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濟友,陳 秀
(1.安慶師范學院工會;2.安慶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 安徽 安慶 246113)
高校女教師主體性發(fā)展路徑研究
齊濟友1,陳 秀2
(1.安慶師范學院工會;2.安慶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 安徽 安慶 24611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女教師人數在專任教師的比例上占據著“半邊天”,已然成為教書育人的主力軍。然而,女教師在主體發(fā)展成就上,與其人數比例遠不相適應,女教師主體發(fā)展現狀不容樂觀,這不利于教師隊伍建設,不利于高校的和諧發(fā)展。高校女教師主體的發(fā)展深受社會和自身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必須多措并舉,加強女教師主體性的培養(yǎng),促進女教師隊伍建設,進而推動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主體性;高校女教師;發(fā)展
哲學意義上的主體,是指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從事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主體性是指人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作用、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動、能動、自由、有目的地活動的地位和特性。主體性既是人作為主體所具有的性質,又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據和條件。客觀研究高校女教師主體整體發(fā)展現狀,分析影響其發(fā)展的原因,探析其主體性發(fā)展路徑,對促進女教師隊伍建設,進而促進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有一定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目前,從研究內容上來看,學術界研究教師主體性發(fā)展的比較多,但側重于研究女教師主體性發(fā)展的比較少,如曹群英從生命教育視閾下探析高校女教職工的困境與對策[1];孫詠潔從性別差異視角下審視與思考高校女教師發(fā)展現狀[2];袁小平從人本主義視角下研究高校女教師生存狀況[3]。本文從異性視角,在分析研究近年來教育部教育統(tǒng)計數據的基礎上,來進一步探析高校女教師主體性的發(fā)展路徑。
從近年來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統(tǒng)計數據可以知道,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培養(yǎng)轉變?yōu)榇蟊娀逃?,高校女教師的人數在逐年上升,其占據高校專任教師的比例?998年的36.3%上升到2012年的47.3%,女教師日益充實并擔任了一線的教書育人任務,已成為推動高等教育發(fā)展與科學文化事業(yè)進步的主力軍。然而,女教師在主體發(fā)展成就上,與其占“半邊天”的人數比例遠不相適應。較之男性教師,女教師在職稱、學歷層次上的比例,尤其是在高職稱、高學歷層次上的比例較低,且職稱晉升和學歷提升的速度較慢;女教師在擔任研究生導師及行政職務的比例較低;女教師在科研工作中擁有的課題、經費偏少;女教師承擔基礎課和公共課的比例較高;女教師放在家庭生活的時間和精力較多。
隨著社會轉型、經濟結構調整,作為聚集了較多人力資源的“象牙塔”,高校在迅猛擴張中自然會更多地吸引高學歷年輕女性。盡管高校女教師是素質較高、主體意識較強的知識女性,但其主體發(fā)展仍不同程度地受到社會大環(huán)境、學校小環(huán)境、家庭及女教職工自身等因素的困擾和制約,使她們在追求男女平等和實現人生價值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矛盾沖突,導致她們主體發(fā)展受挫。
(一)國家話語對女性主體發(fā)展的主導
建國以來,從不同時期宣揚的成功女性主體形象的差異中可以看出,國家話語深刻影響著女性主體發(fā)展。男女平等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我國現行有20多部法律法規(guī)直接涉及女性權益保護,這些政策法規(guī)對保障婦女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合法權益,轉變“男尊女卑”的社會習俗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要看到,這些政策在制定中,更多的是依照主流社會男性的標準來泛泛界定女性的權益,在執(zhí)行中,沒有按照性別特點和社會分工的客觀現實來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和評價體系,實際隱藏著無視男女性別差異的不平等,勢必會造成男女因性別差異在思想、工作、學習、生活上呈現出不同特點,而出現對女性的偏見,在這樣的偏見中往往導致女教師自身主體意識的異化。
(二)社會多重角色期望對女教師主體發(fā)展的束縛
知識經濟時代給高校女教職工帶來了觀念的更新和主體發(fā)展的契機,但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男外女內等觀念仍然壓抑著女性。高校女教師既要面對教書育人、在競爭中求生存和發(fā)展的現實壓力,又要受到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傳統(tǒng)約束。這樣多重的角色期望和扮演,加之有限的精力時間,導致高校女教師在多重角色的取舍、接納、轉換、認同中超負荷工作,時時處處在拼搏、在競爭,往往導致身心俱疲,主體發(fā)展受到多重角色的期望和有限時間、精力的制約,在身心疲憊下很難激發(fā)工作的熱情,對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和實現人生價值充滿悲觀情緒。
(三)學校剛性管理對女教師主體發(fā)展的壓抑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高校規(guī)模的擴大,以及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新的評價體系不斷出現,高校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在職稱晉級、課題申報上制定了相應的剛性條件標準,這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紤]到教師職數的制約和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對教學、科研任務作了一些剛性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和標準,往往無視男女差別而一視同仁,在這樣的所謂的平等環(huán)境的剛性競爭中,女教師晉級晉升較之相對男性有限,導致主體成就難以得到承認,有的甚至遭遇職場潛規(guī)則。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價值觀更加多元,作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的教師,難以得到應有的尊重,這些都加劇了女教師的心理負擔和職業(yè)危機感,使她們潛移默化地認同了“女子不如男”的觀點,壓抑了主體能動性,使自身主體的發(fā)展失去了原動力。
(四)女性自身特點對主體發(fā)展的制約
研究表明,女性更感性,抽象思維能力較薄弱,成就動機偏低。女性在經歷妊娠、分娩、哺乳的特殊心理、生理過程后,往往缺乏競爭和挑戰(zhàn)意識。與之相應的統(tǒng)計結果是,女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得到較高評價,而在科研工作中明顯處于劣勢;女教師職業(yè)幸福指數低于家庭幸福指數。這自身并沒有問題,然而,人們一般卻認為,女性為家庭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許多女教師勤奮進取,自強不息,然而,卻得不到社會和群體對自身主體應有的承認,往往造成女教師主體發(fā)展的迷茫、無助。
作為具有較高文化層次與精神修養(yǎng)的群體,高校女教師是21世紀高等教育建設事業(yè)的主力軍。高校女教師主體性的構建,不僅影響著高教事業(yè)的和諧發(fā)展,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群體主體性的發(fā)展,對社會發(fā)展意義重大,必須多措并舉。
