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曼
(皖西學院,安徽 六安 237012)
習近平在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時的演講中指出:“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贝髮W生是當代中國青年中的佼佼者,既是中國夢的詮釋者和傳播者,又是中國夢的實踐者和實現者。所以,大學生必須充分認識中國夢與中國、中國夢與中華民族、中國夢與每一個中國人之間的關系,才能充分認識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大學生只有用中國夢點燃自己心中的希望之火,才能成為中國夢的詮釋者、傳播者、實踐者和實現者,才能使中國夢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事實,才能夢想成真。
中國夢應是大學生心中的夢,用中國夢點燃大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是大學生踐行中國夢的第一步。點燃心中之火,就是喚醒心中的希望,就是激發(fā)生命的激情和活力??鬃釉唬骸鞍笥谛乃?。”[1]我們可以說:“青年莫重于志高?!鼻嗄耆酥允艿饺藗兊馁澷p,就是因為青年人心中有一股強烈的追求上進的力量,而這股追求上進的力量,即為大學生的心中之火——希望之火,生命之火,活力之火,為大學生注入了不斷追求上進的志氣。老年人之所以闖勁不足,皆因生命之火、希望之火、活力之火漸趨微弱、接近熄滅,雄心壯志墮也。
那么,中國夢點燃了大學生心中哪些希望之火呢?
首先,中國夢點燃了大學生心中的信仰之火。由于受到價值多元化和西方資產階級價值觀的影響,一段時間民族虛無主義思想作祟,使得一部分大學生理想動搖、信念缺失、信仰危機,對“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的信念產生懷疑。這種懷疑主要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懷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使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嗎?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中國夢,超越了制度之爭、主義之爭,把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中國人的共同利益,作為中國夢的核心內容提了出來。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期盼?!盵2]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有三個關鍵詞值得注意。第一個關鍵詞是“幾代人的夙愿”。習近平指出:“這個夢,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從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到人民領袖毛澤東;從辛亥革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推翻壓在中國人頭上的三座大山,到香港、澳門回歸;無一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個部分、一個步驟、一個里程碑。第二個關鍵詞是“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習近平指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這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著那一個共同的‘中國夢’而共同努力。”[2]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意味著中國人要“自強不息,前仆后繼,艱苦奮斗,勇往直前”,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到在朝鮮戰(zhàn)場上為保家衛(wèi)國而壯烈犧性的黃繼光、邱少云,從血戰(zhàn)臺兒莊,到平型關大捷,從堅貞不屈的方志敏,到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哪一個不是為了民族解放、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第三個關鍵詞是“中國夢是大家的夢”。習近平指出:“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你有夢,我有夢,每一個美好夢想的實現就寓意著大的‘中國夢’正在實現?!盵2]這說明,中國夢是與每一個中國人的個人的夢想聯系在一起的,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是有機統一的,而不是互相割裂的,更不是相互對立的。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就是為實現自我夢想而奮斗。
這三個關鍵詞,讓我們當代中國大學生充分認識到:第一,實現中國夢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共同責任,我們要毫不猶豫地把實現中國夢當作自己終身奮斗的崇高責任來實現;第二,在前人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果實的基礎上,我們要義不容辭地把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大大推進;第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理想,更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理想,實現中國夢是我們的不懈追求,更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崇高信仰。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成千成萬的先烈,為著人民的利益,在我們的前頭英勇地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3]
