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烏克蘭危機:多維視野下的深層透視

      2014-03-28 06:47:33馮玉軍
      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4年3期
      關鍵詞:烏克蘭俄羅斯

      □ 馮玉軍

      近幾個月來,烏克蘭上演了一幕幕令人眼花繚亂的悲喜劇,不僅反映了烏克蘭國內的重重矛盾,也折射出“后金融危機時代”國際戰(zhàn)略格局和大國關系變化的復雜光譜。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與克里米亞共和國及塞瓦斯托波爾市正式簽署條約,接受其以新的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4月17日,俄羅斯、美國、烏克蘭、歐盟四方在日內瓦簽署促使烏克蘭局勢穩(wěn)定的協議,但并未給當地帶來穩(wěn)定與和平。截至目前,美歐已對俄連續(xù)實施了兩輪制裁,但似乎并未有效遏止俄羅斯的戰(zhàn)略雄心。

      烏克蘭危機的深層原因究竟是什么?大國圍繞烏克蘭的博弈會不會引發(fā)新的“冷戰(zhàn)”?烏克蘭危機將對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產生怎樣的影響?圍繞這些問題,目前國際戰(zhàn)略界和學術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特別是各利益相關方學者的觀點大多帶有較強烈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暫時擱置孰是孰非的價值判斷,而將烏克蘭危機作為一個政治學和國際關系學研究的特殊客體,就會發(fā)現這場危機體現了諸多歷史性規(guī)律,但可悲的是相關各方仍在重犯歷史性錯誤。本文嘗試從社會轉型、地緣政治、國際秩序、帝國之后的地區(qū)秩序等角度對烏克蘭危機進行一次多維透視。

      一、制度轉型:政治失范導致社會失序

      毫無疑問,烏克蘭是社會轉型的一個鮮活標本。自蘇聯解體后的20多年來,烏克蘭進入了一個全面的社會轉型期。政治上,它需要由一個昔日的“加盟共和國”實現向主權、獨立國家的轉變,并完成國家政治體系的構建;經濟上,它一方面要完成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另一方面要掙脫昔日封閉的“經互會”和蘇聯經濟體系的束縛,以開放的姿態(tài)融入經濟全球化大潮,并充分發(fā)揮自身資源、科技和人力資源優(yōu)勢,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找到適當位置;對外政策上,它需要考慮世界格局變化和地緣政治現實,在傳統的伙伴俄羅斯以及不斷擴大的歐盟之間形成一種微妙的平衡。

      不可否認,20多年來烏克蘭在國家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一些“病灶”的長期存在始終困擾著它,并間歇性地使其“發(fā)高燒”、“打擺子”。政治上,烏克蘭始終沒有形成一套既符合世界發(fā)展大勢、又適應自身國情特點的治國模式。烏克蘭的國家憲法數度修改,其政體在總統制、議會制、議會總統制間不停轉換,但決定這種變化的不是國家根本利益的需要和民眾自由意志的選擇,而是占據了政治斗爭上風的政治集團的好惡。2004年“橙色革命”期間,尤先科和季莫申科主導修改憲法,從總統制改為議會-總統制。而亞努科維奇在2010年勝出后,又反其道而行之,回歸1996年憲法,再次恢復了總統制并不斷擴大總統職權。

      與國家政體頻繁變動如影隨形的是,烏克蘭絕大多數政黨發(fā)育不健全,它們不僅沒有成為社會不同階層的利益代表,反而被寡頭掌控,淪為不同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事實上操縱著這個國家是來自頓涅茨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基輔的不同企業(yè)組成的地方勢力集團。亞努科維奇領導的“地區(qū)黨”聚集了烏克蘭國內眾多富豪,如艾哈邁托夫集團、季吉普科集團、博伊科集團,各集團之既相互合作,也相互傾軋。而季莫申科本人就是一個超級寡頭,這位“天然氣公主”的公司僅在天然氣貿易中的年營業(yè)額就曾一度超過100億美元。在這種背景下,烏克蘭大多數政黨并沒有完整清晰的意識形態(tài),它們參與政治、謀求執(zhí)政的目的不是為了實現國強民富而是為了“政治分肥”。在這種體制之下,政治人物的貪腐行為司空見慣。亞努科維奇的長子亞歷山大因在國家采購項目中屢屢中標而迅速躋身億萬富翁行列,他的個人資產在2013年已達5.1億美元,其旗下的19家公司涉足金融、地產、能源等多個行業(yè)。①Состояние《Царской семьи》 Януковичей.Расследование.25 декабря 2013, http://politica-ua.com/sostoyanie-carskoj-semi-yanukovichej-rassledovanie/.據烏克蘭前副總理博伊科稱,亞努科維奇執(zhí)政期間,所有干部任免都要獲其首肯。②Без Александра Януковича кадровые вопросы не решались - Бойко.30 Апреля 2014, http://www.unian.net/politics/913172-bez-aleksandra-yanukovicha-kadrovyie-voprosyi-ne-reshalis-boyko.html.