(一)從國家層面上,要從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提供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為高校女教師主體性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健康發(fā)展環(huán)境。在當前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要通過有效手段切實維護女性的權利平等、機會平等和成就平等,把男女平等原則真正落實到國家法律法規(guī)體系的完善和社會資源配置中去,落實到教育領域中去,為全社會女性的主體性發(fā)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huán)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第62條提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法律法規(guī)。根據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修訂教育法、職業(yè)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教師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制定有關考試、學校、終身學習、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法規(guī)。在制定完善教育法律法規(guī)上,尤其要注重女教師源頭參與,進而使政策自身更科學,更符合女性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女性主體的發(fā)展。
(二)從社會層面上,要積極宣揚先進性別文化?!爸啬休p女”的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職場中,“寧要渣男,不要優(yōu)女”的現象頻見報端,在這樣的氛圍中,女性主體發(fā)展自然受到壓抑和不公正評判。要充分發(fā)展社會組織職能,弘揚先進的性別文化,積極倡導男女平等觀念,廣泛傳播文明進步的婦女觀,積極為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促進女性的人格獨立和主體意識獨立,進而以獨立的主體躋身于社會發(fā)展中。要引導高校女教師進一步解放思想,正確認知自我、評價自我,自主自覺地發(fā)展自我,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投入高等教育改革和社會發(fā)展大潮,推動女性解放、促進女性進步。
(三)從高校層面上,要加強對女教師主體性意識培養(yǎng)。主體性必然首先在主體意識中得以體現,否則主體性就失去了載體。要進一步增強對女教師主體意識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女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高校工會、女工委等組織應主動配合學校,研究開展女性主體意識教育,使女教師能充分認識到自身主體的內涵,促進主體性的發(fā)展,進而在教書育人中,女教師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推進大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尤其是女大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高校在具體的辦學實踐中,要積極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制定貫徹適合女教師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培養(yǎng)評價保障體系,為女教師提供平等發(fā)展機會,激勵女教師主體意識的迸發(fā)。
(四)從交往活動上,女教師在男女兩性主體和諧發(fā)展中發(fā)展自身的主體性。高校女教師主體性的發(fā)展離不開男性主體的支持和配合,這是發(fā)展女教師主體性的核心。男性主體應該認識到,女性主體特殊的生理機能是社會性的功能,應該得到家庭和社會充分的尊重、肯定、重視和關注,應當科學辯證地看待女教師的生產勞動和家庭生活。在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男女共同從事教學工作、科學研究和管理服務工作,必須注重主體交互性,注重主體間的相互尊重。在相互尊重中,女教師主體自身應該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不斷提高主體的能力和素質,促進自身主體性的健康發(fā)展。
(五)從女教師個人上,要揚長避短,加強自身主體性培養(yǎng)。列寧指出,勞動婦女的解放,應當是勞動婦女自己的事情,要取得婦女解放,男女平等,決不能等待有人恩賜和奉送。21世紀的高校知識女性,必須具有積極的主體意識和自我發(fā)展意識,主動樹立新時代女性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勇于承擔高等教育使命,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身主體作用,更好投身高等教育大發(fā)展的激流中。做到有為就有位,有位更有為。高校女教師應該做自己的主人,充分重視自己的生存權、發(fā)展權,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找準自身的奮斗目標,加強女性主體自身的知識水平的建構,充分認識自身作為主體的社會意義和價值,追求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在實踐中的統(tǒng)一,這是構建與發(fā)展女教師主體性的基礎和關鍵。
[1]曹群英.生命教育視閾下高校女教職工的困境與對策探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2(6).
[2]孫詠潔.性別差異視角下高校女教師發(fā)展現狀的審視與思考[J].文教資料,2012(6)下.
[3]袁小平.人本主義視角下的高校女教師生存狀況研究[J].教育評論,2012(4).
[4]張?zhí)鞂?主體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陳秀.馬克思主體性理論對高校女性輔導員主體性建設的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5).
[6]荊建華.對國內高校女教師發(fā)展問題研究的元分析[J].河北教育學院學報,2010(2).
責任編校:汪沛
TheApproachtothePersonalDevelopmentofFemaleTeachersatCollegesandUniversities
QI Ji-you1, CHEN Xiu2
(1.Trade Union,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000, Anhui, 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000, Anhui,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emale teachers, accounting for half of the whole full-time teaching staff,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However, their achievements are not satisfactory, compared with the proportion they occupy, which is not beneficial to faculty building an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is influenced and restricted by soci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 so 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for cultivating their subjectivity,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female teaching staff and enhanc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cause.
subjectivity; female teacher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ment
2014-01-21
安徽省高校工會教代會工作課題“高校女職工人際交往的現狀與思考”(皖教工[2013]56號-5)
齊濟友,男,安徽安慶人,安慶師范學院工會政工師;陳秀,女,安徽宿州人,安慶師范學院人文與社會學院副教授,博士。
時間:2014-6-17 14:29 網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3.013.html
G645.1
A
1003-4730(2014)03-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