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升
文學翻譯,本質上講是譯者和作者之間的一次對話。合格的譯者可以做到雙語轉換,而好的翻譯家能夠做到與作者心靈上的溝通。我做過“磁懸浮”的比喻:譯者的用筆猶如一列磁懸浮列車,既沒有亦步亦趨地貼在原作的文字上,卻又飄然自得地運行在作者心靈的軌道上。
提到文學翻譯,就會自然而然聯(lián)想到“風格”。按照通行的翻譯標準,文學翻譯的理想目標不僅是傳達意義,更主要的是傳達風格,包括措辭、句式以及寫作手法等。然而,既保證意義的準確,又把握好譯文風格絕非易事。譯者要力求在不同層面達到“真實”,挖掘字里行間的隱含意義,與作者在精神層面達成一致,恰當?shù)貍鬟_原文的文采,才能翻譯得到位又傳神。我們以散文《孤獨的敲門聲》開頭一段為例:
[1]我家的對門住著一位獨居老人,[2]她的孩子都在外地上班,[3]工作都很忙,[4]過年才回來一趟。[5]老人不愛說話,[6]獨來獨往,[7]跟樓上樓下的鄰居也很少說話。(作者:劉小鴿,刊于《半島都市報》2009年3月24日)
寥寥六十來字的一段話,隱含著作者真摯的情感。怎樣才能既傳達出原作樸實簡單的風格,又能展現(xiàn)作者追求的文學藝術意境,值得我們細細琢磨。
文學作品往往涵蓋生活真實、語言真實、藝術真實不同的層次,因此翻譯文學作品,也要處理好這三個不同層次的真實。哪些地方只需翻譯語言真實?哪些地方的翻譯必須達到“藝術真實”?
這一段非常寫實,文筆很樸實。簡單的意義和簡單的風格相得益彰,給人一種和諧自然、簡約樸素的感覺。七個長短不一的小句,是典型的漢語流水句表述。
認真閱讀分析原文,我們發(fā)現(xiàn)其中三個層次的“真實”大致是:
(1) 生活層面:老人:獨居;
(2) 語言層面:老人:不愛說話;
(3) 藝術層面:老人:獨來獨往。
生活層面的真實既容易理解也能找到英文的對等或對應詞匯。“對門”就是opposite to或across;“都很忙”就是be busy with sth.;“過年”就是Spring Festival或Chinese New Year。
語言的基本功能是表達生活中的種種真實,然而作家使用的語言,多數(shù)情況下是個性化的語言,是較為凝練的“文本語言”,高于生活語言,與生活語言之間有“距離”差別和“分量”的不同。翻譯時,貌似對等或對應的英文往往是“假朋友”,在情感、褒貶、程度等方面嚴重不對等。如“我家”,是my house嗎?“不愛說話”是“She doesn’t like to talk”嗎?
從語言的表達效果論,如果說“生活真實”指“說得通”、“語言真實”就是“寫得真”,那么“藝術真實”突出的是寫得“神”,即作者為了將“生活真實”藝術化而采用文學化的語言來反映語言空間和藝術空間里的“真實”。也只有達到藝術真實的高度,作品的筆調、主旨、品格才得以顯現(xiàn)。請看以下比照:
生活語言(真實—語言真實(文本語言—藝術真實
“老人一個人住— 老人單獨住—獨居老人”;
“一個人獨處—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基本確定,原文筆調是平易、平緩的;其主旨是傳遞獨居老人的“孤單”、“孤獨”;文章的基調是“關注”、“同情”。
“關系”指若干相關因素形成的網(wǎng)格布局,如空間關系、親情關系、鄰里關系。本段文字中就包含這些關系:
(1)“我家—獨居老人(的家)—樓上樓下”的空間關系。根據(jù)這三者的關系才能定位 “家”的含義:不是獨門獨院的house,也不是home;而是apartment。
(2)“老人—她的孩子們—外地”之間構成親情關系。根據(jù)關系(1)斷定作者描述的場景是在“城市”,那么“外地”不是指某個地方,而是“其他城市”;既然老人的孩子是復數(shù),“外地”也應該是復數(shù):other cities。
(3)“老人—樓上樓下的鄰居”之間的鄰里關系?!皹巧蠘窍隆笔腔钌摹吧钫Z言”,是“生活真實”;在文本語言中,并非確指“樓上”、“樓下”的鄰居,而是指同住一個居民樓的鄰居:neighbors (living) in the same (apartment)building。
那么,本段文字里究竟包含幾個“完整句子”怎么確定呢?實際上,厘清了其中包含的幾個“人際關系”就可以確定:(1)我—老人,(2)老人—孩子,(3)老人—鄰居。這就是三個完整的“意群”。基于此,在翻譯轉換時,英語譯文最好也是三個完整的句子。否則,就達不到基本的“文本忠實”。
第一句可翻譯為:Opposite to my apartment lives an old lady by herself. 譯句緊貼原文形式,連漢語的倒裝句也保留了下來。這樣的處理不僅形式上忠實原文,語義分布也符合英語修辭的尾心原則,即句子的新信息或主要信息留在句末,能夠起到強調“獨居老人”的修辭效果,為下文的敘述做好進一步鋪墊。
文學語言再平淡,也飽含“真情”:作者的、人物的、人物之間的,甚至是讀者在字里行間感觸到的真情。文章開頭的這段文字立意高,作者通過刻畫獨居老人來關注目前普遍的“空巢老人”現(xiàn)象,同時也寫照了奔忙于各自生活而無暇享受親情的城里人的“窘境”。
“她的孩子都在外地上班,工作都很忙,過年才回來一趟?!边@句話中一個主語帶三個并列動作,這是漢語意合句法的自然體現(xiàn),翻譯不必拘泥原文的句法,需要根據(jù)英語句子表達習慣進行調整。用“ b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就可以把兩個并列動作簡潔地合并為一句。第三個并列動作用and連接,表達一種很寬泛很簡單的連接關系,很符合文章的整體風格。
這句話中的“才回來”,最能體現(xiàn)中國人“家庭觀念”的難得和忙碌的“城里人”的無奈,也是最不容易在譯文傳達的情感。具體表現(xiàn)在only出現(xiàn)的位置上,可以有三種:
a.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only come back at Spring Festival.
