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仕途到歸隱

      2014-02-14 06:16鮑艷囡
      中國收藏 2014年2期
      關鍵詞:文氏文征明冊頁

      鮑艷囡

      文征明是位典型的儒者。早年積極入世,就象他詩里所說:“少壯不待老,功名須及時”(《寂夜一首》)。雖然文征明很早就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一旦成功,社會地位的提升對他仍然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于是他積極參與科舉,“最是世心忘不得,滿頭塵土說功名”(《金陵客樓與陳淳夜話》),既直接表明了自己對于功名的渴求,又表現(xiàn)了他第六次參加鄉(xiāng)試、仍舊未能中舉的萎頓情態(tài)。

      社會規(guī)范和習俗,是人們不能不接受的;人們怎樣選擇人生目標,也受到社會公認價值的制約。如果是一個缺乏敏感的人,他會覺得人生本該如此,無所謂外力的驅迫;相反,如果是一個敏感而個性強烈的人,他會處處與外界力量相對抗。文征明則代表了另一種情況。他很隨和,并不是一個常常與外界力量相抗衡的人;但他又很敏感,總是在尋常的生活事件中意識到被外力驅迫的無奈。隨和其實是他對驅迫的順應。所以,便有了之后第七次到第十次鍥而不舍地參加科舉考試。

      文征明一直考到嘉靖元年(1522年)52歲,仍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對于這一點,他的心態(tài)經(jīng)由信心高昂一直到意志消沉:

      江上時情傳警報,樽前壯志說登科。

      帝京爛漫江山在,滿目西風撫劍歌。

      ——文征明《金陵客懷》

      明經(jīng)三十載,潦倒雪盈簪;

      疾病乘虛入,摧頹覺老侵。

      安心方外藥,適趣個中琴;

      淡泊窮生計,高人獨賞音。

      ——文征明《甫田集·病中》第三首

      三遞辭呈

      嘉靖二年、文氏54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入京做了翰林院待詔,他自然是感恩不已,想成就一番事業(yè)。雖然由于非科班出身,受到同事的嘲笑,但基本還是能得到大多數(shù)人特別是楊慎的推重。楊慎是首席閣臣楊廷和之子、當時朝廷中年輕一輩的代表人物。而且,文征明受命為待詔后就入史館參與編修《武宗實錄》。這個工作雖關系不到經(jīng)國大業(yè),但依照常例,完成后應該可以得到遷官的報酬。可居官三年后,他卻不去參加吏部的考核,幾次“懇辭”,輕易放棄了千載難逢的上升機會?!段恼髅鬓o呈冊頁》表現(xiàn)了他辭官過程的心情變化。獲準返鄉(xiāng)后,他便過著清貧自娛的生活,陶醉于詩文書畫之中。

      《文征明辭呈冊頁》縱33厘米、橫20厘米,紙本。山東博物館藏。雖然只是當時的草稿,卻是他感情最真實的流露。

      冊頁第1頁至第3頁第3行內(nèi)容如下:

      翰林院待詔臣文征明謹奏,為痼疾之思休致事。臣原籍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由奉貢生,嘉靖二年閏四月初六日,欽蒙除授前職,至嘉靖三年六月內(nèi)因跌傷右臂不能舉動,當即告蒙在家,服藥調(diào)理,將及三月,不得痊可,比恐鰥曠官職,只得扶病隨朝及今,半年有余。前病愈加轉成虛瘵,緣臣今年五十六歲,血氣向衰,猝難復舊。展轉沉綿已成痼疾。竊念臣本一介庸流,荷蒙作養(yǎng),偶緣論薦進列清班,甄之恩出于常格,匪惟銜感之切,思心圖報,于將來而潦倒之余亦欲徼榮于末路。豈其賦命不辰,每多此剝病為身祟,事與心違。今來行步蹇澀,拜起艱難,非止不便朝參,實已不能供職。如蒙乞,吏部將臣放歸回里,容令致仕終身,臣無任謝,切感恩之至,謹具本令義,則文當抱赍,謹具奏聞。

      寫完初稿后文氏大概不滿意,并沒有遞交,又重新寫了一遍,在此冊頁上為第3頁第4行至第5頁,文中進一步夸大了自己的病情:

      ……前病愈深,加以舊患痰眩等癥不時舉發(fā),兩足麻痹不能行立,目睛昏眊,視物不明。緣丞今年五十七歲,血氣既無,不能復舊,轉展沉綿,已成痼疾。切見近年太仆寺寺丞姚永、太常寺典簿錢貴及近日南京戶部郎中邵鏜,俱年未及六十亦因久病不能供職,俱準回籍致仕……八月二十日。

      遞交第一次辭呈后,沒有回信,于是文氏在六日后寫下第二篇辭呈,語氣更加急切,即為冊頁的第6頁至第9頁第1行:

      翰林院待詔臣文征明謹奏為再乞,天恩懇求休致事……今臣目昏足蹇趨走不前,難未及致仕之期,而實有可退之道。竊見近日臣僚有因疾乞歸者,朝廷憐惜其才,不令遽去,至于客死道路,深為可憫。臣若不去,誠恐一旦暴露中野,上負朝廷生物之仁,下失臣子自全之節(jié),實切懷懼……八月廿六日。

