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蒙
毀滅與重生
——記美國“暗黑藝術家”瓦萊麗·赫嘉蒂
◎寧蒙
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肖像,已被荼毒多次,經(jīng)受了包括融化、火燒、風化等各種“酷刑”。
人類過度消費、破壞自然的行為,令藝術家憤怒,她高舉電鋸和大錘,通過“破壞”畫作的形式,“糟?!比祟愇拿?,那景象,就像一個氣急了的人撕扯著頭發(fā)大喊一聲“啊”!
在美國藝術家瓦萊麗·赫嘉蒂的作品中,似乎找得到任何一種破壞形式。
“毀滅”有了升華——破敗的畫框彎彎曲曲地延伸開來,似乎經(jīng)過多年時光,生氣又重回樹枝。
據(jù)說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中國的“爆炸西瓜”新聞——農民給西瓜噴大量藥,導致瓜瓤生長速度快于瓜皮,西瓜發(fā)生了爆炸。
掛在墻上的風景畫隨著裂開的墻面一分為二,搖搖欲墜;已看不出主題的畫面只剩下一角,彈孔累累;日落圖像是剛被人從火中搶救出來,只消一陣微風就能把它吹散;邁阿密的海灘則似乎經(jīng)歷了一場颶風,滿目瘡痍,只有幾只海鳥在海灘上踱步……火燒撕扯、槍擊、沉船、颶風……在美國藝術家瓦萊麗·赫嘉蒂(Valeri Hegarty)的作品中,似乎找得到任何一種破壞形式。由于這些作品結合了繪畫、雕塑、裝置等各種藝術形式,一切破壞都顯得格外逼真難怪,曾有人這樣描述參觀赫嘉蒂展覽的感覺——“放眼望去,就一個想法,這兒恐怕發(fā)生過一場可怕的事故甚至災難……”
現(xiàn)年47歲的赫嘉蒂畢業(yè)于著名的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通過履歷不難看出,她沒趕上“成名需趁早”那班車,直到1998年也就是31歲時參加的展覽才算拿得出手但自此,她一直保持著一定的活躍度,并從2002年開始舉辦個展;她的藝術版圖也從最早的芝加哥逐步擴展到紐約、洛杉磯、倫敦。和許多藝術家一樣,赫嘉蒂起步于繪畫,但很快她就發(fā)現(xiàn)畫布和畫筆無法完全表現(xiàn)自己的內心,于是她手邊又多了石膏、泡沫、織物、膠水電鋸、大錘……
“毀滅”貫穿了赫嘉蒂的創(chuàng)作年表,早期作品多是“毀滅”本身她能在一幅畫前安靜地琢磨幾個小時,就為了研究怎么使用鋸子、錘子好好地把它毀掉。最早,被“毀滅”的是與美國歷史有關的藝術作品,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的肖像,已被荼毒多次,經(jīng)受了包括融化、火燒、風化等各種“酷刑”;美國早期風格的木柜被“修理”得千瘡百孔,碎屑散落一地。靜物油畫也為赫嘉蒂所鐘情,一張水果寫生中,蜜桃盡數(shù)破損,果皮、果汁狼藉地灑滿整張桌子;一張蔬菜鮮肉的寫生中,肉多半被烏鴉奪食,幾只貪婪的烏鴉還停在畫框上或地上休息,伺機而動。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畫作中被毀壞的物體——江河湖海、沙灘、樹木、食物,這些自然之物呈現(xiàn)傷痕累累的面目,觀者會暗暗猜想藝術家的意圖。
盡管“毀滅”是藝術的永恒主題,但赫嘉蒂作品中的特殊“暗黑”氣質還是會輕易讓人過目不忘,這種辨識度就像我們能在許多本書中找出愛倫·坡,能在許多部電影中認出希區(qū)柯克。赫嘉蒂曾在接受采訪時坦陳自己對這兩位鬼才的熱愛——“愛倫·坡先生如果還在世,沒準會寫一個關于‘奪命畫作’的故事,看了這幅畫的人都會被畫所殺;然后,我畫了一幅這樣的畫準備給愛倫·坡先生看,從而被卷入了愛倫·坡先生的故事,只有毀了這幅畫或殺了他,我才能脫身;而最后,希區(qū)柯克先生或許能將這個故事拍成電影。”這段自娛自樂的懸疑假設之后,赫嘉蒂又很鬼馬地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您問的最愛和最希望合作的藝術家這類問題對我有些難,因為我不太善于用‘最’這個字?!疫€是更喜歡那些與我采用介質不同的藝術家,比如作家、電影導演……”這大約也解釋了赫嘉蒂為何如此喜愛運用跨界表現(xiàn)形式的混搭。
貪婪、血腥、破壞,就像展示人類七宗罪的景象,藝術家營造的“暗黑”氣氛令人觸目驚心。
盡管很多人看到“毀滅”,但有人更愿用“變形”來解讀赫嘉蒂,并且認為赫嘉蒂的作品通過“變形”表達了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切關注。比如,她曾創(chuàng)作了一幅靜物油畫“西瓜”,畫中的西瓜已經(jīng)裂開,瓜瓤變形成一條可怕的舌頭伸出畫外——據(jù)說,這件作品的靈感來自于中國前兩年的“爆炸西瓜”新聞——由于農民給西瓜噴了大量農藥,導致瓜瓤生長速度快于瓜皮,所以西瓜發(fā)生了爆炸。赫嘉蒂還曾讓一幅畫的畫框變形損壞,畫中的海水傾瀉而出,畫面正中央正在海面行駛的帆船也因而沉沒——人想要征服自然,最終才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今,滿含怨憤的“毀滅”似乎有了升華,你還會看到這樣帶有些許希望的作品——畫還是要毀的,但破敗的畫框則彎彎曲曲地延伸開來,似乎經(jīng)過這許多年的時光,那原本已經(jīng)了無生氣的木條,又變回了最初有生命的樹枝;還有那早已破敗得看不出人物面目的肖像,婦人草帽上的花飾和手中的捧花,都變成了立體的花束,那可不是雕塑作品,而是赫嘉蒂親手撒下的種子終于開出了鮮花。這,難道不正是所謂的涅·重生嗎?
本欄目責編/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