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丹,呂彤,許世超,王君
(1.天津工業(yè)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天津300387;2.天津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300387)
我國的表面活性劑工業(yè)相比于歐美發(fā)達國家起步較晚,在20世紀中期才開始興起。最初以生產(chǎn)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劑為主,后逐漸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受到人們關注。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表面活性劑工業(yè)的重視和不斷探索研究,逐漸開發(fā)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劑、對稱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等,極大豐富了表面活性劑的種類[1-9]。
烷基糖苷作為綠色環(huán)保的表面活性劑,具有原料天然可再生,對環(huán)境危害性小、無毒,對人體無刺激等優(yōu)點。其發(fā)泡性、穩(wěn)泡性、潤濕性以及表面張力等性能也大大優(yōu)于傳統(tǒng)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目前,這類表面活性劑通常是由脂肪醇與糖類物質(zhì)反應合成。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苷化法與轉苷化法,但產(chǎn)率較低[10-13];Koenigs-Knorr法和酶催化法的催化劑成本較高,很難實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8,9]。
筆者以疏水性的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與乙二醇葡萄糖苷反應,研究了分別以甲苯與二甲基甲酰胺為稀釋劑時,反應溫度和時間對于反應過程的影響。反應得到的產(chǎn)品通過紅外光譜檢測其特征結構,并通過界面張力儀測定了產(chǎn)品的表面張力,泡沫性,乳化性,潤濕性等性能,同時測試了產(chǎn)品是否保留了乙二醇葡萄糖苷的保濕性能。
無水葡萄糖、二正丁胺,分析純,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乙二醇,分析純,天津市化學試劑二廠;磷酸,分析純,天津市化學試劑三廠;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進口分裝,江蘇漢商進出口有限公司。
Nicolet iS50傅里葉紅外光譜儀,美國Thermo Scientific公司;QBZY全自動表面張力儀,上海方瑞儀器有限公司。
在裝有攪拌器、 溫度計、冷凝管,通入氮氣裝置的四口瓶中加入乙二醇葡萄糖苷(自制),通入氮氣,之后按n(乙二醇葡萄糖苷)∶n(異佛酮二異氰酸酯)=2∶1滴加稀釋劑稀釋的IPDI(異佛酮二異氰酸酯),在一定溫度和時間下進行反應,用丙酮二正丁胺溶液滴定跟蹤反應[14]。反應結束用丙酮將產(chǎn)品洗出。該反應的合成路線如圖1所示。
紅外光譜:采用涂膜法,將樣品均勻涂抹在KBr壓片上,常溫下掃描,掃描測量范圍為500~4 000 cm-1。
表面張力:采用吊片法[15],將產(chǎn)品配制成系列質(zhì)量濃度的水溶液, 在室溫下通過 QBZY 全自動表面張力儀進行測定,同時得到對應的臨界膠束濃度。
圖1 異氰酸酯二糖苷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路線
乳化能力:采用量筒法測定[16],樣品質(zhì)量濃度為 1 g/L,以分出 10 mL 水相時間為基準。
泡沫性的測定:采用具塞量筒法[17]對發(fā)泡能力進行測定。由泡沫高度衡量發(fā)泡能力,并由泡高變化趨勢衡量泡沫穩(wěn)定性。在25 ℃取配好濃度的溶液10 mL,將其置于100 mL具塞量筒中,加蓋,劇烈震蕩30次,記錄0 min、5 min和10 min時泡沫體積(mL),重復上述操作(重新取樣),取平均值。
潤濕性的測定:采用浸沒法[17-20]對潤濕能力進行測定。配制不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溶液200 mL,取100 mL樣液放入燒杯中,室溫條件下將準備好的直徑尺寸為25 mm的帆布放入溶液中,從帆布浸濕開始計時,到帆布沉降至燒杯底部停止計時,平行3次實驗。
保濕性能的測定[21]:稱取糖苷和甘油對照樣,配成質(zhì)量濃度為1 g/L的水溶液,置于恒溫25 ℃,用碳酸鈉水溶液維持相對濕度為70%的干燥箱內(nèi),測定不同時間的失水率,保濕性能由失水率的大小來衡量。
