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光
(阜新市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市水利科技推廣中心),遼寧 阜新123099)
迷宮堰是堰頂平面形狀為鋸齒形的新型溢流堰,它改變了傳統(tǒng)直線型溢流堰堰頂的平面形狀,通過增加有效堰頂溢流長度的手段,加大溢流堰的過流能力,從而在較低的水頭下通過工程設計所需要的設計流量。
由于迷宮堰的優(yōu)點突出,國外很早就將迷宮堰用于低水頭的中小型工程,主要應用于無閘控制的水庫溢洪道的改擴建。如美國的東帕克工程(1910年)、澳大利亞的伍郎諾拉壩溢洪道(1941年)、阿馮壩(1970年)和美國的于特壩(1983年)。迷宮堰在我國水利工程中應用較晚,l986年安徽省廣德縣城郊率先建成了我國第一座迷宮堰—紅衛(wèi)兵迷宮堰,運行情況良好??梢灶A料,隨著人們對迷宮堰水力特性及其優(yōu)點認識的提高和模型試驗及工程實踐資料的集累,應用迷宮堰將更加廣泛[1]。
2005年遼寧省首座迷宮堰在東港市前陽鎮(zhèn)石佛溝建成,主要功能為滿足上游4 座小型提水站灌溉用水[2]。但較少應用于城鎮(zhèn)中小河道的綜合治理中。2010年,阜新市高林臺河城區(qū)段綜合整治工程率先將迷宮堰這一新型攔河壩應用于阜新市的中小河道治理中,基本滿足了設計要求,達到了景觀蓄水的效果。
高林臺河位于遼寧省阜新市境內,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阜新市高新技術產業(yè)園區(qū)的界河,左岸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民族產業(yè)園區(qū),右岸為遼寧阜新高新技術產業(yè)園區(qū)。地理位置重要。阜新市高林臺河城區(qū)段綜合整治工程治理河道長4.4 km,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本著生態(tài)治河的理念,在高林臺橋至玍海西橋之間河槽設置6 座蓄水建筑物,其中1,2,3 號攔河壩為底橫軸翻轉閘,4 號攔河壩為迷宮堰,5 號攔河壩采用寬頂堰,6 號攔河壩為折線實用堰。為保證蓄水工程對防洪工程不產生不利影響,蓄水工程全部采用開挖主槽方式蓄水,開挖主槽過流能力按高林臺河1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
4 號迷宮堰堰寬36 m,展寬比3,宮數為6,單宮寬度為6 m,迷宮堰高1.5 m,堰墻為厚0.35 m,宮頭為1/4 圓弧形,側墻長(斜長)8.10 m,宮頭寬1.8 m,展開長度18 m,堰墻與底板連接采用整體式結構。4 號迷宮堰上下游分別鋼筋混凝土鋪蓋、鋼筋混凝土消力池、干砌石海漫和格賓網箱防沖槽,鋪蓋齒墻末端設鋼筋混凝土板樁,板樁深入基巖1 m,板樁與齒墻緊密相連,消力池設間距2 mφ100的PVC 排水管,梅花型布置。堰邊墻為重力俯斜式鋼筋混凝土擋墻,堰邊墻首末端采用扭曲面與河槽連接,混凝土構件伸縮縫內填2 cm 寬的瀝青木板,分縫處止水采用橡膠止水。鋪蓋、堰底板、消力池、海漫的下部均設土工布反濾層。
高林臺河4 號迷宮堰采用鋼筋混凝土梯形薄壁堰,按照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的研究成果進行計算。其泄流能力為同等寬度的折線形實用堰的兩倍,高林臺河10年一遇洪水(Q=134.92 m3/s)時堰上水頭可減少48%。其流量與水頭關系如表1及圖1所示。
表1 流量(Q)~水頭(H)關系表
圖1 流量(Q)~水頭(H)曲線圖
2010年10月,阜新市高林臺河城區(qū)段綜合整治工程開工建設。經過近兩年的緊張施工,2012年8月,工程的主體工程建設完畢,治理河道4.4 km,并形成3.0 km 的帶狀水面。
迄今為止,工程已經運行了一年多,4 號迷宮堰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工作狀態(tài)良好,但也存在著部分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泥沙淤積問題
河道泥沙淤積,是水利工程管理特別是河道管理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高林臺流域地形主要為低山丘陵,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面積分布廣,水土流失是高林臺河河道泥沙淤積的主要原因。再加上蓄水工程的修建,在壩址處水流速度變緩,挾沙能力降低,加劇了河道的泥沙淤積,影響了河道蓄水的景觀效果。
2)表面混凝土脫落問題
阜新市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溫差變化大,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熱多雨,全年的冰凍期5 個月。由于高林臺河4 號迷宮堰冬季蓄水運行,經過2013年冬季冰凍期后,2013年3月時發(fā)生了堰體表面部分混凝土脫落的現象,尤其是靠近邊墻兩側。究其原因,主要是冰凍期的冰體由岸向河槽中心擴大,形成封凍冰蓋,冰層加厚,對兩岸砌體及堰體產生冰壓力和冰推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強度較低,適應拉伸變形或不均勻變形的能力較差,在周期性凍融循環(huán)作用下混凝土凍脹破壞,造成部分混凝土脫落。
根據4 號迷宮堰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管理部門根據高林臺河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制定了如下應對措施。
1)通過庫區(qū)清淤解決泥沙淤積問題。通過對比清淤及引水沖沙兩套方案的利與弊,最后選定清淤的方式解決高林臺河的泥沙淤積問題。在不影響堰體整體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在右岸的宮頭中間安放一拍門,用于清淤時放空庫區(qū)內存水,當庫區(qū)的回水長度減少1/3 或淤積至設計蓄水高度1/2 時,管理部門就組織庫區(qū)清淤。
2)采用高強度混凝土補強和冬季鑿冰解決混凝土凍脹問題。對于已脫落的表面混凝土,按設計要求重新補強。為了減小冬季凍脹力對堰體的影響,參照阜新市細河城市中心段冬季運行的方案,在庫區(qū)前端進行鑿冰處理,長度與河槽同長,寬度20~40 cm。
迷宮堰的設計原理是在給定的溢洪道寬度內通過增加溢流前沿的長度,從而在較低的水頭下通過設計需要的流量。增加溢流前沿的長度是通過將薄壁的溢流堰體在平面上按鋸齒形有規(guī)律地布置來實現的。在理想狀態(tài)下(堰上水頭與堰高比極小,下游無淹沒影響),其工作原理可理解為薄壁堰體按周期折曲并排列在溢洪道的總寬度內[3]。
目前,迷宮堰多用于水庫溢洪道的除險加固,隨人們對迷宮堰認識的提高和資料的積累,在解決好排沙及下游消能等問題的基礎上,迷宮堰作為攔河溢流壩也是經濟有效的。 高林臺河4 號迷宮堰的修建是阜新地區(qū)景觀蓄水工程的一大突破。由于迷宮堰的經濟、高效、方便布置以及便于運行管理的突出特點,可以預見其在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設中定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1] 馬法三. 迷宮堰研究成果綜述[J].河??萍歼M展,1994(14):31-32.
[2] 王成和,劉開坤 關穎紅.迷宮堰在東港市石佛溝攔河壩的試驗推廣成果[J]. 農業(yè)與技術,2007,27(6):112.
[3] 金兆輝,林長杰,穆國華,周林虎. 迷宮堰在西藏加達水電站溢洪道工程中的應用[J].中國水利,2005(0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