      政治失范必然導致社會失序。20多年來烏克蘭的政治文化基調不是包容、對話和平等共處,而是敵視、斗爭和政治清算。在上層,“要么我來干,要么誰都別干”成了政治生活的游戲規(guī)則,得勢者要么不斷擴大自身勢力,要么“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欲置政敵于死地而后快;失勢者不是在議會中采取“不合作態(tài)度”,就是大搞“街頭政治”甚至“顏色革命”。在下層,民眾缺乏表達政治經濟訴求和維護正當權益的正規(guī)途徑,因此只能訴諸于民粹主義,將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極端化,把“全體人民”當作所有行為的唯一合法性源泉,主張依靠平民大眾對社會進行激進改革,過度強調對大眾情緒和意愿的絕對順從。無論是2004年的“橙色革命”,還是此次的大規(guī)模流血沖突,我們看到的都是民粹主義的極度膨脹。在大規(guī)模的政治沖突中,“群體無意識”效應和特定政治勢力的鼓動使民眾的行動往往從最初的“抗議專制的法律”走向漠視法律并導致無政府狀態(tài)。對于烏克蘭民眾來說,最大的悲哀在于“打破舊世界易如反掌,建立新世界難上加難”。2005年底烏克蘭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7%的烏克蘭人認為,革命時許下的“橙色諾言”沒有得到兌現,“新領導人還是遵循他們前任的老路子”。

      可以說,20多年來的社會轉型困局加劇了烏克蘭社會既有的歷史、宗教和文化分野,而這些矛盾在經濟發(fā)展遇阻和民主政治危機的共同作用下,又最終演化為烏克蘭國家認同的危機?!拔沂钦l”,這一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問題仍將長期困擾著烏克蘭。

      獨立20多年來,烏克蘭在民主化和國家轉型過程中沒有形成一個符合國情的國家治理模式,這是烏克蘭危機的重要根源。民主當然是好東西,但民主化不是靈丹妙藥。在向民主化轉型的過程當中,要考慮到國家的歷史傳統、利益分配,顧及到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和亨廷頓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都非常深刻地闡述了這一點。在任何重大社會變革中,舊制度往往發(fā)揮著非常重要但又不為人知的影響。新制度不是空中樓閣,不可能在真空中建立起來,必須考慮到舊制度的影響。①[法]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馮棠譯,桂裕芳、張芝聯校,商務印書館,2012年。正如亨廷頓所說,社會變遷往往會引發(fā)前所未有的矛盾,革命性的變革往往帶來的是混亂。②[美]塞繆爾·亨廷頓:《變化中的社會秩序》,王冠華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因而,通過漸進的方式實現制度改革可能是民主化和國家轉型的一種更好的路徑選擇。任何一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在民主化、社會轉型過程當中都面臨不同問題,同樣也沒有任何一種藥方可以“包治百病”。綜合考慮自身國情、現實利益分配和內外因素,應該是民主化和國家轉型過程中三個最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

      二、大國地緣政治博弈:重蹈“20年危機”?

      在此輪烏克蘭危機中,人們關注最多的還是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這場博弈,不僅關系到烏克蘭未來的地緣戰(zhàn)略走向,也影響著歐洲安全體系和全球戰(zhàn)略格局的變化。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100周年。但令人憂慮的是,冷戰(zhàn)結束后的20年從某種程度上類似于一戰(zhàn)結束后的20年,“勝者”在享受“盛宴”之時卻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歐洲安全的結構性問題,危機在悄然降臨。

      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美、歐有著不同的戰(zhàn)略利益考量。

      對俄羅斯來說,基輔是其俄羅斯文明發(fā)祥地,烏克蘭是其西部重要的安全屏障和實現大國復興的戰(zhàn)略支點。普京復任總統后,加速推進歐亞一體化建設,力圖在原蘇聯地區(qū)建立起歐亞聯盟,將其作為聯系歐洲與亞太地區(qū)的橋梁。①Вла?имир Пуmин 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 - будущее, 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 Известья.3 октября 2011.對于普京的歐亞聯盟設想而言,烏克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在俄美戰(zhàn)略力量對比加速失衡、俄歐政治矛盾日益凸顯之際,烏克蘭的進一步西傾將是俄羅斯難以接受的損失。因此,俄羅斯要千方百計地影響烏克蘭的國內政治進程和對外政策走向。2013年11月,俄羅斯以購買烏克蘭150億美元歐洲債券和對烏天然氣出口大幅度降價的承諾,換取烏克蘭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

