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榮霞
諸葛亮“算無遺策”也有遺策,“多智近妖”畢竟也是人不是妖。有一回他命令趙云率軍攻取一座城池,他連趙云的軍隊何時出發(fā),何時吃飯,何時行軍,何時攻城都排了一個計劃表,結(jié)果趙云出發(fā)了,他發(fā)現(xiàn)事情大條了!
那條河正漲潮呢,若按原定的計劃行軍,整個行動將功虧一簣。他正急得不行,結(jié)果卻傳來喜訊,城池已破。原來趙云事先知道河水會漲潮,還沒出發(fā)就讓士兵準備好舟筏。這種細心的勁頭,怪不得他會是不折不扣的“常勝將軍”。據(jù)說一次趙云大勝曹軍,那樣的火光熊熊,他身披銀甲,如同天神,敵方主帥嚇得渾身發(fā)抖,敵軍潰逃無數(shù),過后敗軍按兵不動,他竟然也按兵不動。手下問他為什么,他說要反思。對方反思敗績,他則反思勝績,別人只看到我軍大勝,他卻看到自己軍隊的弊病,是以決不貿(mào)然輕進。
看,勝也小心,敗也小心。大將之道,戒驕戒躁,唯謹唯慎,說白了,就是兩個字:膽小。
血海里拼殺出來的主帥,哪個都是膽子小小的,運籌細細的,思謀面面俱到。諸葛亮也不是坐坐小推車搖搖鵝毛扇就算完事,趙子龍也不是一桿銀槍,胯下戰(zhàn)馬,擺幾個POSE,就能掙回“常勝將軍”的名頭。武藝高強尚且如此“膽小”,一般人又有什么臉面叫囂“殺雞焉用牛刀”?
(摘自《讀書文摘·經(jīng)典》)
【素材點撥】
項羽“藝高人膽大”,結(jié)果卻落得美人帳下死,烏騅嘯西風;關(guān)羽“藝高人膽大”,就算被后世尊為武圣人,也免不了生前被梟首的命運。所以,所謂的“藝高人膽大”,很多時候,“膽大”是坑人的陷阱,“藝高”是蒙你的錯覺。若說“藝高”是拼殺出來的榮耀,則“膽小”方是取勝的王道。
【適用主題】
在所難免;未雨綢繆;細心;戒驕戒躁;取勝之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