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集報?集報就是指與收集報紙有關的文化活動或過程,包括對報紙的搜集、整理和分類,金銀幣、郵票、紀念卡、古玩、字畫收藏炙手可熱。而收藏其實是一種投資,和股票一樣講求的是逢低介入,那么當前還有哪些收藏領域尚還處于相對“底部”呢?從近年來的行情看,集報可以說還有很大的升值空間。和郵幣卡、古玩比較起來,集報比較容易入門,投入資金也相對少一些,加之報紙所獨有的思想性、藝術性、史料性和權(quán)威性,除了能提高集報人的品位外,還能帶來一定收益。
集報久遠悠長
據(jù)史料記載,早在1000多年前的五代十國,我國已有從事報紙收集的活動。明末著名學者黃宗羲、王元美等人也專門收集過報紙,目的是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都t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收藏了不少明末報紙。民國大收藏家馮翰飛自清光緒年間至20世紀30年代,收藏了數(shù)量可觀的老報紙。據(jù)說,1933年蔣介石意欲得到馮收藏的報紙,擬聘請他為國家圖書館館長,遭馮拒絕。還有一位集報先師――著名學者胡道靜先生的報紙藏品鮮為人知,直到多年后,同為集報家的補白大王鄭逸梅老先生透露:“以往集報有胡道靜,裝數(shù)十箱,后歸公家。”人們才知道了這位可敬的集報大家。胡老通過搜集、整理和研究報紙,相繼出版了《上海新聞事業(yè)歷史的發(fā)展》、《新聞史上的新時代》、《報壇逸話》等著作。
我國出版史上最悠久的報紙――《申報》歷盡滄桑,能夠無損的保留到今天,也得益于集報。民國元年(1912年),史量才等人接辦《申報》館,以館中歷年《申報》庫藏不全,向社會各界懸賞訪求。最終上海南市張仲照老人慷慨地將自己所藏《申報》自始創(chuàng)至宣統(tǒng)三年辛亥止的報紙相贈,才得以留存。近年來,興起了一股報刊收藏熱。通常來講,存世量越少、時間越久遠的報紙價格越高,上百年以上的文物級報紙,一份賣價就可高達萬元以上,一些人通過集藏早期珍品報紙而獲得了可觀的收益。
收藏漸入佳境
在最近幾年來的幾場國家級大型拍賣活動中,隨著古籍善本的不斷參拍,也有一些珍品老報刊登場,并受到了買家追捧。眼下,收藏市場上的老報紙銷路挺好,20年前的一些老報紙,每份可賣到十幾元,一位攤主6份上世紀50~70年代的黨報,一開價就是80元。淘寶網(wǎng)上,一家專門銷售生日報的店主曾號稱,他們擁有非常豐富的老報紙貨源,顧客可以買到從1940~2006年的任何一天的老報紙,解放前的品種主要有《大公報》、《申報》、《文匯報》等,每份價格在三四百元左右。
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老報紙的購買者分3類:一類是集報愛好者,以收藏研究老報紙為樂趣;一類是個人因為生日或某種特殊事件、特殊意義,要收藏當日的舊報紙留作紀念;一類是把老報紙作為稀缺資源,用來投資獲利??梢娎蠄蠹埵詹卣凉u入佳境。
淘寶收藏精品
怎樣在報紙中選取珍品進行收藏呢?
