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忠
病號飯
◎高志忠
上世紀80年代,18歲的我參軍入伍,在海軍北海艦隊某訓練基地結束了三個月的新兵集訓生活,被分配到黃海前哨的一個小島。由于嚴重的水土不服,我吃什么飯食都沒有胃口。而更為殘酷的現(xiàn)實也困擾著我:暈船。這是每個水兵接受的最嚴峻的考驗,我也不例外。暈船時,我每每嘔吐到胃里沒有任何食物,就連苦膽水都吐出來了。
當時正值初春,青黃不接,補給船每個月的月末會送來給養(yǎng),主食有大米、白面;副食只有土豆、蘿卜、大白菜;肉制品是罐裝紅燒肉、午餐肉。一日三餐,炊事班的同志絞盡腦汁,換著法做也離不開這幾樣。我是“吃嘛嘛不香”,身體日漸消瘦,精神萎靡不振。
一個周日的早晨,已過了開飯時間,我卻賴床不起,一點胃口也沒有。老班長丁兆看在眼里,悄悄地找到同年入伍的老鄉(xiāng)——炊事班班長李海商量,給我爭取一頓“病號飯”。按著部隊的有關規(guī)定,享受“病號飯”的戰(zhàn)士,應該由衛(wèi)生室開具病假條證明有病,再提出申請,由中隊長、指導員簽字批準,然后交司務長或轉炊事班。炊事班班長認條不認人,看見字條,才能安排炊事員執(zhí)行“開小灶”——做病號飯。而且嚴格來說,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病號,只是水土不服和暈船導致食欲不振而己。
為了讓我振作起來,早日適應部隊生活,生龍活虎地投入到正常的訓練之中,他們決定,由李班長先去做病號飯,丁班長去補辦病假條。同時,為了減小影響,他們安排我到炊事班宿舍去休息。因為炊事班相對比較寬松,不必按正常的作息時間起居,那樣可以得到更好地休養(yǎng)調(diào)整,緩解不適。
二人商量好了,立馬開始行動。大約過了半個多小時,李班長端著“病號飯”走進來,熱情地說:“小高,趁熱快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蔽艺f了聲謝謝,翻身坐起?!安豢蜌猓“?,對了,你要都吃了,可不能剩,我還有事?!倍谕?,李班長轉身出門。我看見他端來的“病號飯”是一大碗清湯面,上面頂著幾根淡綠色的蔬菜,看起來特別嫩。另外,還有一盤油亮亮的翠綠色蔬菜,被切成了細絲,用蔥末、姜末、蒜末、醬油、陳醋、香油等涼拌而成,看起來色香味俱全,非常誘人。我不禁食欲大振,端起碗,抄起筷,一陣緊扒拉。吃著吃著,我還意外發(fā)現(xiàn)碗底藏著一個大大的荷包蛋。不一會兒,面條和涼拌菜全部被我吃掉,只吃得渾身上下熱乎乎的,馬上就精神了。吃完我還不住地吧嗒著嘴,可真香??!頭一次如此大快朵頤,酣暢淋漓。
后來我才得知,面里的大蒜苗是李班長在盤子里栽種的“盆景”。因為小島氣溫低,非常荒涼,他精心侍弄了幾頭發(fā)芽的大蒜,拿它們當觀賞植物。大蒜苗已長到鋼筆那么長,他狠狠心掐下幾根,為我做了開胃菜。另外那盤我叫不上名字的翠綠色蔬菜是海帶。那是李班長用竹竿綁上鐵絲從海里鉤上來的,經(jīng)過清洗、水焯,再濾清水后,切絲拌上調(diào)料,脆生生的,專門治惡心。那是我人生吃到的最新鮮的海帶。
不久,李班長出面向領導請示,以炊事班缺炊事員為名,把我暫借至炊事班幫廚一個月。后來,我挺過來,逐漸適應了部隊艱苦的生活,再后來也當了班長,報考軍校離開小島,畢業(yè)后分配在青島北海艦隊機關任職。我多次寫信、打電話尋找兩位老班長,想利用假期回小島去看望他們,卻遺憾地得知,他們早已雙雙復員回鄉(xiāng)。
老班長,您在家鄉(xiāng)還好嗎?還記得30年前那個青澀的“新兵蛋”嗎?他沒有忘記您,和您的那碗熱乎乎的“病號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