      美歐也異??粗貫蹩颂m的戰(zhàn)略價值。布熱津斯基曾經直言,“烏克蘭是歐亞棋盤上的重要地帶……沒有烏克蘭,俄羅斯就不再是一個歐亞帝國,其地緣戰(zhàn)略選擇將受到極大限制?!雹谄澅雀窦~·布熱津斯基:《大棋局:美國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緣戰(zhàn)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2頁。隨著近年來俄羅斯經濟形勢惡化,美歐以為如今的俄羅斯經濟弱小、落后、貧窮,已不可能進行境外干預,因而更加有恃無恐地干涉烏國內事務。從整個烏克蘭危機的過程來看,美歐對曾在基輔獨立廣場上反抗亞努科維奇的反對派給予大力支持,麥凱恩、紐蘭、阿什頓等美歐高官親自為反對派“站臺助威”,使烏國內政治形勢進一步復雜化。

      在大國地緣政治角逐的背后,烏克蘭危機更加深刻地反映出歐洲國家面臨的“安全困境”。眾所周知,柏林墻倒塌和蘇聯解體以來,西方陣營一度沉醉于“冷戰(zhàn)的勝利”,在“歷史已經終結”的樂觀情緒刺激下,它們已完全將“赫爾辛基最終議定書”有關戰(zhàn)后邊界不可更改的規(guī)定置于腦后,并背棄了北約與華約一起解散的承諾。不僅如此,西方陣營還持續(xù)推動北約東擴,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zhàn)略空間。這不禁讓人聯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凡爾賽體系”對于德國的壓制與盤剝,而這也正是納粹在德國上臺的重要外部因素。但令人可悲的是,盡管已經過去了近百年,但世界似乎依然沒有擺脫現實主義國際關系理論大師愛德華·卡爾所闡釋的“國際體系處于無政府狀態(tài),權力在國際關系中具有重大作用,國家之間存在根本利益沖突”的困境。①[英]愛德華·卡爾:《20年危機:國際關系研究導論》,秦亞青譯,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其實,2008年的“俄格沖突”已經突出反映這種“勝利者-失敗者”式的歐洲安全體系的脆弱性和危險性。早在2008年6月,梅德韋杰夫出席俄歐首腦峰會時就警告稱北約并不能保證歐洲安全,呼吁與歐洲國家簽訂新的歐洲安全條約。2009年底,俄羅斯向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發(fā)送了由俄方起草的新“歐洲安全條約草案”,提出在“相互平等而不可分割”的原則基礎上在歐洲大西洋地區(qū)建立統一政治軍事安全空間。②Проект Договора о европейск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29 ноября 2009, http://www.kremlin.ru/news/6152.然而,美歐對俄的倡議嗤之以鼻,不屑一顧??梢哉f,今日烏克蘭危機給歐洲安全帶來的巨大風險,在很大程度上,是美歐這種“高傲”、“冷漠”和“自以為是”導致的結果。

      當下,美歐俄各大勢力都在圍繞烏克蘭的未來走向躍躍欲試,各施拳腳,輿論戰(zhàn)、心理戰(zhàn)、經濟戰(zhàn)同時開打,熱鬧非凡。但如果撥開重重迷霧,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實美歐俄在烏克蘭問題上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美國固守“民主和平論”和“美國治下的和平”的思想藩籬,一味鼓動烏“民主革命”,毫不顧及烏地緣環(huán)境、歷史傳統、民眾心理和現實利益。在俄武力示強后,美國實際上色厲內荏,不可能為烏而與俄大打出手;歐盟盡管因其發(fā)展水平、治理模式、生活方式等“軟實力”而對烏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但內部問題纏身、決策過程復雜以及同俄剪不斷、理還亂的經濟、安全關系讓它在烏克蘭問題上瞻前顧后,“根本無意為了一個在可預見的未來內不足以強大到加入歐盟的國家而與俄對抗”①Ian Bremmer,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Ukraine?” Feb.19, 2014, http://time.com/8626/what-you-should-know-about-ukraine/.;俄羅斯雖然戰(zhàn)略意志堅定,且善于利用軍事優(yōu)勢、經濟和傳統人文聯系對烏“一劍封喉”,但“硬實力太硬,軟實力太軟”、發(fā)展模式缺乏吸引力等諸多弱點確實很難讓大多數烏克蘭人對其心向往之。這些大國的兩難困境疊加的結果很可能是,烏克蘭始終處于難堪的夾縫當中。更為重要的是,圍繞烏克蘭局勢形成的僵局,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無極世界”和“零國集團”(G0)的風險。在這樣的世界里,不會再有影響力超群的力量中心,受幾十個擁有并運用不同力量的行為主體控制的世界,很有可能變成一口“沸滾大鍋”,沒有任何單一國家或國家聯盟擁有政治和經濟實力來推動一項國際議程。

