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煦
(中國地質(zhì)大學江城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0)
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奢侈品的消費正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后的又一個消費熱點。 近20 年的時間,我國的珠寶首飾業(yè)得到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而翡翠作為珠寶首飾市場最暢銷的珠寶玉石之一,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其觀賞性和保值性是顯而易見的,具有較高的投資和收藏價值。 但隨著翡翠價格的增長,當今市場上充斥著B 貨、C 貨、B+C 貨,甚至還有一些仿制品。 這給翡翠消費者帶來了經(jīng)??梢钥吹浇?jīng)濟消費報道中有消費者花了幾萬塊錢甚至更多錢買了個翡翠飾品,結(jié)果送去專業(yè)機構(gòu)鑒定,價值只值幾百塊。這對于翡翠市場絕對不是個好的現(xiàn)象。 對于消費者來說去哪里買翡翠、怎樣去買翡翠、購買什么樣的翡翠也是個很大的難題。但是消費者不是專家,于是對他們來說亟需簡單有用的翡翠相關(guān)知識及簡易的鑒別方法。作為業(yè)內(nèi)人士,為了廣大消費者買到有價值的翡翠,現(xiàn)分享一些有效并且實用的購買技巧。 挑選翡翠時可以把握以下九點原則。
在購買的時候盡量選擇正規(guī)的地方購買,最好是附近就有權(quán)威檢測機構(gòu),可以方便在購買后立刻去做檢測。盡量不要在旅游景點購買翡翠,一方面可能是處理過的翡翠,一方面可能價格過高。如圖1 所示,當中翡翠的正常價格應該不到標價的十分之一。 其次要求索要正規(guī)收據(jù)。
圖1 某旅游景點正在出售的翡翠
對翡翠的價值影響最大的幾點是顏色、質(zhì)地和種。 作用一種明清時期才進入中國的玉石,翡翠能打敗眾多傳統(tǒng)玉石,與它的顏色覺得分不開。
翡翠顏色:極其豐富, 有墨、椿、翡、翠、白色等色(圖2),其中“翠”色(綠色) 最為珍貴。 綠色是翡翠的靈魂, 綠色從冷色調(diào)到暖色調(diào)有幾十種之多, 最珍貴的綠色為: 帝王綠、蘋果綠等。
圖2 翡翠的顏色
翡翠顏色講究“ 正”、“ 勻”、“ 濃”、“ 陽”,色濃而不淡,陽而不陰,俏而不老, 正而不邪, 勻而不雜者為上品, 上品價格極其昂貴。
翡翠水頭: 翡翠的透明程度在寶石界稱為 “ 水”, 水好即透明度佳。透明的翡翠給人以靈動的感覺,不透的則顯得很呆板,哪怕是具有再好的色也不生動。 水頭好的價格高, 水頭差的價格也低。
大多數(shù)寶石是以重量計價, 但是玉石并不是嚴格的按照重量計價。翡翠是以外形大小和厚薄來股價。同個品級來說,越大越厚價值越高,而小且薄的價值相對而言會低些。 此外,雕刻題材上佛、觀音等人物雕件比一般花件費工費時,所以相對而言價格會稍高。 在購買人物雕件時主要觀察一下幾點:臉要正、對稱、臉上最好不要有飄花、形狀飽滿。而對于花件要求則相對較簡單,只要工藝精美,外形是有好彩頭的象征的形狀(如如意、貔貅等)都可以。
一般好的料子都會工藝較好。 如果在購買時發(fā)現(xiàn)料子是好的,但是工藝非常差,那就要懷疑這塊翡翠是否經(jīng)過處理。
以上幾點是建立在翡翠是A 貨的基礎(chǔ)上,如果翡翠經(jīng)過處理,那么就要借助以下手段來判斷了。