關注3因素
一般說來,老報紙的價格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一是受時間因素影響。時間越久,越難保管,價格越高。同樣是人民日報,1948年版的價格高出1966年版上百倍。二是受存世量多少影響。因受當初發(fā)行量大小、政治因素或保管條件影響,老報紙存世量越來越少,特別是解放區(qū)報紙、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報紙、文革時間的報紙已大量銷毀,存世量少,因而價格更高于一般報紙。同時受保管條件影響,南方天氣潮濕多雨,難于保管,民間存量會更少。三是受市場調(diào)節(jié)因素影響。老報紙存世量少的客觀現(xiàn)實不容回避,因而導致價格不斷上升。特別是市場少見的解放區(qū)報紙、黨的軍隊的早期報紙及二三十年代的老報紙早已成為市場追捧的珍品。
把握4方面
收藏老報紙除了須具備已上3個因素外,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試刊號、創(chuàng)刊號和終刊號一份報紙在正式出版之前,往往會推出幾期試刊號。由于試刊號發(fā)行量少,且未公開發(fā)行,因而頗具收藏價值。創(chuàng)刊號一般都有創(chuàng)刊時間、辦報宗旨、報頭題字者等基本資料,對研究報紙的歷史價值很有意義,倍受人們的青睞。目前,創(chuàng)刊號一般都在十元至幾百元一張。有些報紙因種種原因停止出版,這些終刊號又極少復刊,故這種報紙也是彌足珍貴的。
異型特色報紙如千年更替、港澳回歸、建國50周年等題材,各報大都濃墨重彩,精心推出幾十版至百多版的珍藏版和紀念??S行﹫蠹堖€獨辟蹊徑,出版了金箔微縮報和絲綢報。以上這些報紙,將新聞性和藝術性融為一體,具有新、奇、特的特點,有較高的鑒賞、收藏和研究價值,如一張1997年的《文匯報·七一特刊》彩色絲綢報,售價竟高達5000元,對這類異型報紙,集報愛好者也可多關注,只要價位適中,也可適當買進。
號外報另外,由于所記錄的都是國內(nèi)外關鍵時刻發(fā)生的重大、突發(fā)事件,出版時間大多沒有預見性,出版量甚小,收藏機會稍縱即逝。因此,收藏難度較大,真正存世的不多。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第一顆衛(wèi)星上天、中美建交、申奧成功等重大新聞事件,《人民日報》等報紙都迅速推出了號外,因存世量極少,目前交易參考價約100~500元。
試印報因存世量實在太少,至今尚未引起集報界真正重視。2004年5月一場拍賣會上,創(chuàng)刊僅3年的《京華時報》創(chuàng)刊號第一張試印報拍出了11萬元的天價。
試印報也可稱試機報、試版,或試刷品、樣報等,是指正式出版的報紙印刷成品出來之前的試印樣報。這類試印報大多供報社或印刷廠在報紙大量印制前進行校墨、校色、校樣所用,也有的是為了讓有關專家或領導審核付印或?qū)彶橛∷⑿Ч缤]票正式印制前的樣票。這類試印報如無變動,將和讀者看到的成品報基本一樣,只不過色彩、墨跡或濃或淡,圖文或有模糊重影之處。
收藏謹防3風險
近年來,老報紙在收藏市場上升值很快,一些存世極少的報紙創(chuàng)刊號、終刊號、號外、增刊等賣到幾千元和上萬元也不稀奇。收藏老報紙雖能升值獲利,但老報紙收藏中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謹防買進贗品報紙
目前藏市上充斥著大量的贗品報紙。一種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有關部門曾為各地圖書館、檔案館影印過一批老報紙,如《新華日報》、《申報》、《盛京時報》等,不少省市的圖書館大都藏有這類報紙;另一種是現(xiàn)在南方民間作坊人工做舊的老報紙,特別是什么創(chuàng)刊號、慶典號、紀念號等。這種私刻濫印的所謂老報紙純屬偽造報和臆造報,如曾有人成批偽造過《人民日報》“兩彈一星”號外等,這類贗品報紙無任何收藏價值可言。
謹防高價買進異型報
有些報社在報慶或其他重大節(jié)日和活動時會印制一些絲綢報、金箔報、微縮報等異型異質(zhì)報。這種異型異質(zhì)報是報社作為紀念品向社會公開發(fā)售的,不少報社為了銷售這些紀念品,往往在報紙上大加渲染,一度將這類報價格炒得很高,結(jié)果造成市場價格“虛高”,許多高價買進這類異型報的收藏者便被套牢。因此,集報愛好者在投資這類報紙時一定要謹慎。同樣,一些報刊跟風出版的所謂手帕報、信封報、雨傘報、扇報等,只要價格適中,買一些收藏欣賞可以,但大量高價購買進行投資卻不適宜。
謹防買進假“號外”
近幾年,我國申奧成功、神五和神六上天等大事、喜事不斷,不少報社紛紛出版號外慶祝,因此“號外熱”也成為集報界的一大亮點。由于號外在藏市上升值很快,有些報社便隨意出版號外或?qū)⒁恍?瘶嗣柾?,以牟取暴利。例如,去年歐洲杯、奧運會比賽期間,一些報社連續(xù)十幾天,天天出版號外。事實上,這算不上真正的號外,有些集報者卻被這類“號外”誤導,一下購買幾十套以備升值,結(jié)果這些所謂的“號外”在藏市上根本無人問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