      俄羅斯接納克里米亞加入俄聯邦以后,歐盟和美國迅速啟動了針對俄羅斯的多項制裁措施,俄羅斯與西方關系全面倒退,因此有很多人擔心“冷戰(zhàn)”重新降臨。但筆者認為,烏克蘭危機并不意味著會出現“新冷戰(zhàn)”。這是由于“冷戰(zhàn)”是有著其特定含義的,它是指在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在意識形態(tài)上尖銳的對立,在軍事上進行激烈抗衡,在經濟上相互隔離的狀態(tài)。當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特別在西方占據強勢地位的情況下,俄羅斯與西方不太可能展開新的“冷戰(zhàn)”,更不會發(fā)生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但是毫無疑問,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在未來一個時期將會急劇惡化。美國會重新看待俄羅斯的作用,調整在歐洲的戰(zhàn)略部署,俄羅斯和北約的緊張關系會持續(xù)幾年時間。

      三、國際秩序與議事日程:不會因烏克蘭危機而改變

      雖然俄羅斯以極端強硬的方式再次展現了自己的“硬實力”并取得了克里米亞,但這并不意味著現行國際秩序遭到了根本性顛覆,也不意味著“克里米亞模式”會在今后的國際事務中隨意被加以復制。盡管美歐不可能因為烏克蘭而與俄羅斯發(fā)生大規(guī)模軍事沖突,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不會對俄羅斯挑戰(zhàn)國際秩序的行為等閑視之,西方會充分利用所掌握的國際政治和世界經濟的主導權對俄羅斯施以顏色。相比之下,倒是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大為受損,多年來融入既有國際秩序的努力有可能付諸東流,并且面臨在現行國際體系中被進一步邊緣化的危險,特別是俄羅斯經濟可能在不斷升級的制裁中遭受重創(chuàng)。

      目前,俄羅斯已事實上被踢出了八國集團(G8)。盡管金融危機之后,七國集團(G7)的影響力與其巔峰時期相比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其功能已在很大程度上被二十國集團(G20)所取代,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仍是西方發(fā)達工業(yè)國家就國際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和達成共識的重要平臺,對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仍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俄羅斯曾經為加入這個“富國俱樂部”不遺余力,甚至曾一度被排除在經濟議題討論之外也在所不惜。然而今天,俄羅斯不僅不會再與這些雖呈現頹勢、但依然發(fā)達的國家同臺共議國際大事,而且連加入“經合組織”也不可能了。

      在思考西方與俄羅斯之間制裁與反制裁的博弈時,不僅要考慮“相互依賴”的因素,還要考慮“相對受損”的問題。盡管俄羅斯對美歐的制裁嗤之以鼻,并威脅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但自身經濟的缺陷、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劣勢地位決定了俄將是這場比賽的失利者。盡管目前西方的制裁還只是指向俄個別官員、商人和企業(yè),而不是金融或者能源等特定的經濟領域,但“實際上,一旦你被點名,你就與國際金融系統絕緣了。而且,這些制裁措施不僅施加于像亞庫寧這樣的個人,還施加于他們控制的實體。Rossiya銀行也成為制裁對象。所以,它不能再與任何銀行開展以美元計價的業(yè)務,不能與在美國做生意的任何實體進行交易。而新一輪制裁進一步收緊了套索,因為俄羅斯的金融和能源企業(yè)正成為下一個目標。這意味著他們開展國際業(yè)務的能力將被大大削弱。事情并未就此而止。由于對俄制裁是逐步升級的,沒人能確切地知道誰將出現在下一個制裁名單上。因此,整個俄羅斯經濟被孤立,隔離效果比傳統的制裁方法好很多。被禁止的不是具體的活動,而是金融關系本身。其結果是俄羅斯企業(yè)無法獲得貸款,并且不得不取消公開募股。自從危機開始以來,俄羅斯政府被迫取消兩次國債拍賣。這加快了資本外逃,使盧布承壓,導致通貨膨脹,同時限制了對俄投資,并拉低了收入。”①Greg Satell, “Here’s How Obama’s Russia Sanctions Will Destroy Vladimir Putin,” http://www.forbes.com/sites/gregsatell/2014/04/28/heres-how-obamas-sanctions-will-destroy-vladimir-putin/.

