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女子為了讓父母享受城里的社保,作出了一個荒唐的決定:與親生父親登記結婚。
這樣的婚姻當然是無效的,不受法律支持;這樣的決定是為了獲私利而挑戰(zhàn)社會倫理底線,在道德倫理上同樣不應支持;社保有其規(guī)定,不能突破既定規(guī)則,當然也不能因此而網開一面。
沒有任何資源可調動的普通市民,為博取某種利益不惜違反倫常,甚至觸犯法律,卻得到了不少人的理解與寬容,政府也應該透過事件,審視其背后隱藏的問題。
這一事件告訴我們,農村老人的養(yǎng)老難題,群眾正在承受,又苦無有效破解之計。做子女的都想盡孝,但也需要有國家制度化的管道與橋梁,而不僅是靠“常回家看看”一類的立法去推進。如果不加快解決,更多的荒唐個案可能還會出現。
這個大課題,也已經擺上中央的日程,不少決定舉措也已在逐步推開。我們唯愿,決策更科學一些,考慮更周全一些,步伐更快一些。不要讓一些老人等得花兒都謝了,不要讓農村留守老人孤苦地度過晚年。新農合制度可以更加優(yōu)化,農村醫(yī)療水平可以加快提升,農村社保也可以加快建立和完善。各級干部不僅要懂得民眾的焦慮,感知民眾的苦惱,更要把這種懂與知變成紓解民憂、民難、民困的行動。不如是,如何貼心?(林元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