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扶有
日常生活中,心臟病人需不需要進行適當?shù)纳眢w鍛煉呢?回答是肯定的。但得注意鍛煉的方式,即宜進行全身性鍛煉而忌局部鍛煉。
臨床醫(yī)生發(fā)現(xiàn),一些心臟病人在做全身性運動時心臟病不易發(fā)作,而在做局部性肌肉活動時,盡管運動量并不比全身性活動大,反而容易誘發(fā)心臟病。原來,這是由于機體的供血方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血壓變化決定的。機體的血液供應(yīng)有一個“多勞多得”的原則。當某部位肌肉活動量越大,該部位肌肉血管擴張的程度也越大,獲得的血液越多,而體內(nèi)流動的血量是一定的,為了供應(yīng)活動肌肉增大的需血量,不活動的肌肉血管就收縮。
局部性肌肉活動時,活動部分的肌肉血管舒張,大部分不活動的肌肉血管收縮,引起血壓顯著升高,加重心臟負擔。在心腦功能本來就弱的情況下,患者極易發(fā)生心肌梗死。
而全身性肌肉活動時,血壓在運動開始后雖然有輕微的升高,但隨后由于全身肌肉血管舒張而恢復至原來水平。這樣的活動既沒有加重心臟負擔,又達到了鍛煉的目的。
美國生理學家阿斯特朗的研究表明,在同樣輸出量的情況下,上肢活動時的血壓比下肢活動時高,下肢活動時的血壓比全身活動時高。因此,他建議,心臟病人進行局部肌肉活動必須得到醫(yī)生的批準。
可見,心臟病人在室內(nèi)活動時,不宜進行局部肌肉活動,如用啞鈴、拉力器、單雙杠、引體向上等進行鍛煉??蛇M行一些輕松愉快又不至于增加心臟負擔的全身性活動,如跳交誼舞、做廣播操、慢跑等。
(編者注:心臟病包括多種心臟疾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等,不同的心臟病或雖是同一種心臟病,不同的人、不同的病情,是否需要鍛煉,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應(yīng)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不可不分青紅皂白,隨意鍛煉,以免導致不良后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