      俄羅斯已不可能像蘇聯那樣孤立于全球市場之外。西方在全球經濟中的強勢地位、俄羅斯畸形的經濟結構及其對歐美資金、市場的依賴使俄羅斯在西方的制裁之下面臨四大風險。

      一是債務風險。盡管近年來俄政府采取各種措施降低政府外債規(guī)模(目前只有634億美元),但由于企業(yè)外債迅速增長,俄外債總額已由2012年初的5388億美元上漲至2014年年初的7320美元,遠遠超過其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令人記憶猶新的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初起之時,普京和梅德韋杰夫曾因俄擁有巨額外匯儲備而放言俄是“世界經濟危機中的安全島”,但他們萬沒想到,巨額外匯儲備并未成為俄抵御金融危機沖擊的“防波堤”,2009年俄GDP跌幅達7.9%,是G8和G20國家中跌幅最大的。當下,外債高企是俄經濟面臨的重要風險。隨著國際主要評級機構將俄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俄償債能力受到質疑,國家外債停發(fā),貸款成本陡升。與此同時,由于對俄市場預期消極和對政治前景擔憂,大量資金正加速從俄外流。2012年俄資金外流546億美元,2013年增至627億美元。俄羅斯財政部長稱,今年第一季度俄羅斯資金外流規(guī)模約510億美元。而歐洲央行則認為,自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以來,俄羅斯資金外流規(guī)模估計高達2200億美元。毫無疑問,大量資金外流將使俄經濟嚴重“失血”。

      二是金融風險。在美歐的金融霸權面前,俄的金融安全體系十分脆弱。3月1日,俄聯邦委員會批準了普京總統關于在克里米亞運用俄武裝力量的申請。3月3日星期一,俄股市和匯市剛剛開盤便大幅下跌,莫斯科股指在一個交易日內便下挫10.8%,市值蒸發(fā)近600億美元。截至3月24日,莫斯科銀行間交易所指數跌幅較年初已達13.7%,俄羅斯交易系統指數跌幅達21.6%,而盧布對美元和歐元的匯率分別下跌10.7%和9.7%。隨著美歐對俄制裁名單出爐,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公司、俄羅斯石油公司、諾瓦泰克公司、俄羅斯電信集團、俄羅斯儲蓄銀行等大型企業(yè)股價大幅下跌,其中諾瓦泰克公司市值在一個交易日內下跌8.6%、資產減少273億美元,而俄羅斯石油公司年初以來市值已縮水7.6%。今年初以來,“俄羅斯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79個基點,達9.7%。像這樣的利率攀升,令俄羅斯企業(yè)更加難以貸得起款。俄羅斯政府最近取消了一場國債拍賣,因為投資者興趣寥寥。美國財政部的資料顯示,俄羅斯企業(yè)債券發(fā)行較一年前減少70%,有些公司難以籌措到資金。4月25日,標普將俄羅斯的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BBB-,為投資級別中的最低檔。今年以來,俄羅斯股市的表現是新興國家中最糟糕的,下跌20.8%。投資者紛紛看跌。”①Kenneth Rapoza, “Washington Deepens Russia Sanctions, Energy Sector Now In Crosshairs,”http://www.forbes.com/sites/kenrapoza/2014/04/28/washington-deepens-russia-sanctions-energy-sector-now-in-crosshairs/.

      三是投資風險。俄羅斯經濟發(fā)展高度依賴西方投資。截至2013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3841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1260億美元、證券投資56.9億美元、其他投資2523億美元。在這四項指標中,美歐國家所占比重基本都接近或超過七成。而俄的對外投資也主要集中在西方國家。截至2013年底,俄累計對外投資1764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為1260億美元,這些資金主要流向了英屬維爾京群島、美國、英國、塞浦路斯、瑞士和荷蘭??梢韵胂?,一旦美歐對俄實施金融制裁,俄不但海外引資困難,在外國的投資也將面臨巨大風險。