b.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back to her only during Spring Festal.
c.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back to her only for Spring Festal.
翻譯是選擇的藝術!較之于譯文 a、b,譯文 c 中only的位置和介詞 for的選取更符合原文的“真情”流露:中國人“家庭觀念”的難得和忙碌的“城里人”的無奈。然而,譯文 c 還有改進的余地。
提起“回家過年”,我們?nèi)菀茁?lián)想到西方人“回家過圣誕節(jié)”?!盎丶摇笔蔷哂小胺较颉钡?,意味著“家庭成員”朝向“家”的聚攏和團圓。英語里有一個詞十分貼切這種方向性的“個體朝向集體”聚攏:join。因此,更好的譯文是:
d. 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to join her only for Spring Festival.
本段文字中最普通也最具文采的詞就是“獨來獨往”。但這個詞絕對不是“動作”(如初學翻譯者硬譯coming and going alone)。結合上下文仔細體會,能夠斷定,“獨來獨往”是老人給作者留下的印象,或者說是作者對老人印象的評價,令人想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獨來獨往”是老人的“身影”。
說起“孤單”、“孤獨”,人們很容易聯(lián)想到唐代詩人柳宗元著名的詩篇《江雪》: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短詩是一副凝結的、寧靜的畫面,首行起頭四字“千、萬、孤、獨”堪稱絕世一流,“獨釣”二字高度凝練,既是意象、風姿,又是境界、情感。那么“獨釣”怎么翻譯好呢?
英國著名詩人William Wordsworth(威廉·華茲華斯)的著名詩篇The Solitary Reaper(孤獨的刈麥女)開頭一節(jié)如下:
Behold her, single in the field,
Yon solitary Highland Lass!
Reaping and singing by herself;
Stop here, or gently pass!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O listen! For the vale profound
Is over flowing with the sound.
作家、詩人,無論中西,在對文學藝術語言的感悟和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體驗上,相似相近之處不一而足。這種現(xiàn)象可以叫“詩情上的互文”吧。用在翻譯上,也就是借用前人或異域作品“現(xiàn)成的”語匯和表達方式,再好不過。如此,a solitary figure 也許是“獨來獨往”的最佳譯法。
原文最后一句仍是典型的漢語意合句,需要根據(jù)英文句法進行調整時需要考慮諸多因素。主語還是選擇三個動作的共同主語the old lady,但三個并列動作譯成英語句子中的三個并列動作會顯得拖沓累贅。英語是一種重邏輯的語言,邏輯關系高度形式化、顯性化。細細分析原文,“老人不愛說話,跟樓上樓下的鄰居也很少說話”顯然是一層意思,而“獨來獨往”是相對獨立的另一層意思。因此,“A solitary figure”直接置于句首,作同位語,對老人進行描寫,原文中的三個并列動作在英文中簡化為一個talks,跟樓上樓下的鄰居也很少說話譯作“not even to the neighbors in the same building”,省略了具體語境下已知的謂語“說話”,意思一樣清晰明白,但語言簡潔明了。
漢語流水句是自然的意合表現(xiàn),似乎上升不到風格層面。所以不是所有的形式特征都具有風格意義,只有那些穩(wěn)定出現(xiàn)的形式特征,或者跟作品立意直接相關的形式特征才值得譯者去關注和傳達。追求真實,準確理解,傳情達意才是文學翻譯成功的前提。至此,整段文字的英譯如下:
Across my apartment lives an old lady by herself.Her children are busy with their work in other cities and come to join her only for Spring Festival. A solitary figure, the old lady seldom talks, not even to the neighbors in the same building.
做翻譯如“磁懸浮”。把握語言藝術,傳遞“真實”;了解社會真相,理解“關系”;提升你的情商,挖掘“真情”;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造,再現(xiàn)“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