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1月18日是北京市少年宮由景山后街搬到左安門西街后的招生首日。近萬名家長帶著孩子涌入,讓新少年宮有點吃不消。大門口的電動門也一度被擠壞。(2014年1月19日《新京報》)
少年宮招生首日即爆滿,如此火爆場景恐怕會讓商業(yè)教育機構嫉妒成狂。其背后的問題不只是家長瘋狂、少年宮師資好以及民營培訓班亂象,更是校外教育本身的火爆。校外教育火爆除了教育模式、社會壓力的原因之外,更多是為學生找一個安身之所。尤其是寒、暑假,很多父母為孩子選擇興趣班,并不強迫孩子將來一定要成為某某大家,而是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托孩”,當然如果能成就一點特長則更好。
存在即真理,市場順應人們的需要而存在,一味地譴責父母不能有功利心,過分瘋狂,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相反,應給父母更安全的選擇條件,才能破解扎堆擠爆少年宮的不正?,F象。
擠爆市少年宮大門,無非是市少年宮師資有保障、價格較低、性價比高,而商業(yè)教育機構不僅價格高昂,更是師資無保障、良莠不齊,以上種種才是讓家長們寧愿半夜排隊擠少年宮的原因。
不是家長太瘋狂,而是家長不放心,每一個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有保障的教育。政府應緊跟市場腳步,及時發(fā)現民眾的真實需要。只有公立與民營校外教育多管齊下,齊頭并進,才能讓家長放心,完成學生的分流,才能減少“擠破門”現象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