      四是能源風險。俄羅斯經濟高度依賴油氣出口,目前油氣出口收入約占俄GDP的10%和預算收入的50%。歐盟是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俄歐雙邊貿易額4175億美元,占俄外貿總額的49.4%,而油氣出口占俄對歐盟出口比重超過70%。盡管俄歐在能源領域相互依賴,但美國“頁巖氣革命”所引發(fā)的全球能源市場變化已經給了歐盟另外的選擇和更大的機動空間。隨著中東北非大量液化天然氣(LNG)的涌入,歐洲國家未來兩三年可以減少從俄羅斯20%-40%的天然氣進口。如果美國釋放石油戰(zhàn)略儲備并勸說沙特等海灣國家擴大石油生產,歐盟有可能從俄減少20%的石油進口,這將使俄每年減少300億美元的石油出口收入。近日,奧巴馬總統還宣布美國將加速頁巖氣和液化氣對歐出口,未來還可能取消石油出口禁令,這將對俄的油氣出口形成更嚴重的沖擊。

      當前的國際秩序與國際規(guī)則仍主要是由西方所主導,大國戰(zhàn)略競爭是綜合國力的“全能比賽”而非僅依靠武力的“單項比賽”,因此可以說,俄羅斯雖然得到了克里米亞,但失去的更多。美歐的制裁一方面將在經濟上給俄羅斯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另一方面將使俄逐漸被甩到現行國際秩序的邊緣位置,其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將進一步縮小。

      在烏克蘭危機之后,有很多人認為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將進行重大調整,歐洲和中東將重回美國全球議事日程的核心。但筆者認為,烏克蘭危機盡管迫使美國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重申其對歐洲盟友的安全承諾,但不會對其“亞太再平衡”政策產生實質性影響。因為在美國決策者眼中,今日的俄羅斯充其量只是一個地區(qū)性強國而不是全球性大國,不可能對美國的全球性霸權構成實質性挑戰(zhàn)。正因為如此,在2014年4月的東亞四國之行中,美國總統奧巴馬著力強化了與日本、菲律賓的軍事同盟關系,美日之間有關TPP的談判也加速推進,其目的是要在亞太地區(qū)構建對其有利的地區(qū)秩序。為了讓“亞太再平衡”從政策層面上升到法律層面,美國國會眾議院兩名議員4月29日甚至提出“亞太地區(qū)優(yōu)先法案”,希望借此加強美國對亞太地區(qū)的重視,“增強維持地區(qū)和平與繁榮所需要的能力”。

      四、帝國之后:“后遺癥”何時治愈?

      從學理角度看,帝國研究是理解俄羅斯的一個重要視角、分析“后蘇聯空間”問題的重要路徑。但不幸的是,在蘇聯解體已經20多年的今天,“分析家和決策者還是往往忽略原蘇東地區(qū)的政治動亂的帝國根源,很少有人認識到原蘇聯地區(qū)出現的大多數沖突是由于帝國崩潰后直接導致的解凍引起的?!雹貯riel Cohe, Russian lmperialism, Greenwood: Praeger Publishers, 1998, p.165.其實,如果我們“能從蘇俄帝國的角度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勢必能對當今俄羅斯的現狀和將來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更深刻的了解”。②饒淑瑩:《世紀之交的帝國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7屆博士論文,第205頁。

      “帝國主義國家是指那些通過各種可能的手段來強化自身權力和影響的國家。帝國主義國家的出發(fā)點是實力,但又不是實力本身,而是指實力相對于周邊環(huán)境的關系。尤其是鄰國的弱小往往成為推動和促成帝國和帝國主義產生的因素。鄰國的不發(fā)達和虛弱自遠古時期到當今時代都在造就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國家的特點是將掌權者的法令和秩序、經濟模式和文化擴大到被占領的地區(qū)?!雹踇芬蘭]阿爾伯·雍杜寧:《俄羅斯帝國的復蘇》,倪曉京譯,國防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頁。從這一角度看,沙俄是一個帝國,蘇聯同樣是一個帝國。目前的烏克蘭危機恰恰是蘇聯帝國崩潰“后遺癥”的再次發(fā)作。它表明,盡管蘇聯解體已經20多年,但其余波仍未平息。在昔日15個加盟共和國構建新的民族國家以及新地區(qū)秩序形成的過程中,傳統帝國結構的殘余不僅沒有完全消除反而仍在作祟。新獨立國家構建民族自覺、維護主權獨立的努力以及融入全球化的追求,同“帝國之后”留下的歷史記憶、民族矛盾、“被凍結的沖突”以及“重新一體化”進程相互摻雜,共同作用于“后蘇聯空間”的走向,而這也意味著未來這一地區(qū)仍將充滿不確定性。

      如果從帝國研究的角度來審視今天的“后蘇聯空間”,有三個問題必須加以探討:一是昔日的宗主國——俄羅斯的戰(zhàn)略與走向;二是像烏克蘭這樣過去的附屬國能否取得真正的獨立并與外部世界建立起正常的關系;三是在后蘇聯空間能否建立起一種和平、穩(wěn)定的地區(qū)秩序。

