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 強
廣西最早的城池――蒼梧王城
□ 曾 強
蒼梧王城模型圖
梧州城建于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是目前有記載的廣西最早的城池。
話說秦始皇統(tǒng)一嶺南后,將嶺南分為南??ぁ⑾罂?、桂林郡。秦末,中原群雄逐鹿,天下大亂,南海郡尉趙佗乘機絕道封關,屯兵積糧,以南??ぃń駨V州及珠三角一帶)為根據地,兼并象郡、桂林郡,統(tǒng)一了嶺南,并于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建南越國,自立為南越王。
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趙佗自稱“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廣州),割據嶺南。趙佗打敗部族首領安陽王后,封趙光為蒼梧王。
趙光即位,便興建王城,取“蒼梧”族之名,稱“蒼梧王城”。據清同治《蒼梧縣志》載:蒼梧王城“依茶山(今北山),傍桂水(今桂江),大江(今西江)繞其前?!边@是梧州建城之始。
據1956年勘測,蒼梧王城最初只是一個小土城,周長424米,面積1.12萬平方米。蒼梧王城當時只是一座土城堡,為趙佗王國的行都,借以控制桂林郡和象郡。蒼梧王城城址在今梧州河東區(qū)東中路和東正路南,城東由東正路至傳經里,城西由東正路至東中一巷,城南由東中路一巷至傳經里,城北在東正路。之選擇此處為城址,皆因這里可依山據守,又可防洪。 據清同治《蒼梧縣志》記載:“高后五年,佗以其族趙光為蒼梧王,治廣信(地)”?!肮艔V信土城也,昔蒼梧趙光始居此土。其后漢置郡縣交趾刺史因之??计渑f基,依茶山,傍桂水,大江繞其前。趙宋加筑,始甃以甎,作五門。至明總督建牙(衙)開府。高之廣之,雄過百雉,奚翅大都參國之一矣?!?這段話的意思是:古代的廣信是一座土筑的城池,最早的時候蒼梧王趙光開始在此地開發(fā)城池,后來到漢代設置郡縣,廣信作為交趾郡址,交趾刺史在原來城池的地方沿襲城市規(guī)模??疾焖鹊幕A,可以看到它背倚茶山,側面傍著桂江,西江大河在城池的面前繞過向東流去。到宋代,廣信城池向上修筑增高,開始用磚塊砌城墻,并設置相當有規(guī)模的五個城門。到了明代,廣信作為兩廣三總府所在地,總督在此建立總督府衙門。城池由此擴大,城墻也更高了,雄偉的規(guī)模超過三百丈。按照“大都市的規(guī)模只能占國都的三分之一比例”這舊規(guī)矩,當時這蒼梧王城已經算是“大都市”了,規(guī)模大約僅次于南越國首都番禺(今廣州)。
該《蒼梧縣志》有另一處記載:“廣信故城在今府治東,(方輿紀要)大云山麓,東北跨山,西南二面皆臨江?!焙苊黠@,前一句話是指城之方向,后一句話是指城之方位,而且是對前一句話的說明,明確指出廣信是在漓水與西江交匯處的地理位置。
從該《蒼梧縣志》登載的梧州府地圖看,“府治”是指城內梧州府所在之衙門地,在今天梧州市六一幼兒園一帶。由該幼兒園門前的和平路過去曾經叫“府巷”,此名稱一直沿襲稱謂至梧州建國初期。而“今府治東”就是指“今梧州府治的東面”不遠處之“明總督建牙(衙)開府”地,即鳳臺書院所在的鳳凰臺處無疑(今市第一幼兒園)。
據廣東學者陳乃良《嶺南古代一奇葩》記載:“漢代梧州已有相當的文明”,“趙光屬土著民族,他在梧州附近有兩處遺址?!睋妨嫌涊d,趙光興建王城,取“蒼梧”族之名,故稱“蒼梧王城”。這是梧州建城之始,也是廣西最早的城池,至今已有2196年的歷史。
關于蒼梧王趙光(?--前111)其人,一說為趙佗族弟,一說為趙佗族孫,也有一說趙光實為蒼梧土著,為巴結趙佗而改姓趙。
趙佗立國后,封趙光為蒼梧王,負責鎮(zhèn)守蒼梧,監(jiān)控西甌、駱越殘余勢力的行動。可見蒼梧在當時南越國和嶺南的政治軍事地位之重要。
漢武帝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天,派衛(wèi)尉路博德為伏波將軍,遣兵南下,率大軍攻滅南越國,《史記·南越列傳》載:“蒼梧王趙光者,趙王同姓,聞漢兵至,及越揭陽令定自定屬漢……皆得為侯?!鄙n梧王趙光主動投降歸漢,得到漢武帝的善待,封他為隋桃侯,盡享尊榮,食邑3000戶。
