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字
55°59′N2014年7月20日,中國在北太平洋的第一個海洋浮標,由中國第六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成功布放,浮標位于55°59′N,172°60′E,該處海域水深3800多米。
0.1毫秒法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當厄爾尼諾現(xiàn)象出現(xiàn)時,太平洋東部較暖海水使得安第斯山這樣的大山脈上空的氣壓梯度加大,導致地球自轉減慢0.1毫秒。
50m位于西藏雙湖縣的普若崗日冰川,海拔最高和最低分別為6400m和5350m,是除南北極以外的世界第三大冰川,過去30年已經(jīng)退縮了約50m。
2億多國學者在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等的試驗表明,高大氣二氧化碳環(huán)境下,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的鋅、鐵和蛋白質等含量降低,會影響到近2億人的健康。
49%美國氣象局的一項研究,統(tǒng)計了1963—2012年大西洋熱帶氣旋造成人員死亡的直接原因,發(fā)現(xiàn)風暴潮占49%,另有27%歸結于降水。
11人湯森路透發(fā)布的21個領域“最有影響力”科學家榜單中,在地學領域,NCAR和NOAA分別有11人和10人入選,是入選人數(shù)最多的機構。中國大陸和香港各有8人和2人進入這個由159人組成的榜單。
拍到龍卷風也許不算稀奇,但是在拍攝婚紗照時遇到龍卷,而且新人和攝影師并沒有后退,而是順勢推舟,完成了可遇不可求的以龍卷風為背景的婚紗照,這件由加拿大攝影師Colleen Niska完成的事,十分難得。這樣讓人揪心的婚紗照,也讓全球多少氣象人心生感慨:難以預報的天氣現(xiàn)象原來還有浪漫情愫。
來源:http://bridalcouturemag.com/
日美合作的GPM(全球降水觀測)項目衛(wèi)星,自2014年2月升空后,第一次探測到颶風。2014年7月1—6日,GPM衛(wèi)星5次飛躍“亞瑟”颶風,其核心探測設備(雙頻降雨雷達和GPM微波圖像儀)成功對此時正在太平洋水域中充分攪拌,同時緩慢地向北移動的颶風結構,特別是降雨區(qū)等進行了立體探測。大圖給出7月3日獲得的GPM對“亞瑟”穿越颶風眼的切割圖。圖中淡綠色到紅色區(qū)域為小雨到強降水區(qū)域,大氣上層淡藍色到紫色區(qū)為凍雨區(qū)域。衛(wèi)星探測的同時,距離地球227海里的國際空間站上,航天員2014年7月2日拍攝了熱帶風暴“亞瑟”的身姿(小圖),照片的右上方是空間站遙控系統(tǒng)的機械臂。
來源:NASA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