      在1989-1991年蘇聯大廈將傾之際,俄羅斯對待昔日的“小兄弟們”完全是“甩包袱”的心態(tài),認為在蘇聯70年的共同命運中,俄羅斯充當 “奶?!惫B(yǎng)著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生存和發(fā)展,結果自己卻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受到拖累。因此,當時的俄羅斯對其他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傾向采取了默認甚至是鼓勵的態(tài)度。隨著普京執(zhí)政后國力的恢復,俄羅斯的大國雄心重新點燃,并試圖在“后蘇聯空間”發(fā)揮主導性作用。但是,如果俄羅斯為實現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提升外交與軍事實力的目標是以犧牲他國為代價,那就會再次走上帝國主義的道路。①阿爾伯·雍杜寧:《俄羅斯帝國的復蘇》,第32頁。因此近年來,無論是在俄羅斯的主觀意愿里,還是在其他原蘇聯國家的現實感受里,有一個疑問始終揮之不去,那就是俄羅斯究竟在后蘇聯空間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是平等而有吸引力的伙伴,還是昔日的“家長”或者“宗主”?

      在3月18日關于將克里米亞納入俄羅斯聯邦的講話中,普京集中表達了對蘇聯解體之后俄羅斯受到西方歧視、壓制以及“雙重標準”的不滿。②Обраще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18 марта 2014, http://www.kremlin.ru/transcripts/20603.在俄羅斯看來,北約東擴和歐盟的“東部伙伴關系計劃”極大地觸犯了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但與俄羅斯的感受不同的是,由于在“后蘇聯空間”存在著諸如納卡問題、德涅斯特河左岸問題等“被凍結的沖突”,一些原蘇聯國家與俄羅斯的邊界也未最終劃定,因而很多原蘇聯國家都將2008年俄格戰(zhàn)爭后的阿布哈茲、南奧塞梯以及今日的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東部危機視為俄羅斯“復仇主義”和“領土收復主義”的后果,擔心類似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就連俄羅斯希望烏克蘭效仿的芬蘭,也擔心“隨著自身的強大,俄羅斯開始像原來那樣更趨向于用軍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③阿爾伯·雍杜寧:《俄羅斯帝國的復蘇》,第121頁。,甚至對長期奉行的“中立政策”產生質疑并進而提出了加入北約的設想。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大英帝國逐漸崩解,各殖民地爭相獨立。20世紀20年代,英國開始考慮放寬政策,允許各殖民地自主。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令》,創(chuàng)設“英聯邦”(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要求其成員國基于共同的歷史背景彼此獨立但維持自由平等的關系。1949年,英聯邦又易名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并繼續(xù)象征性地維系著英國與原殖民地國家的松散關系。在蘇聯解體之后,獨聯體也成為原蘇聯國家處理“離婚”事宜、維系傳統聯系的平臺。2012年普京提出分四步建設歐亞聯盟的設想:第一步是通過建立歐亞經濟共同體來推動經濟一體化進程,第二步是在歐亞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內部建立俄白哈三國關稅同盟,第三步是在關稅同盟的基礎上建立起統一經濟空間,最后一步是將統一經濟空間發(fā)展成為歐亞經濟聯盟,隨后再進行政治一體化進程,從而建立起涵蓋經濟、政治與軍事三位一體的歐亞聯盟。然而,俄羅斯恢復主導地位的設想與其他國家維護主權獨立的努力之間卻存在著巨大落差。

      烏克蘭危機之后,俄羅斯仍會繼續(xù)推動“歐亞一體化”進程,但是這一進程會受到幾個因素的沖擊。第一,由于俄羅斯受到西方的制裁,其自身經濟增長將出現滑坡,今年GDP可能會是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如果這樣,俄羅斯的經濟吸引力、向外擴張的能力都呈現下降趨勢。第二,“關稅同盟”成立以后,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之間存在很多利益糾葛。俄羅斯的工業(yè)制成品、金融行業(yè)向哈薩克斯坦市場不斷涌入,客觀上沖擊了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提出的2050年戰(zhàn)略實施及振興自身現代化產業(yè)的努力。今年初哈薩克斯坦貨幣貶值很大程度是俄羅斯盧布貶值的后果。而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石油關稅”問題上也存在不小的利益摩擦。第三,在制度設計方面,“關稅同盟”實現了成員國間商品的自由流通,但是由于三國之間貨幣沒有統一,因而很可能由于匯率的差距而出現貿易戰(zhàn)或貨幣戰(zhàn)。普京希望搞統一貨幣,但是哈薩克斯坦堅決反對。如果現實的利益糾葛和制度設計上的缺陷得不到解決,將極大地遲滯“歐亞一體化”的步伐。第四,一體化進程的內在動力在于各成員國對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追求,而其發(fā)展速度取決于核心國家發(fā)展模式的吸引力及其為其他成員國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但在俄羅斯經濟發(fā)展模式因日益落伍于世界發(fā)展大潮而缺乏吸引力,實力不足又使其難以向其他成員國提供迫切需要的資金、市場、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情況下,歐亞一體化的前景確實不容樂觀。

