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勇
在我的腦海中,故鄉(xiāng)就是美麗的代名詞,故鄉(xiāng)的一切都是美好而令人懷念的。然而,最使我難以忘懷的還是故鄉(xiāng)村口的那棵蒼老蔥郁(yù)的刺槐樹。
刺槐樹下發(fā)生的一切,對于我,猶如記憶深處的一片綠陰,托載起兒時的樂趣,令我每每沉浸于自己的往事而心涌漣漪,難以平靜。
記憶里,也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刺槐樹下成了大家吃飯的場所,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當太陽西沉,落日只留下最后一抹余暉的時候,鄰近的十幾家就像是約好了似的:大人端著一碗飯,一碟菜在前面走,小孩們端著小碗,邊走邊吃,樂滋滋地跟在后面,從各家的大門里走出來,匯集在刺槐樹下。于是,小孩的嬉鬧聲,大人責備小孩的呵斥聲,婦女的喧笑聲,大家的謙讓聲,就一齊從刺槐樹下飛出來。
刺槐樹下的飯場里,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的,一個人的飯菜也就是大家的。大人們圍坐在大石板旁,飯菜都放在石板上,一邊聊天,一邊品嘗各家做出來的菜,看誰家做得香,味道好。當然,好吃的菜是大家消滅的第一個對象,而菜的主人也因此而感到莫大的光榮。
使我至今難以忘懷的還有在刺槐樹下度過的愉快的夏夜。暮色降臨,人們在一天的辛勞后,躺在用河水沖洗過的石板上,享受著習習涼風,漫無邊際地講“三國”,說“水滸”,從街談巷論、遠近奇聞,談到農作物的長勢和收成……高興時,還有人用粗獷的喉嚨唱幾段充滿原野風味的小曲。夜深人散,有人卷一條被單,睡在光滑的石板上;也有人搬幾塊床板,鋪一張草席睡下。兒時的我最喜歡跟大人們一起擠在那里睡,仰望頭上黑黝黝的刺槐樹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靜的氣氛中伴著夜風溫馨的撫摸,慢慢進入夢鄉(xiāng)。有時,早上醒來,清露潤濕了頭發(fā),感到一陣涼颼颼的寒意……
時光流逝,光陰荏苒(rěn rǎn),那樣的日子再也不會回來了。20歲那年,帶著對故鄉(xiāng)土地的熱愛,帶著對刺槐樹的眷戀,我遠離家鄉(xiāng),外出學習、工作。身在都市,奔波于滾滾紅塵之中,每當疲憊寂寞之際,遙望燈火闌珊,便常常惦念故鄉(xiāng)的刺槐樹,惦念著刺槐樹下的飯場和刺槐樹下淳(chún)樸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