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了陸羽,才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茶學。
“一生為墨客,幾世作茶仙?!?200多年前的中唐時代,湖北天門,具有傳奇經(jīng)歷色彩的陸羽誕生了。據(jù)說他是棄嬰,他長在寺院,曾寄身于戲班子;他自學成才,年過弱冠時,即“百氏之典學鋪在其掌”、“天下賢士大夫半與之游”。因為“安史之亂”,他避禍離別出生地,一路云游茶區(qū),輾轉(zhuǎn)來到“名茶之源”江南湖州,他嘗春茗、弄春泉,在29歲前就寫出了世界上首部茶學專著《茶經(jīng)》,并且為環(huán)太湖地區(qū)編撰了9部人物、方志類著作。因此,他先后被朝廷詔封為“太子文學”、“太常太?!?,但他視功名為浮云,隱心于茶,我行我素,徜徉在清芬氤氳的茶天地里,被稱為“陸子”、譽為“茶仙”、祀為“茶神”、尊為“茶圣”。他是布衣、隱士,非儒、非釋、亦非道,千百年來,卻名播天下。在中國茶文化史上,陸羽所創(chuàng)立的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
“茶圣”陸羽的一生,與秋頗為有緣,傳說,他誕生于中秋月圓之夜;因此,我特意選定2013年中秋前夕造訪湖北天門。行前,趕赴陸羽初隱湖州的寄居地吳興妙西,晉謁了“陸羽墓”,并且取了一些杼山土、珍珠泉水與妙和野茶,自駕前往荊楚湖北。
“雁聲苦,蟾影寒?!标懹鸪錾潦?,即命途多舛。唐開元二十一年(733)仲秋,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早晨起來,路過西湖覆釜州水濱,忽然聽見石橋堍鴻雁哀鳴,走近一看,發(fā)現(xiàn)一群大雁正以羽翼護佑著一個嬰兒,智積心中不忍,便將這個嬰孩抱回寺中收養(yǎng)。于是,就有了后來人們與陸羽故事相附會的“雁橋”、“雁叫關”。
在天門市竟陵西湖,諸多和陸羽相關的故址均在其間,如今陸羽故園荷塘畔的“古雁橋”依舊在,跨越“雁橋”,往前一直走會看到古色生香的 “陸公祠”,兩旁斑駁的石獅子饒有古意。祠堂內(nèi),“桑苧風清”匾額高懸;陳列著概括陸羽一生行狀的木刻浮雕壁畫。少年陸羽盡管在佛家受撫養(yǎng)成長,卻始終不肯皈依空門,因為不堪容忍寺院的勞役,他逃出了龍蓋寺。陸羽委身于戲班子,作了伶正,學演“木偶戲”、“參軍戲”。陸羽雖其貌不揚,說話結巴,但不乏詼諧,他客串的丑角很受歡迎。陸羽還寫了《謔談》三篇,名聲逐漸在當?shù)貍鏖_。到了天寶五年(746),新任太守李齊物在一次聚會中,發(fā)現(xiàn)了陸羽的表演才能和寫作天賦,對陸羽青睞有加,親授詩書并舉薦他去火門山鄒夫子處求學。
走進莊嚴肅穆的“鴻漸樓”,大殿中,一尊手持茶盞的銅雕陸羽坐像端居于四方臺,塑像之上還披著一領大紅布幔。相較于其他地方的佛寺香火,游人如織,這里顯得清靜雅致。我們設了茶席,沉香、《茶經(jīng)》、尺八、茗器、鈴蘭插花一應俱全,茶席上特意選用了湖州長興顧渚“大唐古茶山”紫筍——這茶是曾經(jīng)過“茶圣”陸羽評鑒,推薦給朝廷,后來被定為皇家貢品的。茶氣氤氳,紫筍茶色如竹、香如蘭、味清甘、韻雋美,一問同伴,才知是千里攜來之顧渚金沙貢泉沏瀹的。
茶畢,我將20余款樣茶供于羽仙像前,以感恩天下之茶緣。
相傳,古竟陵官池畔有一口“文學泉”,是陸羽少年時汲水烹茗、初結茶緣之地。在靜謐的文學泉路,有一方寬廣的水域,經(jīng)過九曲橋,來到萍、荷環(huán)繞的洲心嶼,著名的“文學泉”就坐落于此?!拔膶W泉”古稱“支公井”,又名“三眼井”,其發(fā)端可以追溯至東晉高僧支遁卓錫竟陵的時候;后來,因為“茶圣”陸羽而流芳百世。歷代以來,尋古探幽者絡繹不絕,清初吳郡人陳大文題刻之“文學泉”、“品茶真跡”碑至今猶存。
公元761年,陸羽曾在其《自傳》里提及“負書于火門山鄒夫子墅”,火門山今名天門山或佛子山,一山五峰,地處天門市境西北,為大洪山余脈。鄒夫子即鄒堃,唐代竟陵名士、宿儒,為陸羽少年時代的蒙學老師。
我隨茶友一起,經(jīng)石家河史前文化遺址前往佛子山鎮(zhèn),一同探訪天門山。由鎮(zhèn)區(qū)通往天門山的道路被命名為“陸羽泉路”,路況有些崎嶇,但沿途的風光具有原生態(tài)的鄉(xiāng)村韻味。下車步行來到山前,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兒的地貌、水文和湖州杼山一帶非常相像,難怪陸羽當初會選擇妙西作為棲身之所在,茶心安處即故鄉(xiāng)嘛。
