。
“減少耗費,節(jié)制欲念,雖然沒有糧食也是充足的。”
——渡一江人性的水,心靈的水。
水之流動:是提取智慧的黃金,思索大千世界,宇宙混沌,人物相通,草芥一秋。
水之平靜:是固守淡泊恒溫的心態(tài),是思想者的大境界。
蓋唐堯在此間獲得真理。
——除形虛己。日月之行的舉動,豈是為太虛王國的虛名。
功則“身”退。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誰也不是他人;從口里出來的未必都是真實。
你看我外觀的裝備精良,屋舍的布置華麗,卻無法知曉我內(nèi)心的幸福。
——眼睛:視形和色的工具;耳朵:聽名和聲的工具。
不足以獲得事物的真理。
——有用寄托于無用,以物行虛,豈不是自欺欺人,損傷了我們的心神;
無用寄托于有用之中,用事物的本來觀察事物,以物觀物,方是真理。
相信言語,不如親臨體驗(得意忘言者常有);相信“厚禮”,不如相信內(nèi)心。
內(nèi)心的富足告訴我們:養(yǎng)白白胖胖的豬可知用心,不若天天吃糠咽糟;拖著長長的尾巴在水里生活,也不做那被供奉的“神龜”。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我自知也,在精神的曠野里!
時光是上帝,俯視眾生。
——在時間的光明頂上,眾人皆有一盞朗照過去與未來的明燈。
過去者,仿佛期間做了許多頓號、逗號和分號的事件。
在過往的逼仄中尋求人生的意義。
且在暮秋時節(ji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或驚嘆號,
或意猶未盡的省略號。
——且尋得一次清醒的機會,在來去之間做一次停留,梳理生生死死的意味。
—— 從來處來,往去處去。生生世世。
昨日的耀眼,也不過是明日的重負。恰像你背負的榮耀,虛擬的光環(huán),光環(huán)越大,心就越小。
掛在墻上的,和種在田里的,那些名和利,亦無非是各種符號意義的記錄方式不同而已。
而終結(jié)的是,潔身而來,潔身而去。
一身正義,兩袖清風;山水天地,唯我獨尊;斯是陋室,比擬宮廷。
若此,入死,出生,兩相同。死又何懼?
又一個輪回。
——在佛陀的青蓮中綻放。轉(zhuǎn)世。
轉(zhuǎn)世臺上,
吐露前世的苦難,是普渡眾生,以及自身。
在粗茶淡飯中飲盡一生的財富。學富五車,無以為裝。
是寂寞高處不勝寒?
人心之胸襟視野也。
——一粒塵埃,在肥沃的黑土中得以一息尚存。
一粒種子與一滴水的相遇,是一朵花的福分。
而土和水,與塵埃和種子之間的默契和美,就是你的視覺通道通達明凈之境。
——破土而出。大徹大悟。
千年后,又是一個莊子,思想的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