以甲苯作為稀釋劑,反應溫度為110 ℃,n(乙二醇葡萄糖苷)∶n(異佛酮二異氰酸酯)=2∶1時,反應時間對IPDI轉化率的關系見圖2。由圖2可見:隨著反應的進行,在2 h內(nèi)轉化率呈快速線性上升。隨著反應時間的延長,IPDI的轉化率穩(wěn)定,因此本實驗中選擇的反應時間為2 h。
表1為反應溫度與轉化率之間的實驗結果。
圖2 反應時間與IPDI轉化率的關系
溫度708090100110120轉化率,%17.6621.7608090.9698
從表1可以看出:反應溫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chǎn)物的轉化率。由于含糖原料在甲苯中的溶解性有限,致使分子碰撞發(fā)生反應不充分,因此在較低溫度下反應進行的緩慢;當反應溫度升高后,分子運動加劇,分子間接觸充分,因此在較高溫度下反應較易進行。然而,當溫度繼續(xù)升高時,異氰酸酯自身會產(chǎn)生副反應,反應劇烈不易控制。綜上,實驗選擇優(yōu)化合成條件為反應時間2 h,反應溫度120 ℃。
圖3為二甲基甲酰胺作為稀釋劑時,在不同溫度條件下所測得IPDI的轉化率。
圖3 反應溫度與IPDI轉化率的關系
由圖3可知:反應在40 ℃時進行得較為緩慢,這時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的反應活性并不強;隨著反應過程溫度的升高,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的活性漸漸增強,反應速度加快。當反應溫度達到50 ℃和60 ℃時,該反應的轉化率明顯提高,并且反應時間較短;當溫度升到70 ℃時,反應時間最短,轉化率也達到最大。這是由于反應物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可以完全溶解并且混合均勻,接觸充分,而異氟爾酮二異氰酸酯反應活性較高,反應在較低溫度下即可發(fā)生。因此,二甲基甲酰胺作為稀釋劑有利于異氰酸酯與羥基反應。此外,從圖3中可以看出:反應溫度達到50 ℃以上時,反應進行較快,轉化率較高。但是,由于反應溫度較高,反應時間縮短,反應現(xiàn)象比較劇烈,并且容易發(fā)生副反應,所以實驗最優(yōu)化合成條件為反應溫度60 ℃,反應時間30 min。
圖4為乙二醇葡萄糖苷的紅外光譜。
由圖 4 可知:3 350,1 420,1 150,950,885 cm-1處為葡萄糖環(huán)的特征吸收峰;2 930,2 880 cm-1處為—CH2的伸縮振動吸收峰;1 080,1 040 cm-1處為糖環(huán)上C—O—C和乙二醇上C—O伸縮振動吸收峰。由此可見,產(chǎn)物糖苷的特征吸收峰在紅外光譜圖均有出現(xiàn),這些峰的存在說明紅外譜圖與乙二醇葡萄糖苷的基團一一對應。
圖4 乙二醇葡萄糖苷的紅外光譜
圖5是產(chǎn)物異氰酸酯二糖苷的紅外光譜。
由圖 5 可知:1 240,1 080,1 040 cm-1處是C—O—C 的伸縮振動吸收峰; 1 540 cm-1處是—N—H的面內(nèi)彎曲吸收峰;1 700 cm-1處是氨基甲酸酯中—CO的吸收峰;2 930,2 870 cm-1附近為CH3和CH2的伸縮振動吸收峰;770,880,2 870~2 930 cm-1的峰均為葡萄糖環(huán)特征吸收,3 340 cm-1處為葡萄糖環(huán)上—OH 特征吸收峰;并且在2 260 cm-1波數(shù)處異氰酸酯(—NCO)的特征吸收峰消失,由此可見,產(chǎn)物糖苷的特征吸收峰在紅外光譜圖均有出現(xiàn),這些峰的存在說明紅外譜圖與產(chǎn)物異氰酸酯二糖苷的基團一一對應。
圖5 異氰酸酯二糖苷的紅外光譜
采用QBZY表面張力儀在室溫下測定產(chǎn)物水溶液表面張力,得到表面張力曲線,見圖6。
由圖6可見:產(chǎn)物在質(zhì)量濃度小于0.2 g/L時,表面張力下降的很快,當質(zhì)量濃度大于0.2g/L時,表面張力下降緩慢,逐漸趨于平衡,當質(zhì)量濃度達到0.4 g/L時,趨于穩(wěn)定不變,不會隨其濃度增加而減小。這是因為在小濃度時,表面活性物質(zhì)在溶液9表面吸附未達到飽和,表面張力會隨其濃度增大而顯著下降,之后隨著濃度的增加,趨于飽和吸附,表面張力下降速率會變慢,當達到飽和吸附時,下降到最低值,之后趨于穩(wěn)定。
圖6 表面張力隨濃度變化曲線
產(chǎn)物的乳化性能、泡沫性能、滲透性能分別見表2、表3、表4。
表2 產(chǎn)物乳化性能
表3 產(chǎn)物泡沫性能
表4 產(chǎn)物潤濕性能
由表2可知:產(chǎn)物具有一定的乳化性;分子的親水,親油部分可以使油在水中穩(wěn)定的存在一段時間,形成乳液,致使水不會很快分出;由表3可知:在測試起始時,產(chǎn)物的起泡性很好,泡沫高度可以達到20 mL以上,并且在5 min和10 min內(nèi)泡沫消失速率較慢,穩(wěn)泡性較高 ;由表4可知:相同條件下,產(chǎn)物可以增大溶液的滲透性,產(chǎn)物的疏水部分可以進入到織物內(nèi)部,增加織物與水的親和性,使沉降時間變短,這說明所合成產(chǎn)物的潤濕性能優(yōu)良。
合成產(chǎn)物與甘油的保濕性能對比見圖7。
