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普查重要發(fā)現(xiàn)暨第四批國家珍貴古籍特展”已于12月初在國家圖書館總館開展。展覽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承辦,全國60家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博物館等古籍收藏機構聯(lián)合舉辦。此次展出的大量精品古籍實物,全面展示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開展7年來所取得的成績。
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正式實施以來,國務院先后頒布4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11375部古籍入選,命名166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本次展覽從第4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1516部古籍文獻中精選110余部極具代表性的古籍珍品,包含甲骨文、敦煌遺書、宋元舊拓、古代輿圖、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珍貴古籍文獻為首次向公眾展出。此次還展出了古籍普查新發(fā)現(xiàn)的重要古籍50余部。其中,遼寧省圖書館藏宋淳熙八年刻本《揚子法言》,填補了歷來臺州本的空缺;西藏博物館藏元至元第三帝師達瑪巴拉大都刻本《釋量論》的發(fā)現(xiàn),推翻了元代未刊印藏文文獻和明代以前無藏文印刷實物的舊說,更充分說明了元朝中央與西藏地方政權的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