這是個很簡單的辨別方法。 俗話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在珠寶這行更是如此。 不要想象填上掉餡兒餅的事情能砸中你,撿漏是行家的事,而且很少有。 對于一般消費者,絕對沒有便宜能買到好貨的事,通常便宜貨都是假貨居多,好的翡翠覺得不可能賣低價。所以在購買時,如果看到一塊漂亮的翡翠,而賣家卻給了很低的價格時,就要懷疑它是否有問題了。 切忌不可貪便宜。 圖3 是某著名購物網(wǎng)站上某翡翠銷售情況。 可以看到如此品相的東西竟然標這么低的價格,確實引來了不少購買者。 這種情況就是我們要懷疑它的價格。
圖3 某著名購物網(wǎng)站上某翡翠銷售情況
反光情況下觀察表面情況。 天然A 貨翡翠由于組成顆粒差異硬度導致在拋光的時候產(chǎn)生橘皮效應。而處理過的翡翠由于酸堿浸泡處理,其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破壞,顆粒之間產(chǎn)生縫隙,后期注的膠會進入縫隙里,而膠的硬度低于翡翠的硬度,所以在拋光時,顆粒之間的膠會凹下去,反光看時,表面會有酸蝕網(wǎng)紋。
經(jīng)驗豐富者可以憑借表面的反光判斷翡翠是否經(jīng)過處理,A 貨翡翠通常光澤極好,而處理過的翡翠光澤不及A 貨翡翠。
質(zhì)地及顏色:B 貨由地子比較干凈,A 貨由于是自然形成的所以或多或少有黑色或褐色、褐黃色雜質(zhì)。 而且B 貨經(jīng)過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變白,綠色分布較浮,看起來很不自然,顏色分布無層次感,混沌一色。 A 貨的綠色處隱有色根,而且色根和地子銜接在一起,色的邊周形成了月暈一樣的美麗色暈。而C 貨或者B+C 貨由于人工染色,仔細看翡翠顏色的分布,常能看出顏色是順著裂隙分布的,這種顏色分布得不自然,外觀很像毛細血管,看到這種情況就可以斷定顏色是染上去的。 另外,染的顏色沒有色根,常常是飄在翡翠的表面,顏色也“發(fā)死”、“發(fā)楞”,沒有天然顏色的靈氣。
用指甲刮翡翠,天然A 貨翡翠比較光滑,指甲感覺不到任何阻力,比較順暢;處理翡翠則會感覺到指甲發(fā)澀,不夠光滑順暢。這是因為A 貨翡翠機構(gòu)致密, 而處理翡翠為了掩蓋其疏松的結(jié)構(gòu)或多或少都注了膠,膠的硬度低,在拋光的時候會低于翡翠表面,所以手刮會感覺發(fā)澀。
用一根細線將手鐲吊起來,用另一只手鐲敲擊它,天然A 貨翡翠手鐲敲擊聲音似金屬聲,清脆明亮,并具有回音;而處理過的翡翠手鐲敲擊聲音發(fā)悶而且渾濁,無回音。
花幾元錢買一只驗鈔機,用紫外燈光照射翡翠,如果發(fā)現(xiàn)有熒光反應,基本可以確定是處理翡翠,A 貨在紫外燈下沒有變化?,F(xiàn)在有些商家在對A 貨拋光后,注入了一些蠟,這僅僅是為了讓翡翠具有很好的光澤。但是由于蠟有熒光,所以使某些A 貨翡翠也有熒光。因此,熒光只能作為一個輔助鑒定依據(jù)。
翡翠市場以劣充優(yōu),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事件還很常見。作為珠寶消費者一定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購買珠寶的小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貪小便宜,要堅信天上掉餡兒餅的事情已經(jīng)不可能了,撿漏更是不可能。 所以掌握了以上的方法,只能說是買翡翠的時候上當受騙的幾率小很多。 最主要的還是得依靠相關(guān)部門對翡翠市場的監(jiān)管。 明碼標價,好壞真假都在購買時標注清楚。 只有規(guī)范了市場消費者才能放心大膽的購買翡翠,翡翠市場才能繼續(xù)蓬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