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國
(新疆伊犁河流域開發(fā)建設(shè)管理局,新疆 伊寧830000)
新疆某水利樞紐工程為大(Ⅰ)型Ⅰ等工程,由攔河壩、泄洪建筑物、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三部分組成。工程是建設(shè)在中外跨界河流上游的百米以上高度的土石壩,水庫安全運行直接關(guān)系下游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2007年7月20日18 時06 分53.0 秒(北京時間)某縣境內(nèi)發(fā)生里氏5.7 級地震,震源深度為9.7 km,震中距大壩壩址約47 km,這是該工程建設(shè)以來壩址區(qū)發(fā)生的最大地震。為考察地震對大壩安全的影響,對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大壩的主要監(jiān)測量進行了對比分析。
大壩表面變形水平位移監(jiān)測采用視準線測量,距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7-18和2007-8-16,庫水位分別為990.25 m 和995.40 m。位移測值見表1??梢钥闯觯旱卣鹎昂蟠髩伪砻嫠轿灰浦赶蛳掠?,壩頂1 003 m 高程、壩后坡985 m 高程、962 m 高程及942 m 高程的位移變幅分別在1.98~5.60 mm,2.30~4.73 mm,1.19~3.06 mm 及0.67~2.60 mm 之間。
大壩表面變形垂直位移監(jiān)測采用二等水準測量,離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6-18 和2007-7-23,庫水位分別為982.59 m 和991.49 m。位移測值見表2??梢钥闯觯旱卣鹎昂蟠髩伪砻娲怪蔽灰浦赶蛳掠?,壩頂1 003 m 高程、壩后坡985 m 高程、962 m 高程及942 m 高程的垂直位移變幅分別在-0.45~0.75 mm,3.80~4.20 mm,-10.05~-10.20 mm 及0.15~0.45 mm 之間。
大壩內(nèi)部變形水平位移監(jiān)測側(cè)斜管(配單向固定測斜儀)進行自動化監(jiān)測。位移測值見表3??梢钥吹剑旱卣鹎昂?007年7月19日至8月21日水位變幅0.33 m,心墻內(nèi)各斷面水平位移指向下游,呈現(xiàn)河床部位大于左右側(cè)、高高程部位大于低高程部位的特點,大壩河床中部最大斷面心墻0+175 斷面近壩頂部位位移增幅最大為30.45 mm。
表1 地震前后壩體表面水平位移測值
采用沉降管監(jiān)測大壩內(nèi)部粘土心墻和下游壩殼料的豎向位移。在2006-7-2 以后全部采用自動化沉降儀進行,人工測量進行校核。自動化后其沉降測值疊加上管口處的沉降,人工測量修正時進行的系數(shù)修改計算了管口處的沉降。
大壩心墻0+060 斷面沉降管CH8 距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6-24 和2007-8-9(當日庫水位分別為982.44 m 和995.34 m),位移為最大為2.10 mm 的沉降;大壩心墻0+123 斷面沉降管CH6距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7-15 和2007-8-9(當日庫水位分別為989.11 m 和995.34 m),位移為最大為10.20 mm 的沉降;大壩心墻0+175 斷面沉降管CH1 在2007年4月至7月無測值,該時段前后測值無明顯變化;大壩心墻0+223 斷面沉降管CH5 在2007年6月至8月無測值,該時段前后測值無明顯變化;大壩心墻0+270 斷面沉降管CH7 距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7-15 和2007-7-22(當日庫水位分別為989.11 m 和991.08 m),位移為最大為1.50 mm 的沉降;大壩壩殼0+175 斷面沉降管CH2 距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7-7 和2007-8-10(當日庫水位分別為985.66 m 和995.24 m),位移為最大為2.60 mm 的上抬;下游壩殼0+175 斷面降管CH3 距2007年7月20日地震前后最近的兩次測次分別在2007-7-15 和2007-7-22(當日庫水位分別為989.11 m 和991.08 m),位移為最大為4.10 mm 的下沉。
表2 地震前后壩體表面垂直位移測值
表3 地震前后內(nèi)部變形水平位移測值
從地震前后壩體及附屬結(jié)構(gòu)物主要監(jiān)測資料的對比分析看,2007年7月20日的地震前后大壩表面變形及內(nèi)部變形有一定變化,但量值不算大,考慮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實際運行情況以及水位影響,特別是考慮大壩滲流、土壓力以及其他建筑物的應力應變等無明顯變化,可以認為此次地震對大壩的整體安全沒有實質(zhì)性影響。
[1] 李永莉.秦嘉政.董天禹.劉麗芳.瀾滄江漫灣電站水庫誘發(fā)地震分析[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5(3):51~57.
[2] 曹安延.大渡河銅街子水電站水庫誘發(fā)地震的監(jiān)測[J].水電站設(shè)計,2001,17(4):71~76.
[3] 胡先明.大橋水庫誘發(fā)4.4 級地震前的地震學異常EJ3[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03,24(3):14~19.
[4] 楊國憲 汪汪雍熙.小浪底水庫區(qū)天然地震本底特征分析[J]. 水利學報,2003(6):89~94.
[5] 李君純.水庫大壩安全評判的研究[J].水利水運科學研究,19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