      遞交兩次辭呈后,還是沒有得到朝廷立即答復,于是文氏在十天之后第三次請辭,即第9第2行至第12頁:

      具官文征明謹奏為三乞,天恩懇求休致事,臣近因久病不能供職,于八月二十等日二次具本陳乞致事,未蒙……臥病以來,日益耗,換氣息僅屬動履艱難。南望故鄉(xiāng)之千余里,首丘之念日夕懸懸俶惟……所望不過生還,所系實切性命,茍不得請,必至失所。皇上至仁,何忍不禮其去?顧且虛靡療餼,養(yǎng)此無用之人,而又吏之不得其所哉。如蒙乞,勑吏部查照,先今事理準令致仕,俾臣生還鄉(xiāng)里,凡臣未死,馀年悉出陛下再生之賜也。臣無任謝,切感恩之至,因此再具本令義,則文當抱赍,謹具奏聞。九月初二日。

      文氏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他的三次辭呈寫于嘉靖五年(1526年),大致內(nèi)容都是在反復陳述自己由于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勝任翰林院的工作而乞休還鄉(xiāng)。言辭一次比一次懇切,三乞結尾處說如果不讓他致仕歸鄉(xiāng),他就無法繼續(xù)生存下去。究竟什么原因導致文氏任職不過三年就萌生無論如何也要乞休的念頭、甚至以死相逼?在他任職內(nèi)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關于這一點,學界較為統(tǒng)一的一個解釋是當時的“大禮議”事件和由此引發(fā)的左順門哭諫。

      放棄仕途

      文氏入京前,禮議事已經(jīng)發(fā)生。據(jù)記載,所謂“大禮議事件”是指嘉靖登基后至嘉靖三年九月之間,圍繞著如何給嘉靖本生父母議定尊號而展開的一場皇帝與大臣間的政治斗爭。武宗卒后無嗣,其父孝宗一系亦再無嗣人可續(xù),孝宗次弟興獻王亦卒,故按皇室譜序,興獻王長子朱厚熜當立,即明世宗嘉靖帝。依閣臣楊廷和、毛澄等人的意見,擬改孝宗為皇考,改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王妃為皇叔母,以示嘉靖繼統(tǒng)孝宗一系,然而這種易父母的做法為嘉靖所堅決不接受,故而展開了一場長達數(shù)年的斗爭,最后以嘉靖的勝利即稱孝宗為伯考為“大禮議事件”的結束。

      隨著皇帝一派的勝利,發(fā)生了一系列的朝臣人事變動。嘉靖三年七月十二日,他在紫禁城左順門召見群臣,宣詔“圣母章圣皇太后”是其生母興獻王妃的尊號,去“本生”而改“圣母”引起群臣上疏反對。十五日有朝臣229人跪伏左順門,群情洶洶,跪伏不起,激怒了嘉靖,193人被下詔獄。幾天后,他將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奪俸,五品以下官員180余人被廷杖,17人被杖死。九月,他終于決定改其生父為“皇考恭穆獻皇帝”、其生母為章圣皇太后,而稱孝宗為皇伯考、其妻為皇伯母。

      對這樣一個驚天動地的左順門事件,文氏竟然沒有參與。依第一乞休中“嘉靖三年六月內(nèi)因跌傷右臂不能舉動,當即告蒙在家,服藥調(diào)理,將及三月,不得痊可,比恐鰥曠官職,只得扶病隨朝及今,半年有余……”這個解釋可能只是推托之詞,真正不參與左順門哭諫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性格極為持重,一向不熱衷于同事間的活動,另一方面,文氏對議禮持有折中的態(tài)度。他認為“孝”與“禮”必須兼顧,而將興獻帝改稱為“恭穆獻皇帝”便能符合世宗對“孝”道的要求,在尊銜前加“本生”二字,以別于仍稱“皇考”的孝宗,則也照顧到禮臣所堅持的禮制,對大禮的爭議也算有個理想的解決。

      文氏對議禮的態(tài)度在當時朝廷中、特別是在士氣激昂的翰林院里被認為是妥協(xié)立場,受到同僚的排擠,文氏心中悒悒不樂。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朝廷對官員的評判總是不時地用其在禮議事件中的態(tài)度來衡量,致使文氏一直心有余悸。

      此外,文征明乞休也和他的性格有關。他生性清介,不善交際,更不會趨炎附勢,很難在仕途上有大的發(fā)展。嘉靖五年宰輔楊一清入閣,五月至京師,朝中諸官皆來謁見,文征明獨不見。而楊一清與文征明之父文林有交情,但文征明對待楊一清的態(tài)度卻令所有人瞠目。

      “大禮議”事件之后,激進派主要人物張璁被任命為翰林學士,他與桂萼權傾朝野,兩人都曾拉攏過文征明,結果遭到拒絕。張驄本為文氏之父文林于溫州所拔,算是與文氏有些淵源。張驄亦曾考慮提拔文氏,但他卻不愿投靠議禮的新貴。而文征明之所以無法積極運用他與張驄的關系,雖與他在左順門事件中的態(tài)度有關,但也有他清高的原因,正如他回避楊一清。與其說他失去了、毋寧說是他放棄了一次次升遷的機會。

