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耀東
日俄領土爭端是指日本北海道東北部與俄羅斯北千島群島之間的齒舞、色丹、國后和擇捉四個島嶼及周圍一些珊瑚礁的主權歸屬之爭。對此日本稱之為“北方四島”,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這四個島嶼二戰(zhàn)前曾屬日本管轄,在二戰(zhàn)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戰(zhàn)爭失敗之時,由蘇聯(lián)根據(jù)《雅爾塔協(xié)定》予以占領,至今仍在俄羅斯的管轄之下。日俄在“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上互不讓步,致使作為二戰(zhàn)交戰(zhàn)的兩國至今未能簽署和平條約。其根本原因是日俄兩國在領土問題上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盡管安倍上臺伊始數(shù)次訪俄、日俄“2+2”會談也高調示人,但歷來日俄國內輿論都強烈反對本國領導人在領土主權方面做出妥協(xié),導致日本歷屆政府均在交涉領土主權問題上無所作為,卻又前赴后繼,只因領土問題是發(fā)展日俄關系必須跨越的歷史鴻溝。
領土問題取代冷戰(zhàn)思維
成為日俄關系的主題
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日蘇(俄)兩國逐步走出冷戰(zhàn)形成的意識形態(tài)困境,卻又陷入領土糾紛的泥潭。為此,1991年4月,蘇聯(lián)戈爾巴喬夫總統(tǒng)訪日,與日本首相海部俊樹發(fā)表了《日蘇聯(lián)合聲明》,其中就兩國領土問題有如下表述:“第一,蘇聯(lián)正式承認存在領土問題;第二,領土問題具體指齒舞、色丹、國后和擇捉四個島嶼的名字被明確記載;第三,領土問題沒有解決,到締結和平條約時,包括這些領土問題必須得到解決。這三點達成一致是很大進步”。[1]但是,1991年12月蘇聯(lián)解體,日蘇領土爭端被日俄關系所繼承。隨后日俄間的“領土爭端”代替冷戰(zhàn)鴻溝上升為主要矛盾。
新生的俄羅斯在“重返歐洲”受挫后,開始重視東方外交,逐漸調整對日關系。日本也投其所好,積極謀求改善日俄關系,并乘機將“北方四島”問題提上發(fā)展兩國關系的議事日程,謀求加快解決日俄領土之爭。1992年7月,宮澤首相在七國首腦會議的政治宣言中塞入如下內容:“希望日俄兩國基于法和正義的原則解決北方領土問題,實現(xiàn)兩國關系的完全正?;薄H~利欽對俄日領土問題的“國際化”表達了強烈不滿。1993年10月13日,俄羅斯總統(tǒng)葉利欽訪日,并與細川首相簽署了《東京宣言》。宣言指出,兩國首腦就四島歸屬問題進行了談判,一致同意以“兩國間的諸文件”及“法和正義”為基礎繼續(xù)進行締約談判。[2]《東京宣言》為日俄領土問題談判提供了新的立足點。1994年11月底村山首相與到訪的索斯科韋茨副總理會談時,雙方同意《東京宣言》是“兩國關系前進的基礎”。但日方偏重于解決領土問題、俄方偏重于擴大經(jīng)濟合作的基調并未發(fā)生變化。[3]
20年代90年代后期,日本放棄了初期的“政經(jīng)不可分”的簡單做法,對俄采取多層次接觸政策,試圖通過加深日俄全面合作關系,為解決北方領土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以達到盡早收回“北方四島”的政策目的。[4]1996—1997年初,日本把領土與經(jīng)濟領域“擴大均衡”方針調整為領土、經(jīng)濟、政治、安全、國際合作齊頭并進的“多層次接觸”方針。[5]1997年3月,橋本首相表示贊同俄羅斯正式參加七國首腦會議。1997年6月20日,日俄首腦舉行會談后,葉利欽表示將不再把核彈頭對準日本,兩國首腦間開通了熱線,俄方表示支持日本成為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7月18日,雙方就日本漁船在“北方領土”周圍水域捕魚問題達成一致,朝“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邁出了第一步。[6]在上述日俄外交互動的基礎上,橋本首相在1997年7月24日演講中提出了“相互信賴”、“相互利益”、“著眼于未來”等對俄關系三原則,其核心是以“互利”和“沒有勝者和敗者之分”為原則,打破因領土問題而形成的僵局,以經(jīng)濟合作為突破口改善日俄關系。他表達了把領土問題和經(jīng)濟合作、軍事交流并舉的更靈活的對俄政策思路。1997年11月1日至2日,日俄首腦在東西伯利亞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舉行了非正式會談。該會談在如下幾點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雙方?jīng)Q定,根據(jù)1993年的《東京宣言》爭取在2000年前締結和約;雙方達成了“日俄兩國都是世界大國,應該互相合作”的共識;雙方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合作等領域達成八項協(xié)議。