趙光于同年病逝,葬于梧州火山之側。其子孫歷昭帝、宣帝、元帝、成帝數朝,如今嶺南越族之中的趙姓成員,多是趙光后裔。據清乾隆《梧州府志》記載,當年南越王趙佗曾經到廣信(即今蒼梧)巡視,并把“龍精寶劍”贈予蒼梧王趙光。南越國滅亡后,趙光便把寶劍藏于西江南岸的火山之中,每到夜間,寶劍便會吐出沖天光芒,又頃刻熄滅?!盎鹕较ρ妗氨愠蔀槲嘀莅司爸?。
趙佗在廣信建立蒼梧王城,目的主要是為了對付來自西甌、駱越的軍事威脅。
此外,虞舜“崩于蒼梧之野”。舜帝曾經到達蒼梧(梧州)并駕崩于此,三江匯聚的古蒼梧,既然是舜帝升天之地,也就有霸氣、王氣,是非常適宜建都的地方。
蒼梧王城正處南北水陸路交通要道上,特別是處在靈渠與桂江南下西江的轉折點上,地位重要。溯桂江越靈渠入湘江,經洞庭連結長江可達長安。溯潯江轉繡江,經南流江,可達合浦,遠達越南。謝啟昆《廣西通志·梧州府》說:梧州“居百粵五嶺之市,連九疑七澤之勝。北接要湖湘而為唇齒之邦,下通番禺而有咽喉之勢。唇齒湖湘,襟喉五羊,南控容邕,西顧桂柳,與應廣肇,于以坐制諸蠻”。
遠古時的城堡,多是軍事要塞,當時趙佗、趙光在蒼梧建城,想必主要是為了占據這一戰(zhàn)略要沖,進而控制桂南、桂西、桂北等廣大地區(qū)。
據《蒼梧縣志》記載,漢元鼎六年(前111年),漢武帝設置蒼梧郡,將蒼梧王城作為蒼梧郡、廣信縣治所在地,古城擴展為周長600米,面積達2萬平方米,城址存在了300多年。
隋開皇三年(583年),王城是州治所在地,城址規(guī)模擴展為周長880米,面積達5萬平方米,分東西南北四門,存800年。
宋開寶元年(968年)城墻改為磚砌,規(guī)模擴展為周長1120米,面積達9萬平方米,存300年。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擴展至周長2828米,城高7.2米,分東門、西門、大南門、小南門、北門五個城門?!懊骱槲涫?,復拓八百六十丈,為五門,有樓。正東曰陽明,正南曰南薰,西南曰德政,樓曰獨秀,西曰西江,樓曰白鶴,北曰大云。復以串樓一百九十六間?!惫懦菛|西南三面環(huán)繞濠溝,北面依北山,城上有串樓垛口。
成化二年(1466年),都御史韓雍造串樓五百六十九間,外設窩鋪三十六間,宿警守軍士。設池深二丈。濠內外皆樹木柵?!?/p>
清代,梧州城幾經修復,至“道光九年(1829年)五門城墻垛坍塌,知縣袁謂鐘修復,城高二丈二尺,周八百六十丈。五門均有樓,垛口一千五十堞,皆完好”。
1956年,據城墻遺跡勘測,周長2750米,城墻高7.26米。其規(guī)模:城東由今梧州市文化路到北山坡,城西由大中路到四坊路、九坊路,城南至南環(huán)路,城北至北環(huán)路。這座古城于清乾隆時曾刻成大型圍屏象牙雕。
蒼梧城墻于1924年被拆除。
有人曾經提出疑問:廣西到底是梧州建城最早還是桂林建城最早?
1998年5月,桂林邀請一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權威專家,對桂林建城時間進行論證。
專家們研究了大量相關文獻后認為,漢元鼎六年,漢武帝在桂林郡北部設置始安縣,始安縣就是現(xiàn)在的桂林城。
1999年3月19日和4月17日,桂林市委、市政府分別召開會議,對這一結論進行了審定,并通過嚴格的程序,由桂林市政府報請桂林市人大常委會最后審定。
1999年5月19日,桂林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市政府的報告:桂林建城時間確定為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
由此確認,桂林建城于公元前111年,而梧州建城于公元前183年,先于桂林數十年。廣西地方志專家、原自治區(qū)通志館館長、自治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兼總纂、中國地方志協(xié)會副會長、廣西地方志協(xié)會會長冼光位指出:“《史記·南越列傳》記有:漢初,南越武帝趙佗封趙光為蒼梧王,趙光即位,便興建蒼梧王城。這是今梧州市建城之始,也是今廣西有文字記載建造城池之始?!妒酚洝?、《蒼梧縣志》記有梧州和廣西最早的這座土城池?!?/p>
廣東省政府參事、中山大學教授、廣東珠江文化研究會會長黃偉宗也認為:“梧州是古廣信所在地,是古蒼梧文化的中心地,自然也是嶺南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p>
責任編輯:蘇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