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峰
清朝初年,廣東鎮(zhèn)平縣(今蕉嶺縣)縣城有個叫徐阿祿的挑夫,為人忠厚老實。
鎮(zhèn)平縣與江西、福建相鄰,三地商貿(mào)交流活躍,但山路難行,商貿(mào)貨物運輸要靠人力挑運,出賣腳力的挑夫靠出賣力氣,養(yǎng)家糊口。
這年初春,徐阿祿跟一群挑夫挑鹽上江西。一連走了十多天,終于來到了江西尋武縣城。徐阿祿在去主顧店的半路上遇到了大雨,躲雨時看到一個老伯跌倒在街上,模樣痛苦,就跑上前去相救,冒雨把老伯背送回家,不料鹽擔(dān)卻受雨淋,訂貨的老板不肯收了。他正在惶恐時,老伯的兒子王老板趕來,把徐阿祿請回店里,收下了鹽貨,腳錢比別人多一倍。
徐阿祿在王老板家里歇了一夜,次日回家時,王老板送上一份厚禮說:“天下客家一家親,從今后,你我就是親戚了。以后,你專門替我挑鹽吧?!?/p>
從此,王老板就成了徐阿祿的雇主,給的腳錢比別人高一倍。轉(zhuǎn)眼臨近秋天了。徐阿祿又要挑擔(dān)上江西了。他想回報王老板那份情意,又因家窮拿不出重禮來。想來想去,把家里的一只雞亂子(未下蛋的母雞)捉來綁在擔(dān)竿上出發(fā)了。
盡管路上悉心照料這只雞,但剩下最后兩天的路程時,雞還是快要死了。怎么辦?扔掉可惜,自己吃又舍不得。他找當(dāng)?shù)厝私枇瞬说?,把雞宰殺了,洗干凈后,又討了幾張草紙,把雞包裹起來,塞進鹽包用鹽掩埋好。他跟鹽打了一輩子交道,懂得鹽的性子,這樣雞肉就不會腐爛了。
一路趕程,到了王老板店里,交了貨,徐阿祿把雞肉送給了王老板。王老板高興地打開草紙包,眼里看到鮮嫩的雞肉,鼻子里聞到了一股從未聞過的香味,禁不住饞了:“好香啊。徐大哥,這是怎樣烹飪出來的?”徐阿祿便把事情經(jīng)過說了。王老板哈哈大笑:“這是老天爺賜的福氣。咱兄弟倆要好好喝上一杯酒。”說著,拿著雞肉進了廚房。
吃飯的時候,王老板把那只雞肉端上桌,撕下一只雞腿遞給徐阿祿。徐阿祿嘗了一口,只覺得這種又香又嫩、美味無比的味道是自己從未嘗過的,連連說:“香,真香。”
王老板笑瞇瞇地說:“徐大哥,我琢磨雞肉的香味,是鹽堆里日頭曬烤出來的,只是還有點生,剛才我把雞肉放進鍋里,埋上鹽加火烤炙。沒想到,出鍋后竟然這搬鮮美?!?/p>
這次回家,王老板竟然送他十兩銀子。徐阿祿哪里肯收。王老板講出了一番肺腑之言:“徐大哥,跟你說句心腹的話,這挑擔(dān)的活,不是長久之計,你再干下去,身體吃不消。這些日子我一直替你留意今后的謀生路子。昨天的那只雞肉的美味啟發(fā)了我,你何不回去后專門烹飪這種雞肉呢?這點銀子,你拿去開店用?!?/p>
徐阿祿沒想到自己一個小小的善舉,受到如此厚報。他不敢辜負(fù)王老板的期望,回家后,經(jīng)過細(xì)致琢磨,終于覺得可以開店營生了。開店那天,王老板還專門從江西送來一塊牌匾。他問徐阿祿:“兄弟,你的店名該怎樣叫呢?”徐阿祿想了想,突然脫口而出:“就叫徐記鹽焗雞吧。”
一陣火爆的鞭炮聲后,徐記鹽焗雞店正式開張了。從此,鎮(zhèn)平縣城又多了一道美味的佳肴,也為兩地客人的珍貴情誼留下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