圖7 保濕性能對比
由圖7可以看出:在不同時間內(nèi),相同濃度的產(chǎn)物溶液與甘油溶液中,產(chǎn)物溶液的失水率都明顯比同質(zhì)量分數(shù)的甘油水溶液低,即保濕性能比甘油要好。這是因為所合成的產(chǎn)物分子中羥基較甘油多,使得產(chǎn)物與水分子的親和力較強,所以可以更好地保留住水分子。
a.以乙二醇糖苷和異佛酮二異氰酸酯制備異氰酸酯二糖苷,得出以甲苯為稀釋劑時,最佳反應溫度為120 ℃,反應時間為2 h;以二甲基甲酰胺為稀釋劑時,最佳反應溫度為60 ℃,反應時間為30 min。以二甲基甲酰胺作為稀釋劑更有利于反應進行,它可以降低反應溫度,減少反應時間,最后減少實驗中交聯(lián)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b.所合成產(chǎn)物有較好的降低表面張力的特性,其臨界膠束濃度為0.4 g/L,表面張力可達到38.97 mN/m,具有優(yōu)良的的乳化性,泡沫性,潤濕性等性能,同時保持有糖基的保濕性。
參 考 文 獻
[1] 吳彬琳,何政,黃連根,等.季銨鹽Gemini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研究進展[J]. 海峽科學,2014(2):3-7.
[2] 張青山,郭炳南,張輝淼. 雙子表面活性劑研究進展和應用[J]. 化學進展,2004,16:343-348.
[3] 閆順杰,杜斌斌,杜山山,等. 葡萄糖基雙子表面活性劑的制備和表征[J]. 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14,27:27-34.
[4] 侯寶鋒,王業(yè)飛,劉宏剛,等. 對稱型雙子表面活性劑的合成研究進展[J]. 日用化學工業(yè),2014,44:94-99.
[5] 王娟,王丹,商士斌. 天然產(chǎn)物基Gemini表面活性劑研究進展[J]. 化工進展,2012,31:2761-2765.
[6] 徐運歡,鄭成,林璟,等. 新型含氟季銨鹽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表面性能[J]. 化工進展,2014,33:439-444.
[7] 胡衛(wèi)新,呂小麗,王興涌.新型表面活性劑烷基糖苷合成研究進展[J].菏澤師范??茖W校學報,2004(4):44-47.
[8] 林強,張瑛.烷基糖苷的合成技術概況[J].甘肅化工,2000,2:60-63,71.
[9] 陳旋,魏芳,張劍波.新型的綠色表面活性劑——烷基糖苷[J].化學教學,2011(6):3-6.
[10] 聶康明,王枝寶.烷基葡萄糖苷表面活性劑的合成與表征[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2):82-86.
[11] 吳洪特,于兵川,朱俊.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二步法合成工藝條件研究[J].湖北農(nóng)學院學報,2003(5):344-347.
[12] 章亞東,蔣登高,劉志偉,等.直接法合成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的研究[J].精細化工,2001(9):509-512.
[13] 章亞東,王自健,高曉蕾,等.正十二烷基葡萄糖苷合成與結構性能表征[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2(2):208-211.
[14] 熊軍,孫芳,杜洪光. 丙酮-二正丁胺滴定法測定聚氨酯中的異氰酸酯基[J]. 分析試驗室,2007(8):73-76.
[15] EL-SUKKARY M M A,SYED Nagla A,AIAD Iamail,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alkyl polyglycosides surfactants [J]. J Surfact Deterg,2008,11:129-137.
[16] 毛培坤. 表面活性劑產(chǎn)品工業(yè)分析[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2.
[17] 王軍.磺酸鹽型Gemini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理學院,2006.
[18] 凌佩江.對《表面活性劑 濕潤力的測定 浸沒法》化工行業(yè)標準的說明[J].化工標準化與質(zhì)量監(jiān)督,1997,07:7-9,2.
[19] 凌佩江,季菊芬.表面活性劑潤濕力的測定方法探討[J].印染,1998,10:40-42,4.
[20] 鄭還珠,王佩維.表面活性劑——浸沒法測定潤濕力[J].日用化學品科學,1985(2):58-63.
[21] 許晨,盧燦輝.殼聚糖季銨化衍生物的吸濕性與保濕性[J].應用化學,1996, 13(5): 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