其次,中國夢點燃了大學生心中的事業(yè)之火。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但僅有理想、信念和信仰還不夠,還要將理想、信念和信仰變?yōu)楝F實。所以,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最終都要通過自己所建樹的事業(yè)來體現,也就是說做人之好要體現在做好事之中,否則,理想、信念和信仰便都成了光開花不結果的虛妄之想了。我們知道,中國人要有夢想,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夢想之中,還要通過艱苦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奮斗,將夢想變成現實才是偉大的值得贊揚的事業(yè)。所以,中國夢在點燃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之火的同時,也點燃了大學生心中的事業(yè)之火,從而激發(fā)起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工作熱情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
那么,中國夢點燃了大學生哪些方面的事業(yè)之火呢?首先,大學生必須把實現中國夢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yè)來追求。在學習中國夢的過程中,大學生明白了中國夢是中國人的復興夢、富強夢、幸福夢,而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的富強、中國人民的幸福,就得興教育、強科學、固國防、重實業(yè)、重民生,而這一切都是人民的事業(yè),都是中國人通過自己辛勤的職業(yè)勞動而建樹的事業(yè),也可以說,只有將中國夢化為各行各業(yè)勞動人民的事業(yè)夢,讓人們在追求事業(yè)中為實現中國夢而踏踏實實地奮斗,才可能夢想成真。對于當代中國大學生來說,實現中國夢是將自己的事業(yè),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一部分去思考、去追求、去奮斗,實現中國夢才是具體的、可行的、夢想成真的。其次,大學生要為追求實現中國夢的事業(yè)而勤奮學習。我們知道,夢想成真的唯一途經是勤奮工作,努力奮斗?!翱照務`國,實干興邦?!盵2]僅靠喊口號、表決心、掛標語,是不能夢想成真的。對于大學生來說,首要的任務是要出色地完成大學學業(yè),努力將自己鍛造成合格的大學生。因為大學四年(或五年)將為今后一生的工作打基礎,沒有大學四年學業(yè)上的“博學”,很難有今后一生的工作中“創(chuàng)新”。正如孫中山所說:“學問為立國之本,東西各國之文明,皆由學問購來?!庇终f:“世界進化,隨學問為轉移。自有人類以來,必有專門名家發(fā)明各種專門學說,然后有各種政治、實業(yè)之天然進化?!盵4]今天大學生應學習之學問,不僅僅是哲學社會科學,更應包括自然科學各學科、各領域和各種應用技術,凡社會建設和人類事業(yè)發(fā)展所需要的一切知識、技能,都是在校大學生所要認真學習的,不僅僅是學習,還要創(chuàng)造發(fā)明,攀登世界科學高峰。
再次,中國夢點燃了大學生心中的生活之火。理想、信念,最終都要歸結到生活中來。理想是生活的目標,信念是生活的方向,希望是生命的火炬,無希望,理想信念都歸于沉寂。希望是什么?希望是夢,理想、信念、信仰也是夢,但這一切都可歸結為人生的生活之夢。生活中有夢就有希望,生活中有夢就有奔頭。有夢的人無論做什么,都信心十足,都百折不撓,都勇往直前。無希望、無追求,便心如死灰,即使活著,也會如行尸走肉一般,無生機,無活力,無靈魂。中國夢是點燃大學生事業(yè)夢的火炬,亦是點燃大學生生活夢的火炬,更是讓大學生生命之火熊熊燃燒的燃料之源。第一,中國夢增強了大學生的生活自信心,這種自信心來自于大學生對未來生活意義和價值的理解,來自于大學生對自己歷史使命的認同,來自于大學生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從對中國夢的研究認知中,大學生既看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亦看到了未來中國人民的幸福生活,在自己追求中國夢的實踐過程中,既體驗到了夢想成真的自豪感,更增強了追求夢想實現夢想的自信心。從而,在樹立自信心的同時,增強了百折不撓的生活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生活勇氣。第二,中國夢增強了大學生生活中的自強。自強是一種自我錘煉、自我淬火、自我蛻變的過程。大學生之所以能自強,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中國夢、追求中國夢、實踐中國夢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知識的欠缺、能力的薄弱、視野的狹窄、境界的低下,與實現中國夢的要求差踞很大,于是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愿望,要求迅速充實自己、豐滿自己、超越自己。這便是自我錘煉、自我淬火、自我蛻變的開始。大學生知道,自我錘煉、自我淬火、自我蛻變是需要擴大知識面的,但是僅僅擴大知識面是不夠的,還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打開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經驗?!