日本之所以進一步調整對俄政策,主要出于兩方面考慮:其一,戰(zhàn)略考慮。面對美俄、中俄、中美關系的進展,日本急欲改變日俄關系的落后狀況。日本在爭當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問題上也需得到俄方支持。其二,經(jīng)濟考慮。日本從“能源外交”和“歐亞大陸外交”戰(zhàn)略出發(fā),提高了對日俄關系的重視程度。日本已參加了一些開發(fā)俄羅斯能源資源的項目,俄羅斯也對日本參與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qū)開發(fā)寄予厚望。這一時期日俄關系的特點體現(xiàn)為:在經(jīng)濟合作上表現(xiàn)出“政經(jīng)分離”的靈活性;嘗試領土談判與經(jīng)濟合作齊頭并進方式;在安全領域積極尋求合作。[7]
20世紀末,日本不斷調整對俄政策,使兩國關系得到很大改善。葉利欽總統(tǒng)與橋本龍?zhí)墒紫嘤?998年4月18—19日在日本舉行非正式會晤,經(jīng)過兩輪會談,雙方一致同意,把根據(jù)1993年《東京宣言》第二條解決四島歸屬問題以及面向21世紀的日俄友好合作原則等寫入和平條約。1999年葉利欽正式訪日。在這次會晤中,橋本還就解決四島領土爭端問題向葉利欽提出了“新建議”。1998年11月小淵惠三首相訪俄會晤了葉利欽總統(tǒng)。兩國發(fā)表了題為《關于俄羅斯聯(lián)邦和日本國之間建立建設性伙伴關系》的宣言,使兩國關系取得了進一步發(fā)展。盡管日俄關系在1998年進一步改善,但還不能說是質的突破。因為日俄關系的關鍵因素領土爭端仍然沒有實質性進展。
“領土問題”是日俄兩國
締結和平條約的主要障礙
由來已久的“領土問題”已成為日俄兩國締結和平條約的“瓶頸”,進入21世紀,兩國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令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00年4月底,森喜朗首相對俄羅斯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非正式訪問。9月3—5日,普京總統(tǒng)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同森喜朗重點討論了簽署日俄和平條約、開展經(jīng)濟合作等雙邊關系問題。雙方簽署在國際事務中相互協(xié)作聯(lián)合聲明和經(jīng)貿領域加強合作綱要,以及在經(jīng)濟、科技、安全、執(zhí)法等方面開展合作的若干文件。但在解決領土爭端和簽署和約等問題上未能取得突破。最終,森喜朗和普京簽署并發(fā)表了包括六項內容的“關于和平條約問題的聯(lián)合聲明”。對于領土爭端問題,聲明指出:“雙方同意,依據(jù)迄今達成的所有協(xié)議,包括1993年關于日俄關系的《東京宣言》以及1998年日俄兩國關于構筑創(chuàng)造性伙伴關系的莫斯科宣言,為通過解決擇捉島、國后島、色丹島和齒舞群島的歸屬問題而簽訂和平條約繼續(xù)談判。”雙方的聯(lián)合聲明中再次具體寫明了四個島嶼的名稱,雙方同意就四島歸屬問題繼續(xù)談判。在森喜朗和普京簽署的聯(lián)合聲明的第一項中就寫明“日本和俄羅斯構筑符合其戰(zhàn)略性的、地緣政治學利益的創(chuàng)造性伙伴關系的志向”的內容。從具體成果來看,以能源開發(fā)為中心的“森喜朗—普京計劃”、關于核裁軍方面的合作等,都是互有所求,都出于現(xiàn)實和長遠的政治、經(jīng)濟利益考慮。[8]森喜朗首相與普京總統(tǒng)的東京會談,是兩國在解決領土問題上的新起點。
2001年3月,普京和森喜朗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城市伊爾庫茨克舉行會談。雙方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說,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在過去簽訂的文件基礎上就締結和平條約繼續(xù)舉行談判,日蘇1956年聯(lián)合宣言應成為談判的基礎性法律文件;兩國將積極尋找相互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盡快確定締結和約的具體方針,解決“北方領土”的歸屬問題,從而使兩國關系完全正常化。2001年,日俄簽署的《伊爾庫茨克聲明》重申了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中齒舞與色丹兩島要在兩國簽署和平條約后歸還日方這一條款的有效性,應遵循該聲明解決領土爭端。