      文氏在京一段時間后雖自覺“宦況不佳”,但未立即興起致仕歸家的念頭。然而,左順門事件之后,朝政的腐敗、嚴酷與護禮派人物的下場,使他感到失望和心悸,朝廷政局的變化終于使他尚存的一絲希望完全破滅,等到事件有了處理結果之后便借身體不適,于嘉靖五年(1526年)八月后三次上疏乞休,是年十月終于辭官,放棄了他經(jīng)世的夢想。

      獨善其身

      文征明深受傳統(tǒng)儒道文化的影響,歷來堅持作為知識分子的文化本位立場。雖然儒家強調(diào)“士以道自任”,士要通過“仕”來達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或推行自己的學說,或為政施教以兼濟天下,但文人的“仕”卻需要一定的條件,若其政治理想與專制制度發(fā)生矛盾時,往往采取隱逸的處世態(tài)度。文氏尊崇儒學,懷安邦之志,卻功名難成,而且他認識到政治斗爭的無情,但忠君思想?yún)s阻滯他反抗。而文征明對此解決的辦法一是完善自我,追求人格的完整;二是將精力放在詩文書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上;三是借釋道思想來求得解脫。八年后的《文征明正書冊》正是文氏心態(tài)發(fā)展到這一階段的產(chǎn)物。

      《文征明正書冊》縱28.5厘米、橫14厘米,紙本花綾裱,共五開十幀。山東博物館收藏。

      《文征明正書冊》也叫《蓮社圖記》,內(nèi)容是北宋詩人李沖元為李公麟作品《蓮社十八賢圖記》作的跋文。《蓮社圖》為李公麟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繪了東晉元興年間,著名僧人慧遠在廬山東林寺同十八位賢士建白蓮社,并與陸修靜、陶淵明、謝靈運相善的故事。

      李沖元的《蓮社圖記》對這幅畫作的情況作了詳細的記述:首先敘述東晉惠遠法師在廬山結社;然后描寫畫中人物的布景巧妙;最后稱贊李公麟畫法的高妙。文征明非常喜愛這幅畫,曾經(jīng)至少三次書寫過這件小楷,可見他對《蓮社圖》的喜愛。

      《蓮社圖》的畫意和文征明當時的心境十分吻合。文氏歸里后,一心一意從事詩文書畫創(chuàng)作,過著“杜門不復與世事,以翰墨自娛”的穩(wěn)定的文人閑適生活。當初的“老去馬遷心尚在,不妨書劍事遨游”的經(jīng)世雄心化為烏有?!斑_則為孔明, 窮則為淵明”,這種典型儒家知識分子的處世態(tài)度在文氏身上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對文氏而言,1527年以后的日子特別有意味,因為這一年春天,他致仕還鄉(xiāng),完全放棄了政途發(fā)展的期待。他在1531年為至友王寵所作的一首詩中說道:“春來日日雨兼風,風過春歸綠更秾;白首已無朝市夢,蒼苔時有故人蹤?!?/p>

      詩中風雨后的平靜春意,雖可能出自當時實況,但也是他心情的一種期待。這種期待正是他在拋棄“仕途夢”后,希望經(jīng)由“蒼苔時有故人蹤”的簡約生活能賦予他平靜的未來。人的塵心與俗目可以得到凈化,使人與造化的存在取得和諧,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文氏在其誠摯的信念之中有著絕對的自信。

      和之前辭呈冊頁的信筆揮就相比較,這件小楷精心臨摹,中規(guī)中矩,一點兒也不草率。它行距分明,氣息通達,呈現(xiàn)出清雅端莊的氣息。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他在書寫時心情是極其安靜的。

      文征明晚年小楷從結體到篇章,表現(xiàn)出一種端莊、工穩(wěn)的美,反映出他解脫科舉之累以后的曠達心情。

      《文征明辭呈冊頁》一至七開

      《文征明辭呈冊頁》八至十二開

      《文征明正書冊》

      猜你喜歡
      文氏文征明冊頁
      翻翻他的“朋友圈”,見證一段書法史
      延慶巨變冊頁
      王來文作品
      文征明最嫻雅的小楷
      文氏橋式振蕩器電路探析
      文氏電橋正弦波振蕩電路
      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復合性Ⅱ度房室阻滯
      雙重性文氏現(xiàn)象
      遵义县| 玉溪市| 四平市| 驻马店市| 华安县| 三明市| 哈巴河县| 乃东县| 离岛区| 宁阳县| 黄陵县| 壶关县| 巨鹿县| 法库县| 新龙县| 泽库县| 沂南县| 靖宇县| 明星| 华宁县| 上饶县| 白山市| 五原县| 三江| 上饶市| 海城市| 石屏县| 三都| 德江县| 蓝田县| 焦作市| 大姚县| 凉城县| 郑州市| 石狮市| 杭州市| 乐安县| 清水河县| 淳化县| 嘉义市| 贵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