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月
提起軍閥,你一定不會陌生,袁世凱、段祺瑞、馮國璋、曹錕……這一連串熟悉的名字曾經(jīng)激蕩了一段中國風云史。在那“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的年代,他們成就了一段自己的傳奇人生,影響了一個國家的政治軍事格局。
軍閥脫胎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必然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情社會,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市井小民,都講究私人關系,當然,那些左右中國政治格局的軍閥大佬們也不例外,并且深諳其中精髓。那么,私人關系在軍閥政治中究竟發(fā)揮了怎樣的作用呢?試看本文為你深度解析。
血緣關系與軍閥政治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私人關系中,最重要的一層關系就是家族血緣關系,這種關系自古以來就深刻影響著歷代王朝的政治制度乃至整個華夏族的民族行為,中國近代史上的軍閥政治也深受家族血緣關系的影響。一些軍閥在掌握一方權(quán)柄之后,就開始分封自己的宗族親戚,并委以重任,可謂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血緣關系影響軍閥政治的事例中,最為典型的當屬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張作霖是中國近代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位亂世梟雄,他歷經(jīng)晚清和民國兩個歷史時期,憑借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左右逢源的本事,不斷擴充實力,將整個東北地區(qū)置于其掌控之下,成為名符其實的東北王。張學良在其父生前就備受張作霖提拔,年僅17歲時就當上了營長,后來進入東北武備學堂學習軍事,19歲時又升任少將旅長,負責籌劃建立空軍和海軍,為東北軍培養(yǎng)選拔了一大批軍事人才,后來還相繼指揮了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以及阻止北伐軍北上的戰(zhàn)役,在張作霖被日本人陰謀炸死后,張學良成為獨當一面、左右當時政治局勢的一方軍閥。
直系軍閥曹錕也是中國近代軍閥史上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出身于造船工人家庭,年輕時當過布販,后來參軍入伍,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時,曹錕得到袁世凱的重用,從此開始發(fā)跡,后來一直升到北洋軍政府大總統(tǒng)一職。曹錕共有兄弟五人,其中有三人都曾擔任北洋軍政府要職,他的一個弟弟曹锳擔任第26師師長,同時曹锳之子曹士杰還擔任曹錕警衛(wèi)旅的旅長并兼任保定電燈公司的董事。此外,曹錕家族倚仗他的勢力壟斷著天津的各大行業(yè),成為當?shù)赜忻谋┌l(fā)戶,曹氏家族的企業(yè)店鋪星羅棋布,遍布華北。曹錕的四弟曹銳在擔任直隸省省長時,憑借政治特權(quán)開辦了恒源紗廠;曹錕的五弟曹鈞則經(jīng)營同福餅干公司。
這種家族關系影響軍閥政治的歷史事例還有很多,這是由當時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造成的。在1905年以前的傳統(tǒng)官僚制度下,除極少數(shù)立有軍功的將領外,大多數(shù)人要想入仕就必須參加科舉考試,因此科舉考試可以有效地阻止家族裙帶關系在官場上的泛濫。而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政局混亂,缺少統(tǒng)一的官員選拔制度,這樣就為家族主義在官場的滋生繁衍提供了較大空間,家族倫理關系成為官場上約束上下級的行為準則,使政治權(quán)威和家庭權(quán)威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
婚姻關系與軍閥政治
婚姻是各派系軍閥建立政治聯(lián)系的另一個重要方法,民國初年的袁世凱就是這方面的高手。在北洋集團中,袁世凱最為得力的助手當屬“北洋三杰”——王士珍、馮國璋和段祺瑞。段祺瑞出身于將門,早年畢業(yè)于天津武備學堂,曾跟隨袁世凱小站練兵,深受袁世凱賞識,后來相繼擔任晚清和北洋政府要職,縱橫政壇數(shù)十載。1900年,段的原配夫人因病去世,袁世凱為拉攏段祺瑞,擴充自己和實力,將自己的養(yǎng)女張佩蘅嫁給了他,此時,袁世凱和段祺瑞兩人除了同朝為官之外,又多了一層姻親關系。后來段袁兩家再度聯(lián)姻,段祺瑞和張佩蘅所生女兒又嫁給了袁世凱的侄孫袁家鼐,可謂是親上加親。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fā)后,北洋三杰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馮國璋奉命南下鎮(zhèn)壓起義,后來馮國璋率部攻陷南京,成為坐鎮(zhèn)一方的地方實力派,為了籠絡這位如日中天的江蘇都督,袁世凱又將自己的家庭女教師周道如許配給了馮國璋,婚后馮、周二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盡管袁大總統(tǒng)的初衷是為了籠絡干將,鞏固他的統(tǒng)治,但卻因此成就了一段美女配英雄的佳話。這也難怪兩位心腹大將出生入死追隨袁世凱多年,對他忠心耿耿。
在其他軍閥之間,姻親關系同樣是彼此之間加強政治合作的紐帶,通過建立姻親關系,他們很容易形成共同的利益關系,處于強勢的一方通常將自己的女性親屬嫁給屬下,以示恩寵,借此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而后者為了給自己的仕途鋪平道路,也樂于和上級建立姻親關系,這種關系一旦建立,他們的政治合作就會十分緊密,就像《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一樣,“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
師生關系與軍閥政治
古話說得好,“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生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僅次于家庭關系的另外一種私人關系,對近代軍閥政治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在民國初期,有相當一部分派系是建立在師生關系基礎之上的。將師生關系在軍閥政治中發(fā)揮到極致的非蔣介石莫屬,蔣介石之所以能從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靠的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有相當數(shù)量的教官和畢業(yè)生后來都在蔣介石麾下?lián)我?,蔣介石手下的幾大愛將大多出于黃埔系,像陳誠、何應欽、胡宗南、杜聿明、張靈甫以及王耀武等人,都畢業(yè)于黃埔軍校,黃埔系成為蔣介石集團的第一大系。
黃埔系最早萌芽于北伐戰(zhàn)爭時期,由黃埔學生軍組建而成,后來在1929~1933年的新軍閥混戰(zhàn)期間,由于黃埔軍擁有較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因此在歷次戰(zhàn)爭中屢挫各大派系軍閥,先后打敗了唐生智、張發(fā)奎、李宗仁、石友三、閻錫山和馮玉祥等部,政治軍事實力也因此日益增強。在后來的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蔣介石所依靠的軍事主力也主要來自于黃埔系。蔣介石正是依靠黃埔系起家,建立起他的獨裁統(tǒng)治的。與此同時,黃埔系的眾多軍事將領利用和蔣之間的師生關系依附于蔣介石,以此實現(xiàn)自己的權(quán)力欲望,占據(jù)國民黨軍界要職。
上述幾種關系是近代軍閥政治中最為重要的私人關系,除此之外,同鄉(xiāng)、同學、同事等其他私人關系也從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中國近代的軍閥政治。為什么私人關系在中國近代軍閥政治中發(fā)揮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呢?在時局不穩(wěn)的動亂歷史時期,各種政治力量無法從中央政權(quán)的庇護下獲得安全和利益,他們必須依靠自身實力來維護自身地位,拉關系成為拓展個人實力的重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