小泉純一郎內閣時期,加強俄日經(jīng)貿領域的合作是兩國在建立戰(zhàn)略伙伴關系時優(yōu)先考慮的方面,是兩國首腦歷次會晤中討論的重點。2003年1月,小泉首相訪俄并與普京總統(tǒng)簽署了旨在深化兩國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和《聯(lián)合行動計劃》?!堵?lián)合聲明》強調,俄日兩國將爭取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決心通過積極的談判盡快解決“南千島群島”的歸屬問題并簽署俄日和平條約,以便實現(xiàn)雙邊關系正常化,開創(chuàng)兩國廣泛合作的新局面,建立符合兩國戰(zhàn)略和地緣利益的建設性伙伴關系。在此次訪問中,小泉重點就能源領域合作問題同普京進行了磋商,日俄之間就安加爾斯克—納霍德卡(安納線)輸油管達成重要協(xié)議。從小泉首相訪俄結果看,雙方在領土問題上的僵局沒有打破,但都希望通過加強兩國在其他領域的合作,為領土問題的解決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小泉政府實際著眼于通過多領域的合作改善兩國關系的氛圍,以便今后爭取在領土問題上有所突破。
在“北方領土”問題上,日俄的分歧不是是否歸還,而是何時、以何方式、在多大范圍內歸還領土的問題。2004年11月,俄外長拉夫羅夫聲稱,遵守《1956年宣言》,把齒舞、色丹兩島交給日本。但是,小泉在東京發(fā)表談話稱,日本不會接受只歸還兩島的領土解決方案?!叭绻幻鞔_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就不與俄簽署和約,這一方針不會改變?!倍矶嗝吖偌催€以顏色,表示將以“二戰(zhàn)結果無法改變”為由拒絕日本歸還“北方四島”的要求。雖然此后俄方仍愿實施1956年的《日蘇聯(lián)合宣言》,把齒舞群島和色丹島歸還日本。日方的立場未變,認為只要明確北方四島的歸屬,即可締結和平條約,至于何時歸還領土,則可從長計議。鑒于《日蘇聯(lián)合宣言》已解決了兩島的歸屬問題,現(xiàn)在的課題是明確另外兩島,即國后島和擇捉島的歸屬問題。日俄的上述分歧表明,雙方還在領土問題上兜圈子。[9]面對日本政府在領土問題上的強硬態(tài)度,俄方絲毫不讓步,2005年5月21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共同社的書面采訪時明確表示,日本所提出的歸還四個島嶼的要求缺乏國際法上的依據(jù)。[10]日俄在領土問題上唇槍舌劍,導致兩國之間頻繁發(fā)生糾紛和摩擦,并間接影響了日本的對俄能源外交。
2007年,隨著東北亞國際環(huán)境的改善,朝核問題有所進展,日俄關系轉暖。2007年初,安倍首相認為,欲解決朝核問題日本必須與俄羅斯和中國加強合作。2007年9月8日,日俄首腦利用出席悉尼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首腦會議的機會舉行了會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舉行了會談,雙方就敦促各自的實際負責人加快談判以解決北方領土問題并締結和平條約一事達成了一致。安倍強調,“為將日俄關系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和平條約的締結是不可或缺的”。普京則回應說,“我對找出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有興趣”。但在關鍵的北方領土問題上仍然是各持己見,日方強調為了新的日俄關系、締結和約,早日解決領土問題必不可少。俄方則指出應找出雙方都接受的解決辦法。雙方的距離仍然很大。
日俄兩國探索解決
領土問題的“創(chuàng)新方式”