盵5]“中國的知識青年們和學生青年們,一定要到工農群眾中去,把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農大眾,動員起來,組織起來?!盵3]“知識分子如果不和工農民眾相結合,則將一事無成?!盵3]毛澤東的話沒有過時,今天的大學生,只有在實現中國夢的社會實踐中摸爬滾打,誠心誠意為廣大工農群眾服務,才可能將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才可能將“能說”和“會做”結合起來,才可能真正使自己堅強起來、壯大起來,才可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第三,中國夢增強了大學生的自律精神。自律精神是一種理性的主體精神。大學生的自律,既來自知識的積累,又來自對自身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的認同。當代中國大學生的自律精神應是主人翁所具有的責任心的表現。在學習中國夢、追求中國夢和實踐中國夢的過程中,大學生逐漸認識到了自己身上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歷史責任,更認識到了自己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主人翁地位。于是,崇高的使命感和主人公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我們不再僅僅是一個受教育的大學生了,而是肩負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偉大使命的國家主人。是主人,就得有擔當,有擔當,就得有形象,而支持形象的內核是精神,首先是自律精神。應當說,自律精神的修煉和完善,是完善、健全、高尚人格的最后完成。大學生自律精神的生成,既是自信、自強的順勢發(fā)展,也是自信、自強的必然歸宿。千萬不要把自信、自強、自律割裂開來,它們是一個組織嚴密的邏輯發(fā)展的有機整體,三者共同構成了個人獨立完善的人格。
“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6]因而,中國夢本質上也是實踐的。大學生關于中國夢的實踐分為三個方面:學習中國夢、探索中國夢、實現中國夢。大學生也正是在學習中國夢、探索中國夢和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不斷健康成長。
第一,大學生在學習中國夢的過程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提高認識、提升境界,從而長見識、長才干。所謂學習中國夢,有兩層涵義:一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夢的一系列講話和文章,從中領會中國夢的內涵及精神實質;二是學習中央其他領導同志關于中國夢的講話和文章,閱讀國內外一些理論工作者關于中國夢的研究成果。這個學習是必要的,只有深入學習,才能加深理解,只有學習透徹、理解深入,才能確立信心,建立信仰,才能在思想意識上把實現中國夢當作自己的神圣使命。
學習中國夢的過程也是大學生豐富知識、提升境界、增長才干的過程,因為在學習中國夢的過程中,既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又要了解中國的現實,還要把中國夢同西方一些人的國家夢作比較,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在分辨其異同中,張顯中國夢的特色與個性。其一,學習中國夢,“逼著”自己去廣泛閱讀,追根溯源,條分縷析,在閱讀中擴大眼界、豐富知識、提高認識;其二,學習中國夢,就得了解“美國夢”“法國夢”……是什么?他們與中國夢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其三,是誰第一個提出中國夢的概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的時代背景是什么?為什么現在要提出中國夢?更為重要的是,大學生們在學習中國夢的過程中,統一了認識,增強了信心,從而堅定了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第二,大學生在探索中國夢中,研究歷史,探索未來,開拓新領域,開創(chuàng)新境界。大學生是青年中的知識群體,是探索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大學生在中國夢的探索中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學習中有探索,探索中有學習,嚴格地說,兩者不能截然分開。但是,學習和探索的側重點不同:學習,重在了解、理解和認識,而探索,則重在探尋、開拓和開辟新途徑。學習是探索的前提和基礎,而探索則是對學習的運用、深化和創(chuàng)造。探索是對進路的探索、目標的探索和規(guī)律的探索,也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需要而探索。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盵7]實現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大政方針,因而,對中國夢的探索應是當代中國的急切需要,故而,其探索的激情和動力是飽滿的充足的源源不斷的。
