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山西省地震學會,太原030021)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王濤研究員和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王東明副研究員應邀到山西省地震局作學術報告*
馬麗娜
(山西省地震學會,太原030021)
應山西省地震局和山西省地震學會邀請,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王濤研究員和中國地震災害防御中心王東明副研究員于2014年8月8日在山西省地震局舉行了學術報告會。省地震局機關有關部門、預報中心、監(jiān)測信息中心、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省地震災害研究所等下屬事業(yè)單位60余人參加了報告會。各市地震局、專業(yè)臺站也通過視頻聽取了報告,報告會由省地震局田勇副局長主持。
王濤研究員作了題為“地震安全社區(qū)建設關鍵技術基于連梁的高層建筑消能減震設計”和“工程結構隔震技術應用”兩個專題報告。第一個報告介紹了高層混凝土結構的特征與震害、地震安全社區(qū)的內涵、消能連梁概念和構造。重點從高層框架剪力墻結構體系、金屬阻尼器試驗研究、消能連梁子結構試驗研究和子結構模擬動力試驗研究的技術成果進行了分析和論述。第二個報告結合國內外大地震的經驗教訓,介紹了傳統(tǒng)工程抗震設計存在的問題和震害后果,提出采用隔震、消能減震、新型結構體系或材料建立地震安全社區(qū)的新理念,展示了大量的國內外建筑結構隔震技術的實例,還就工程結構抗震技術的發(fā)展、古建筑的隔震保護、重要工程結構的隔震保護、隔震技術的新動向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就偽隔震建筑技術提出了一些看法。王東明副研究員作了題為“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的專題報告,利用大量的圖片和地震實例介紹了地震災害損失評估技術的發(fā)展歷程、評估內容和評估方法,重點闡述了現(xiàn)場各類建筑結構類型的識別方法、震害等級評價標準、地震現(xiàn)場調查方式、調查主要工作及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的內容,就災區(qū)范圍、地震烈度、地震災害損失、恢復重建資金等方面的評估計算進行了細致的講解。還介紹了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培訓系統(tǒng)和地震模擬演練系統(tǒng)。會后,兩位專家還對與會人員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兩位專家的報告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圖文并茂,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使與會人員進一步了解了國內外工程結構隔震技術應用和地震災害損失調查評估最前沿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思路,對我省今后工程抗震設防工作和地震現(xiàn)場應急工作有積極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作者電子信箱,馬麗娜:sxdzxh@aliyun.com)
P315;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4.09.015
2014-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