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癌癥 從改變性格開始
據(jù)研究,癌癥的成因,一半來自飲食,一半來自性格。有些人性格內向,將不快的事放在心里,又不肯發(fā)泄出來,很容易造成人體內部傷害,有些癌癥就由此而來;有些人過于好勝,精神長期處在斗爭狀態(tài),或者心中常存嫉憤,也容易致癌。美國醫(yī)學專家柏瑞仙寇提出幾種“致癌性格”:
一、不愿寬大待人,容易積怨是非,缺乏自信,一味自憐,凡事以我為中心。
二、經受不了命運的打擊,在失去伴侶時無法擺脫痛苦。
三、不易與別人發(fā)展友誼,怕不自覺地暴露感情,怕相信人和受人約束。
四、自我意像差,怕被拋棄,總是自責。
具有致癌性格的人,慣于壓抑情緒,不承認內心的沖突焦慮?,F(xiàn)代醫(yī)學早已證實,癌癥不是某個單個器官的疾病,而是人的整個有機體得了病。專家們曾用問卷調查了3 000余名男女的精神狀況,并分析了這些答卷,預言這些人中間誰在今后10年里會得癌癥以及原因何在。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專家預言的準確率高達93%。
根據(jù)上述研究結果,專家們提出對待這些病患的最新策略是改變人的性格。近年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的醫(yī)學家們經過試驗,都認為這個防治的方法令人鼓舞。
那么,怎樣才能改變性格呢?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說話時速度放慢、聲音輕,少用手勢、姿勢增強語氣,耐心聽人說話。
二、抽空與親友談心,探索各種問題,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幽默。
三、常常樂觀微笑,避免激烈的辯論,與鄰居建立和睦關系。
四、工作要有節(jié)奏,每天至少有20分鐘從事放松肌肉的活動。
五、學會客觀地衡量自己的能力、工作和成就,經常勸告自己減輕各種負擔和精神壓力。
六、勿樹立過多的競爭目標和競爭對手。
所有這些性格行為,如能在兒童時代開始培養(yǎng),便能有效預防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以及癌癥等疾病。
錦 瑟 貴州省獨山縣和平路 55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