      五、結 語

      烏克蘭危機是冷戰(zhàn)結束以來國際體系演變的重大事件,將對歐洲安全結構、歐亞地區(qū)發(fā)展乃至世界戰(zhàn)略格局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今天,烏克蘭危機仍處于不斷的演化之中,目前還無法對其結局做出最終判斷。但基于對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經驗、教訓的思考以及對未來世界發(fā)展大勢的展望,可以對烏克蘭危機的演變進行一些初步的總結。

      此次的烏克蘭事件是其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又一次結構性危機。目前,烏克蘭政府和政治精英面臨的問題很多,包括恢復國內秩序、擺脫經濟危機,通過公開、透明、平衡的總統大選和之后的憲政改革形成一個符合烏克蘭國情的政治體制,進一步確定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向。烏克蘭的獨立、穩(wěn)定和發(fā)展最終要取決于自己,取決于本國的政治精英能否擔負起國家復興與發(fā)展的政治責任,取決于國內不同族群之間能否克服分歧、構建起統一的民族認同。

      對于在烏克蘭有著不同地緣政治利益訴求的大國而言,能否表現出政治智慧和外交藝術,就烏克蘭的主權獨立以及國際地位達成妥協,從而走出傳統的“零和博弈”和“安全困境”,避免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20年危機”的覆轍是關乎歐洲安全能否得以保障的重大問題。對于美歐而言,究竟如何看待俄羅斯在歐洲安全中的地位與角色,是繼續(xù)以“勝利者”的心態(tài)來對待俄羅斯而不顧及其感受,還是尋求合適的方式讓俄羅斯在歐洲安全體系中發(fā)揮更具建設性的作用?對于俄羅斯而言,如何讓自己的“強國復興”雄心不被西方和其他原蘇聯國家視為“帝國野心的復活”,不僅決定著這些國家與俄羅斯關系的走向,更關系到俄羅斯未來的發(fā)展前景。俄羅斯與西方關系的未來不取決于任何單獨一方,而是雙向的互動?!岸砹_斯的將來將會嚴重依賴于這個全球秩序的本質和穩(wěn)定,即它能夠給一個衰弱的、失敗的俄國帶來何種益處、限制和誘惑。”①Dominic Lieven, Empire: The Russian Empire and Its Rivals,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2, p.410.

      對于“后蘇聯空間”來說,如何在“帝國之后”避免“被凍結的沖突”激活并進而構建起一種平等、穩(wěn)定、健康的地區(qū)秩序尤為重要。以研究俄羅斯帝國興衰而著名的多米尼克·列文曾預言,“我們應該慶幸蘇聯是以相對和平的方式解體的,但變遷的進程在原蘇聯地區(qū)遠未完成。也許在大部分地區(qū)這種進程永遠不可能完成,這些地區(qū)可能有幾十年的時間都處在貧窮、暴力和動蕩之中。在恢復政治和經濟力量的同時面臨帝國后的問題,這給俄羅斯人和非俄羅斯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解救的方法當然不可能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或任何其他的外來力量”,②Ibid.而應是這一地區(qū)的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歡
      烏克蘭俄羅斯
      烏克蘭當地民眾撤離
      俄羅斯貓展
      150萬烏克蘭難民涌入鄰國
      聯合國就烏克蘭局勢召開緊急會議
      失控的烏克蘭
      另辟蹊徑
      先救誰——原載俄羅斯漫畫網▲
      同舟共濟
      嚴防死守
      新摩登時代
      金湖县| 天门市| 阜城县| 吴江市| 西宁市| 应用必备| 定远县| 宜城市| 繁峙县| 凤阳县| 青阳县| 黔江区| 文昌市| 娄烦县| 中江县| 张家界市| 鹤壁市| 庐江县| 宁陵县| 芦溪县| 永清县| 宁陵县| 苏尼特左旗| 富顺县| 延津县| 枣强县| 彭阳县| 崇信县| 柳州市| 连州市| 陆河县| 勐海县| 沙湾县| 八宿县| 外汇| 将乐县| 高陵县| 治县。| 莫力| 新泰市| 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