穿過碎石子路和一片空曠荒蕪之地,在一座土廟后的山坡上,有一口水井,即是著名的陸羽泉。據(jù)傳,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陸羽在這里讀書時,常汲水烹茗,這口井泉水質(zhì)清冽,旱而不涸,有祛病之功效?!八疄椴柚?,器為茶之父?!标懹鹪诒樵L茶區(qū)的實踐中,還積累了豐富的品水經(jīng)驗,他不僅寫過《茶經(jīng)》,還著有《水品》一書(已佚,失考)。晚唐張又新《煎茶水記》就記錄了陸羽的鑒水故事以及“評水榜”:代宗朝(762-779)時期,大官李季卿在揚子江一帶偶遇陸羽,他覺得茶名遐邇的陸羽和揚子南零水各自稱絕,“二妙”千載相逢,機會難得,便令軍士駕舟去汲水,陸羽則備好茶器以待。等取回水一嘗,認為是臨岸水,直至下半部分才確定是南零水。原來,軍士取水回來即將到岸時,不慎灑掉了一半,并就近舀了臨岸水充數(shù),哪曾想還是沒逃過陸羽的神鑒,這讓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陸羽幾乎被奉若神明了。
雖然是秋季,但蟬音繚繞。拾級而上,有一排簡陋的平房,居中的拱形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黑色底,黃色顏體正楷“陸子書堂”。入內(nèi),供奉著青年陸羽塑像,楹聯(lián)分列左右:“臨泉品茗懷‘陸圣’,望亭賞月論《茶經(jīng)》?!蔽疑狭艘混某料?,敬以一盞妙喜水瀹泡的湖州“三色茶”(紫筍、黃芽、白葉茶),并吹了一曲初學不久的尺八。
天門山萬木成林,滿目蓊郁,我獨自在林間走了走,感受千年前陸羽在這里獨行的意境。回到書堂前,取了少許清泉、泥土,然后,與同伴一起聆聽“陸子書堂”守護者萬仁林老人說,原來天門山是林場,萬老不僅是苗圃的守林者,更是“陸羽讀書處”的自愿維護者;數(shù)十年來,他甘于獨守清貧,懷著對陸羽的崇敬之心,默默地呵護著這兒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
茶緣苕霅,夢縈西江。陸羽盡管一生坎坷,但他又是幸運的,因為陸羽邂逅了許多“伯樂”。少年時在竟陵,知遇太守李齊物、司馬崔國輔;青年后流寓江南,又相繼結識劉長卿、釋皎然、顏真卿等;這些高賢大德,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陸羽思想觀、價值觀的形成,既完善了陸羽的精神歸屬,又完美了陸羽的如茶人生。
在陸羽的“第二故鄉(xiāng)”湖州,皎然為陸羽的莫逆之交,是“茶道”首創(chuàng)者,他著有《茶訣》,這位清凈其志、高邁其心的著名“詩僧”,對陸羽推崇倍至,足稱良師益友。而忠烈名臣顏真卿到任湖州刺史后,更是給了陸羽很大的提攜和幫助,他特邀陸羽參編音韻學巨著《韻海鏡源》,在妙喜為陸羽筑三癸亭,還資助陸羽構建青塘別業(yè),堪為陸羽的“再生父母”。而陸羽也不負眾望,在山水清麗的湖州成就了自己的人生追求。
一代茶圣,千古陸羽。或許陸羽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部僅僅7000余字的《茶經(jīng)》,竟然在其辭世后對中國乃至世界產(chǎn)生了如此恒久深遠的積極影響——正是由于陸羽《茶經(jīng)》的大力倡導,“茶道大行”,茶成為中華國飲。“茶事之興,始于唐而盛于宋?!敝腥A茶文化遠播海外,日本茶道、韓國茶禮均發(fā)端于中國,英倫流行的下午茶也與“紅茶鼻祖”中國福建的“正山小種”(Lapsang Souchong)息息相關;而有著“茶道活化石”之譽的“潮汕工夫茶”即直接取法于陸羽《茶經(jīng)》。正因為膾炙千古的茶有著普適、普世特性,才讓這個世界因有了茶而變得更加美好。
從西江到長江,從西湖到太湖,岳陽樓、黃鶴樓、茶經(jīng)樓,而天門重拓陸羽茶文化源流,弘揚陸羽茶道精神、營造心靈家園的一座世紀豐碑。所以,“茶圣”陸羽不僅屬于天門、湖州、中國,更屬于全世界。
“茶圣”陸羽在傳世名作《茶經(jīng)》里提出了“精行儉德”思想。天門蕭孔斌先生則將陸羽思想的核心內(nèi)容歸納為“矢志不渝,注重實踐,精行儉德,誠實守信,鼎形正令,憂國憂民,淡泊名利”,其中“精行”為陸羽行事方面的一個基本要求,也就是精益求精;而“儉德”為飲茶人要有節(jié)儉的品德,人品的基礎。
