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花俊雄
(作者為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理事)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四天三夜的訪臺之行,雙方都認為非常成功。成功之處何在,爰述如下。
原先有人預測,受三月份臺灣“太陽花”反服貿(mào)運動中表現(xiàn)出的“反中”情緒的影響,中國大陸對臺交流可能會暫時中斷,張志軍可能無法像原先規(guī)劃那樣于上半年訪臺。張志軍的標志性之旅,表明中國大陸堅定不移地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大勢,不會因突發(fā)事件而中斷。5月,習近平在會見宋楚瑜時提出四不原則,即“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促進兩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贏的務實舉措不會放棄,團結臺灣同胞共同奮斗的真誠熱情不會減弱,制止‘臺獨’分裂圖謀的堅強意志不會動搖”。張志軍的訪臺之行,及其在臺期間的一言一行,都是四不原則的體現(xiàn)。
張志軍訪臺期間固然有喧囂的嗆聲抗議團體,更重要的,還有一個日常的、真實的、具體的、代表多數(shù)的隱性社會的熱烈歡迎。張志軍將此行定性為“傾聽之旅”,目的是盡可能在四天三夜的有限時間內(nèi)“走透透”。他確定要見的是“三中一青”,即中南部、中小企業(yè)、中下階層人士以及青年學生。在接觸臺灣隱性社會的過程中,張志軍不僅體會了他們才是支撐臺灣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基礎,而且感受到他們醇厚、樸實的熱情及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支持。張志軍訪臺的行程安排和會見的人物,突破了往昔中國大陸官員訪臺偏重會見政治人物與臺商的往例。張志軍的訪問,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兩岸溝通的渠道,拉近了兩岸的距離。
選擇拜會新北市、臺中市和高雄市市長是經(jīng)過精心安排的。首先,其地域正好跨越北、中、南,政治色彩包含藍綠。其次,這三位市長都與中國大陸有往來。新北市是臺灣最大的城市,市長朱立倫頗有政聲,且為2016年臺灣大選國民黨中最炙手可熱的人選。朱立倫1995年曾前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擔任短期客座副教授。2006年2月,對于國民黨表示“臺獨”也可以作為一個選項,朱立倫提出強烈質(zhì)疑。他表示“臺獨”不但不該是國民黨的選項,也不應該是臺灣的選項。2009年,朱立倫赴廈門參加第一屆海峽論壇;7月23日,在華盛頓演講,有人請他評估未來10到20年的兩岸關系前景,他回答:“很簡單,經(jīng)濟關系會越來越密切,政治關系會越來越平穩(wěn)?!边@次在與張志軍會見時,他提出了“求同尊異”的想法。臺中市長胡志強曾三次訪問中國大陸推介臺中市,強調(diào)要用誠意推進兩岸關系,認為與中國大陸簽訂服貿(mào)協(xié)議不可避免。此次與張志軍會見,張志軍表示期盼臺中市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合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13年8月,陳菊到中國大陸進行兩岸城市交流時,張志軍特別從北京前往天津與她會面,因此,這次是兩人的第二次握手。張志軍訪問高雄會見陳菊,當然有多層的戰(zhàn)略考量。在民進黨放棄“法理臺獨”之前,中國大陸無法與它建立政黨交流的平臺,最務實的只能從民進黨執(zhí)政縣市擴大交往開始。而民進黨縣市長為了其執(zhí)政縣市的發(fā)展,無法漠視中國大陸蓬勃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廣大的市場所能提供的機遇,也紛紛參訪中國大陸。陳菊所領導的高雄市是民進黨的大本營,陳菊是民進黨目前職位最高的公職人員,是民進黨中最大派系新潮流系的元老。中國大陸有意擴大與南臺灣交往,與民進黨建立交流管道,陳菊和高雄市具有戰(zhàn)略代表性。陳菊2014年有望連任,中國大陸希望與她建立穩(wěn)定的互動關系。陳菊提出,因為不一樣更要交流,要互相尊重。除大企業(yè)外,應為中小企業(yè)提供更多機會,讓他們能在兩岸交流中有一片天地。
民進黨為了2016年大選對與中國大陸接觸轉趨積極,為了走完“執(zhí)政的最后一哩路”,蔡英文逐漸向中間靠攏,對張志軍此次訪臺的態(tài)度與數(shù)年前海協(xié)會會長陳云林訪臺時相較更為理性、務實。中國大陸的務實做法表明,只要愿意接觸,兩岸關系話語權并不一定非某個政黨壟斷不可。張志軍和王郁琦兩次會面,以正式官銜稱呼,建立了國臺辦和“陸委會”特殊性政府機構首長常態(tài)化、雙向、制度性接觸,不會因臺灣內(nèi)部政黨輪替而片面中斷。這是兩岸關系發(fā)展中的一個新思維和新措施。
兩岸關系發(fā)展至今,早已不是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那樣脆弱。兩岸關系正如同騎雙人腳踏車那樣,只能前進不能原地不動,更不能后退。只要兩人齊心協(xié)力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的速度就快。當然,前進的道路上仍不免有坑坑洼洼,兩岸關系一直以來就是克難前行,但沒有過不了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