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輝
劉伯溫是朱元璋的軍師,他富有智慧,有謀善斷。他為何會如此聰明,還有個動人的傳說呢。
元朝末年,劉伯溫在西山教私塾。可這兵荒馬亂的年月,誰還有心事讀書,塾館也只得關(guān)門。
劉伯溫一介書生,雖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的學(xué)問可多了,除了會教書,他還精通易經(jīng)、藥理學(xué),還常常上山采草藥。
一天,劉伯溫到一座廟里閑逛,看到許多人到廟里進鄉(xiāng)還愿,乞求天下太平,企求身體健康。
劉伯溫眼睛一亮,一拍手掌,有了!他托人雕了個太上老君,擺在堂屋中央,然后貼出告示:太上老君,賞賜仙水,包治諸病,確保平安。
起初,有人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前來拜菩薩,求神靈。問醫(yī)求藥后,喝下了劉伯溫的“仙水”后,說來也巧也怪,這些人的身體果然大有起色。于是,大伙一傳十,十傳百,劉伯溫的聲名鵲起,來劉伯溫家拜神仙討仙水的人,絡(luò)繹不絕。
其實,這哪是什么仙水,是劉伯溫根據(jù)不同的病所熬的不同的草藥湯。香客在拜神仙時,劉伯溫總要詢問病的癥狀,然后對癥賜湯,身體自然會有起色。
有個小伙子,拜劉伯溫為師,劉伯溫就將醫(yī)藥知識傳授給他。劉伯溫在家忙了一陣子,就將事情托付給徒弟,自己身穿道袍、手執(zhí)拂塵云游四海去了。
一次,元朝皇帝跑了匹御馬,這御馬可是匹汗血寶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是元朝皇帝心中的至寶。大家伙都知道,元朝皇帝都是蒙古人,善于騎馬,狩獵。
元朝皇帝龍顏大怒,限令三日之內(nèi)找回御馬,否則侍衛(wèi)們提人頭來見。
侍衛(wèi)們哪敢怠慢,四下里尋找,可這也只是大海撈針。
已經(jīng)是第三天了,是皇上的最后限期,侍衛(wèi)們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侍衛(wèi)們來到城外的一座山上搜尋。此時,劉伯溫身穿道袍,手執(zhí)拂塵,剛好和侍衛(wèi)們相遇。
侍衛(wèi)們看到了劉伯溫,便叫住了他。
劉伯溫問道:“官家有何事情?”
侍衛(wèi)頭說:“你看到一匹馬嗎?紅棕色的毛發(fā),出的汗都是紅的呢!”
劉伯溫剛才路過后山時恰巧碰到這樣一匹馬,還是他把馬系在樹上的呢。但他卻說:“馬倒是不曾看到,不過我可以給你們算算,看馬在哪兒?!?/p>
劉伯溫捏著指頭,雙眼微閉,口中念念有詞。不一會兒,他拂塵一揚,道:“有了?!彼嬖V侍衛(wèi)們馬就在后山,被系在一棵樹上,馬正在那里嘶鳴呢。
侍衛(wèi)們立刻向后山趕去,果然汗血寶馬被系在一棵樹上了,馬正在仰天長嘯。
御馬找到了,元朝皇帝滿心歡喜,他詢問侍衛(wèi)們是如何找到的。侍衛(wèi)們一五一十地告訴皇帝?;实鄹袊@道:“天下竟有如此奇才。”
且說這元朝皇帝還真不走運。剛找回了御馬,又丟了御印。這御印可是皇帝的命根子。沒有了御印,你想皇帝怎么下圣旨?這盜印者一定是吃了豹子膽。
元朝皇帝叫手下人四處查找,可皇宮都被他們翻了個底朝天,也沒有看到御印的影兒。
元朝皇帝想起了御馬的事兒,就派人把劉伯溫找來,叫他查找御印的下落。
劉伯溫來到京城,他明察暗訪,沒有一點兒線索;他苦思冥想,沒有一點兒頭緒;他起掌掐算,沒有一點靈感。
一天夜里,劉伯溫昏昏欲睡。突然,一個聲音在叫他:“伯溫,伯溫?!?/p>
矇眬中,劉伯溫看到一頭獅子在叫他。這不是皇宮前面的那頭大石獅子嗎?這頭大石獅子已經(jīng)有幾百年道行了,修煉成精了。這下它正托夢給劉伯溫。
獅精告訴劉伯溫,御印是給老鼠精偷去的,在大殿第三個臺階下一丈二深的地方,有一塊大石板,石板下就藏著御印,不過得用十二個勞力去挖才能挖出。
劉伯溫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去見元朝皇帝?;实叟沙隽耸€勞力,在大殿的第三個臺階下開始挖。挖了一丈二深,果然看到了一塊大石板,掀開大石板,御印果然在下面。
元朝皇帝要封劉伯溫做官,劉伯溫不肯接受,說云游四海自由多了。元朝皇帝賜給他許多金銀財寶,劉伯溫只拿了些銀子作云游四海的盤纏。
劉伯溫從皇宮出來,天色已晚,他找了家旅館歇息下來。半夜,有老鼠精托夢給他。這老鼠精就是偷御印的那個,因獅子精泄露了它的秘密,它懷恨在心,這次他是來報復(fù)獅子精的。老鼠精告訴劉伯溫,皇宮門前的石獅子的口中有三顆夜明珠,只要劉伯溫拍三下獅子頭,夜明珠就會滾出來。如果劉伯溫吃下它們,就會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因為這夜明珠是獅子精幾百年的修煉所在。
第二天天剛亮,劉伯溫就趕往皇宮,守門的衛(wèi)兵都認得劉伯溫,以為皇帝又找他有事兒,很客氣地讓他進去了。
劉伯溫來到獅子前,抬起手,在獅子頭上拍了三下,果真有三顆夜明珠滾出,劉伯溫便把它們吞入肚中。
從此,劉伯溫真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了,而那頭獅子就只是頭呆頭呆腦的石獅子了,幾百年修煉的道行一下子全沒了。
后來,劉伯溫以他的聰明才智輔佐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暴政,建立了明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