日俄兩國締結和平條約的主要障礙來自領土爭端問題。俄羅斯將1993年發(fā)表的《東京宣言》和《日蘇共同宣言》一同定位為領土談判的基礎。其中,《東京宣言》中明確表示日俄將解決包括國后島和擇捉島在內的“北方四島”歸屬問題并締結和平條約。2009年2月,麻生太郎首相與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在俄羅斯遠東就日俄間最大懸案的“北方領土問題”舉行了會談,雙方一致認為,“為了在我們這一代加以解決,將通過不拘形式的創(chuàng)新方式加速(領土談判)工作”。[11]然而,隨后日本眾議院通過北方四島為“固有領土”的法案。日方稱該法案旨在通過在法律上定位“北方領土”以提高日本民眾對歸還問題的關心程度,這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不滿和抗議。俄羅斯國家杜馬也通過一項聲明稱,日俄和平條約談判喪失了希望,并警告日方如不撤回該法案談判將無法取得進展。7月9日,在意大利拉奎拉參加八國集團首腦會議的麻生太郎首相與俄羅斯總統(tǒng)梅德韋杰夫舉行了會談。麻生強調了“俄羅斯不法占據(jù)北方四島”這一日方立場。但是,就北方領土這一焦點問題,俄方并未提出日方期待的新解決方案,梅德韋杰夫對此表示:“在這一代人活著期間解決問題很重要。俄方準備用獨創(chuàng)的方式研究各種選擇。”他對日本通過規(guī)定北方領土為“我國固有領土”的《北方領土問題解決促進特別措施法》表示憂慮,并對麻生5月在日本國會稱“俄方的不法占據(jù)行為仍在繼續(xù)”一事表達了不滿。[12]梅德韋杰夫還是相對靈活的姿態(tài),在意大利拉奎拉八國集團峰會閉幕后的記者會上就北方領土問題表示,1956年發(fā)表的《日蘇共同宣言》是“唯一的法律文件”,將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進行談判。該宣言規(guī)定蘇聯(lián)和日本締結和平條約后將歸還齒舞、色丹兩島。這表明,對于優(yōu)先本國利益的俄羅斯而言,幾乎不可能做出把四島全部歸還日本的決斷。
在2009年日本剛實現(xiàn)政權更迭時,基于鳩山由紀夫首相的祖父、日本前首相鳩山一郎在1956年簽署了《日蘇共同宣言》,引導兩國邦交正?;那疤?,俄羅斯對重視日俄關系的鳩山政權表示歡迎。2009年上臺執(zhí)政的日本民主黨將改善日俄關系作為對外關系的突破口,力求“以堅決的態(tài)度加快北方四島歸屬問題的談判進程”,并“通過促進經(jīng)濟文化交流及資源開發(fā)的相互協(xié)作,鞏固日俄關系?!盵13]2009年11月,鳩山首相在出席APEC峰會時對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表示,“只歸還兩島無法獲得國民的理解,期待有超越這一構想的獨創(chuàng)解決方法”。[14]然而,民主黨內部存在關于“北方領土”的強硬言論,時任日本外長的岡田克強調,“日本要求的是歸還四島。兩島的話不行”。[15]日本固守“北方四島”返還的方針使俄方大失所望,導致日俄兩國“北方領土”談判陷入僵局。
為了徹底解決“北方領土”問題,重新執(zhí)政的自民黨迫切希望改善日俄關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于2013年4月29日與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莫斯科舉行會談,雙方就重啟并加快北方領土談判達成共識,顯示出了解決這一懸而未決的問題的決心。日本政府8月15日在首相官邸設立了探討日俄經(jīng)濟合作方式的“日俄經(jīng)濟交流促進會議”機制,確認了加強日俄兩國在經(jīng)濟領域的關系以推進北方領土相關談判的方針。2013年9月5日,安倍晉三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與普京總統(tǒng)舉行會談,雙方就11月在東京舉行首次兩國外長和防長級磋商達成了共識。關于領土問題成為最大難題的日俄和平條約締結一事,雙方確認了彼此“期待在友好、平和的氣氛下進行對話,并取得進展”。俄羅斯總統(tǒng)新聞發(fā)言人佩斯科夫稱,普京總統(tǒng)和安倍晉三首相就以“平局”精神解決北方四島問題達成了一致。11月2日,日俄兩國的首次外長防長磋商(“2+2磋商”)在東京舉行。雙方同意為建立互信而推進在有關亞太地區(qū)安全問題的多邊會議上的合作,并就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與俄羅斯海軍開展反海盜合作及聯(lián)合訓練達成了一致。雙方還就定期舉行“2+2磋商”達成共識。日俄兩國將在東盟地區(qū)論壇(ARF)等國際會議上的有關安全和救災的討論中進行合作。兩國還將就應對網(wǎng)絡攻擊建立高級別磋商機制,并就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開展信息共享。日方希望通過定期舉行“2+2磋商”為推動北方領土問題談判創(chuàng)造條件。為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天下午在公邸會見了俄羅斯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和國防部長紹伊古。安倍在會見中表達了解決北方領土問題、締結日俄和平條約的強烈意愿,稱將通過強化經(jīng)濟及安全領域的合作“使談判取得進展”。他還表示,當天舉行的首次日俄外長防長磋商“有了具體的成果,大大促進了兩國的合作和互信”。有分析認為,為了解決有關“北方四島”問題,安倍采取“溫和路線”,希望通過建立互信關系摸索解決辦法而非采取強硬態(tài)度。然而俄羅斯未打破固有的立場,認為“南千島群島是在二戰(zhàn)中合法獲得的領土”,與要求確認北方四島屬于日本的日本政府之間存在很大分歧。預計俄羅斯不會做出多少讓步,通向最終解決的道路依然險峻。
