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成良美國可以說是金融業(yè)信息化的鼻祖,這體現在網絡銀行、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支付體系的興起等。美國方石投資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傅大川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金融產品豐富而且標準化程度很高,營銷渠道發(fā)達,因而沒有出現搭互聯網平臺而熱銷的狀況。 金融信息化導致一些金融活動脫離傳統(tǒng)金融中介,比如美國有一家叫“快速貸款公司”的在線貸款公司,已有28年歷史,是美國最大的在線貸款公司。客戶通過上網填寫申請信息或打電話就可以快速得到貸款,而不需要通過與貸款經紀人面對面接觸。該公司的成功有賴于美國完善的征信體系、個人收入和納稅等信息的透明度,這保證貸款申請人在線提供的信息可以被貸款方審核。 金融市場不變的法則是,收益率與風險成正比。美國版“余額寶”的興衰沉浮,當為中國借鑒。美國第三方網絡支付先驅Paypal(貝寶)早在1999年就設立了貨幣市場基金,用戶只需簡單進行設置,就可以將貝寶支付賬戶的結余轉入貨幣市場基金賬戶,貝寶集中這些錢,投資于貨幣市場。這與中國當下火熱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何其相似。這一理財產品為顧客提供了一種投放閑置現金的渠道,因而曾贏得不錯的市場口碑。到2007年,貝寶市場基金的規(guī)模達到10億美元。但2008年金融危機發(fā)生后,美國貨幣市場基金陷入困境。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美國貨幣市場基金收益水平降至0.04%,僅為2007年高峰時平均5%的零頭。在此情形下,貝寶貨幣市場基金無論對貝寶公司還是對投資者來說,都喪失了吸引力。2011年7月29日,貝寶不得不將該基金清盤。 美國切薩皮克投資服務公司副總裁繆傳奇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實際上相當于互聯網公司發(fā)行的債券,客戶把錢放進來,它來運作,并承諾給客戶高于銀行存款的回報,當然,這種產品的風險更大,因為銀行存款有政府提供隱性擔保,而公司債沒有。他認為,互聯網金融本質上并沒有創(chuàng)新,不應夸大其效應。所謂互聯網金融開啟了“草根理財時代”,前些年股市熱時人人炒股、人人都是“基金迷”的現象,可謂中國所獨特的。美國老百姓很少從事像這樣的所謂“草根理財”。繆傳奇說,401(K)賬戶應該是美國人理財的最重要部分。擁有401(K)賬戶的在職員工每個月往賬戶存入一部分錢,雇主貢獻一部分,賬戶資金委托給基金投資,個人對資金的投向有一定發(fā)言權,但不參與直接管理。一般美國人相信,理財是很復雜也很費時間的事,還是交由專業(yè)機構來做比較好。兩位華人金融專家都對互聯網金融潛在的安全隱患表示擔憂。去年底,美國大型連鎖超市塔吉特公司發(fā)生數千萬顧客銀行卡信息被盜事件,在美國引起極大震動。傅大川說,中國的消費者保護立法相對不健全,如果信息安全出了問題,可能引發(fā)社會系統(tǒng)性問題。他表示,互聯網金融不能說是個泡沫,但可能是互聯網公司的一個噱頭。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他們得到這么多用戶賬戶信息,這本身就可以給互聯網公司帶來價值,因而,消費者保護應該跟上??妭髌姹硎荆瑢ヂ摼W金融的監(jiān)管,最終應該落實到政府要求這些機構對消費者提供好的保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