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尼
強強媽:我的孩子很喜歡坐公交車,但有時要遲到了,我說今天打車去,和他講明白為什么要打車,但坐上出租車他會很不高興,還大喊大叫,哭個不停。還有一次坐公交車,我們已經(jīng)上車坐好了,車要開了,后面又來了一輛車,因為孩子喜歡那個車的顏色,非要下車坐上那輛,我告訴他來不及了,再說坐那輛還得等15分鐘才能出發(fā),那樣我們就不能準時到了。這時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些話,大哭大喊,車已經(jīng)開了,還試圖想敲打車窗。這對司機和其他乘客都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但我還在安慰他,直到最后我生氣了,帶他從車上下來才不哭。在有些問題上孩子很少向我們妥協(xié),所以發(fā)生類似事情很多。該怎么辦呢?
孩子這樣的表現(xiàn),可能是任性,也可能是強迫,家長要多考慮一下。有些強迫,也有這樣的心理傾向,就會非要按某種方式做事,非要坐某種顏色的汽車,這樣才舒服,不然心里就會很難受。這不是任性淘氣,而是一種心理傾向和問題。如果按照一般教育去改變孩子,那么自然是無效的。
對于孩子強迫癥狀的認識
對于孩子的強迫癥狀很多父母也不大了解,有個孩子去電影院看電影,總要揪著褲子,媽媽覺得很奇怪,說了多次孩子還是這樣,就有些火。其實這可能是一種類似于強迫的癥狀:一種儀式化的習慣性動作,非要這樣做才覺得安心,平常也會有,但緊張焦慮時出現(xiàn)會更多些。家長識別不清,有時就會錯怪孩子。
孩子小時候出現(xiàn)的強迫癥狀,嚴格來說不是強迫癥。因為強迫癥最大的問題是反強迫,就是一邊有著強迫性的動作、行為,一邊為此而痛苦。而孩子常常是不由自主地進行的,也不知道這是強迫的行為,也不會為之痛苦。相反,如果大人強行糾正,一方面孩子當時比較難受,另一方面會逐漸認為這是不應該的動作、行為,但同時又無法自制,所以,會為此而痛苦,這就真的變成了強迫癥了。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強迫行為
父母要關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蒙特梭利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成人隨意地打破孩子的秩序會使孩子經(jīng)受痛苦。打破秩序后,孩子感到痛苦或發(fā)脾氣,這和強迫的反應是一致的。如果這種秩序敏感期持續(xù)幾年,孩子已經(jīng)五六歲了,那就要考慮強迫癥,而不是秩序敏感期了。秩序敏感期如果自然消失了,就不是問題。但是如果演化成強迫,可能會一直持續(xù)下去。
所以,當孩子有類似強迫的行為動作的時候,父母要先順著孩子,不要強行糾正、制止。之后,再找機會灌輸?shù)乃季S。另外,也不要對于強迫癥狀過于擔心,它只不過是正常心理規(guī)律的產(chǎn)物,也很尋常,如果早早識別,早早改變,問題也不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