結 語
總之,日俄關系最大的發(fā)展障礙依然是“北方四島”的領土之爭,這也是日俄之間迄今仍未簽署和平條約的根本原因。日本要求歸還國后、擇捉、齒舞、色丹四個島嶼作為同俄羅斯簽訂和平條約的條件。而俄羅斯的立場是按照二戰(zhàn)結果擁有“南千島群島”,且有著相應的國際法依據(jù)。對于如何解決長期以來懸而未決的俄日領土問題,普京總統(tǒng)曾經(jīng)在2012年3月借用柔道術語,說愿意以“平手”方式緩解俄日領土爭端?!捌站┑闹鲝埰鋵嵤窍霐R置領土問題,先行發(fā)展日俄經(jīng)濟關系”。[16]與之相呼應,安倍首相也采取不同以往的對俄“溫和路線”,力求加強日俄經(jīng)貿關系推進領土問題的解決。通過這樣的“創(chuàng)新方式”,俄日希望共同探索解決“北方四島”問題的全新路徑。盡管俄羅斯現(xiàn)在仍然堅持“南千島群島是在二戰(zhàn)中合法獲得的領土”的一貫原則,與日本政府要求確認“北方四島”權屬的原則立場存在很大分歧,但是,俄日兩國新任領導人以新思路謀求解決兩國領土問題的努力已經(jīng)顯現(xiàn)。無論是歸還“四島中兩島”或者“四島面積二分之一”作為可能的解決方式,都是俄日雙方解決領土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和建設性探索。
至于日俄“2+2”會談機制,是兩國基于雙邊及地區(qū)安全局勢加強磋商與合作的方式,可以為推進解決領土問題的談判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況且,本次日俄“2+2”會談對于亞太地區(qū)問題的各自關注點不同,俄方建議與日方額外磋商日美同盟的導彈防御系統(tǒng)問題,而日方竭力希望俄方認同日本所言的“中國威脅論”。若日俄兩國求同存異,鞏固政治基礎,加強經(jīng)濟和國際領域的合作,雙邊關系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進展。為此,日本政府成立了俄日交流委員會,謀求加快俄日雙邊、地區(qū)層面的商業(yè)及經(jīng)貿方面的交流。但日俄領土問題涉及敏感的國家主權和民族感情,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未來日俄兩國有關領土問題的磋商與談判任重而道遠。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外交室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凱)
[1] 李凡. 日蘇關系史(1917-1991)[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93.
[2] 日本外務省. 外交藍皮書[R],1993:221.
[3] 新華社東京1994年11月28日電.
[4] 劉清才. 俄羅斯東北亞政策研究——地緣政治與國家關系[M]. 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135.
[5] [日]讀賣新聞. 1997-01-04.
[6] 日本時事社東京. 1997-07-18.
[7] 金熙德. 日俄(蘇)關系的定位及其演變趨勢[J]. 日本學刊,1998,3.
[8] 日俄關系新動向[N]. 人民日報. 2000-09-06.
[9] 劉世龍. 失衡的2004年日本外交[J]. 日本學刊,2005,1.
[10] 日本共同社. 2005-05-21.
[11] 日本共同社. 2009-02-18.
[12] 日本共同社. 2009-07-09.
[13] 日本民主黨網(wǎng)站 [EB/OL].[2014-02-11]. http://www.dpj.or.jp/policy/manifesto/seisaku2009/08.html/
[14] 朝日新聞. 2009-11-16.
[15] 日本共同網(wǎng). 2010-01-23.
[16] 袴田 茂樹. 新プーチン政権の行方と日露関係[EB/OL]. [2014-02-11]. http://www.nippon.com/ja/currents/d0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