其實,“精行儉德”亦可視為“茶德”。晚唐時期,劉貞亮首創(chuàng)“飲茶十德”(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養(yǎng)身體,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F(xiàn)代,已故著名茶學家莊晚芳先生重新概括為“廉、美、和、敬”(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臺灣茶人解讀為“清、敬、怡、真”。前不久,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周國富會長將“茶德”進一步定位為“清敬和美”并確立為精神境界。此外,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的“和敬清寂”,韓國茶禮的“清敬和樂”,這一系列中外茶道文化理念,無不直接或間接濫觴于陸羽《茶經(jīng)》之“精行儉德”,如今,已成為茶道及茶文化核心理念發(fā)展研究的圭臬。
大茶,祖籍姑蘇,原籍蘭陵,湖州人。別署茶氏,號景秀子。曾旅居粵、滬20載,多年來,“重走陸羽路”,深入?yún)窃浇?,探尋環(huán)太湖地區(qū)今古茶事,發(fā)掘吳地鄉(xiāng)邦文化。有茶文200余篇發(fā)表于海內(nèi)外刊物,并有《安吉白茶》、《陸羽及〈茶經(jīng)〉研習十題》等茶書撰著中。忝列湖州陸羽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
行:可以從武漢乘火車往來天門,約30多分鐘,票價不到30元。
?。杭热皇恰爸刈哧懹鹇贰保匀煌扑]陸羽賓館,標房價格200元/天左右;而且,步行7~10分鐘即可抵達竟陵西湖陸羽故園及文學泉等茶文化景點。
吃:大名鼎鼎的天門蒸菜(“九蒸”),以“滾、淡、爛”為基本風格,選料考究,制作精細,原汁原味,又有營養(yǎng),入鄉(xiāng)隨俗嘛。早點有鍋盔、發(fā)糕、長油條、豬油餅等,小吃首推鄧家黃潭米粉(糊湯粉)、稀米茶(炒米湯)等。
天門人所說的“喝茶”,其實就是喝白開水。另外,在當?shù)亓餍幸环N“非茶之茶”名為“三匹罐”,是學名為“湖北海棠”的樹葉子。
天門市內(nèi):西湖、陸羽故園(陸羽石雕塑像、古雁橋、陸羽紀念館、陸公祠、鴻漸樓、雁叫關、茶經(jīng)樓等)、西塔寺、文學泉、陸羽亭、涵碧堂、鴻漸關及天門市博物館。
佛子山鎮(zhèn):天門山、陸子書堂、陸羽泉。
干驛鎮(zhèn):松石湖、華嚴湖及東岡草堂遺址。
1.茶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
茶者,“人在草木中”,茶無疑是上蒼賜予人類的“圣品”;通過茶,人與大自然維系起親密、親和之紐帶,并且身心受益,靈魂不時得到某種意義的凈化,心態(tài)改善、心境提升。相比華夏傳統(tǒng)國粹的其它門類而言,茶不僅兼具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跨越諸多學科,其涵蓋面廣、輻射力強,魅力無限,可謂“性命雙修,梵我一如”。于我而言,茶,已遠非生理層面上解渴之飲品,亦非增進健康的必需品或輔助品,而是寄情之物。茶,蘊涵著故鄉(xiāng)、親人、朋友等無數(shù)情結,更是自己靈與肉的夢想化身。
2.重走陸羽路之后,您對茶文化是否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藝術源自生活,茶事亦同此理。篳路藍縷,回想當初“重走陸羽路”之發(fā)心,首先是從相對理性的書本知識中走出來,回歸大自然,溫故知新,感性地認識茶、陸羽以及茶文化。其次,如果說“人為萬物之靈”,那么,茶無愧“萬木之精英”;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感恩這一切。因此,戀上茶的我,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和信念?!爸刈哧懹鹇贰保⒎且淮?、兩次甚至許多次地理意義上的重走,而是知行合一者心路旅程一生之探索與追求,更需要傳承并且啟迪后人。倡議更多的愛茶人加入到這一行列,共同“重走陸羽路”,以茶載道,茶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