毛澤東主席告誡我們:“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3]在探索中國夢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和使用知識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學習中思考、使用,供思考使用的知識不夠了,再學習,再汲取,再使用,學習引發(fā)使用,使用促進了學習,兩者相互促進,最終使大學在學習使用中不斷提高。大學生探索中國夢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探索中國夢的目標。這一目標既有宏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總目標,又有具體的經濟目標、政治目標、社會目標和文化目標,比如環(huán)境純凈程度的監(jiān)測目標,人的壽命長短的健康目標,人的勞動強度和休閑娛樂之間的比例目標,人的受教育程度及人的自由平等狀況和人際關系和諧度程度的目標等等。這一些目標關系到中國人的幸福旨數,更關系到中國人的價值追求和文化特質。二是探索中國夢的實現途徑。中國夢的實現途徑也是多元綜合的,既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治理途徑,也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途徑,還有繁榮社會主義文化、以文化促發(fā)展的文化建設途徑。無論是政治途徑,還是經濟途徑,無論是文化途徑,還是公民社會建設途徑,都可以用來作為實現中國夢的有效途徑。三是探索實現中國夢的制度保障。中國夢的實現既不是短期行為,中國夢的實現也不是一兩代人的努力就能實現得了的,實現中國夢要幾代人甚至十幾代人的努力方能實現。更何況,社會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中國夢也是在不斷進步和不斷發(fā)展的,要保證中國人對中國夢的不斷探索與不斷實踐,就要有一個制度保障。中國夢指導制度設計和制度建設,制度設計和制度建設又保證了中國夢的實現,中國夢的實現需要中國社會的長治久安,科學的制度設計是保證中國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所以,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8]這條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因而,我們要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我們要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探索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盵9]胡錦濤同志指出:“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盵9]豈但是全黨要有這樣的三個自信?全國人民,乃至每一個中國人,都要有這樣的自信,方可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第三,大學生要在實現中國夢中,承擔起建設者、組織者、保衛(wèi)者和領導者的責任。實現中國夢,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責任。今天的大學生,明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組織者、保衛(wèi)者和領導者,也是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組織者、保衛(wèi)者和領導者。此前談到的學習中國夢、探索中國夢,都是為實現中國夢服務的。正是因為大學生學習在前,探索在先,所以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要承擔起建設者、組織者、保衛(wèi)者和領導者的責任。
作為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大學生今天的學習和探索要為明天的建設服務,不僅僅要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為實現中國夢服務,而且要用已學到的知識和智慧為實現中國夢服務。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不站在科學技術的至高點上,很難實現中國夢,更難以自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學習和探索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和使用高科技產品,努力攀登學術前沿和科技高峰,應是當代中國大學生學習和探索中國夢的第一位的任務。沒有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的大學生,不是合格的大學生;沒有掌握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的大學生,是承擔不起實現中國夢的神圣責任的。
作為實現中國夢的組織者,大學生不能僅僅是技術機器,大學生要了解中國、了解社會、了解人,要學會管理、學會協調、學會堅持。組織的含義是目標、分類、聯系、監(jiān)督。組織者不僅僅知道做什么?誰去做?還要知道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做不好怎么辦?如何控制監(jiān)督?怎樣檢查驗收?這就不是僅有科學技術就能解決得了的。作為組織者,不僅僅只是組織者,同時還是建設者,大學生要擔負起建設者和組織者的雙重角色,就要比只承擔一重角色的人多學習、多付出、多探索、多承擔責任。而這一切,沒有接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人是難以承擔的。因而,大學生在學校學習時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積極培養(yǎng)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保衛(wèi)者,是說我們每一個大學生都要百倍珍惜中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作出的努力,要百倍珍惜前人為實現中國夢而建樹的功勛。建設是重要的,保護同樣重要。保護有三重含義:一是指對已有的成就不容侵犯和毀損,這已有的成就,既包括物質成就,也包括精神成就,還包括制度成就。二是指對已有的計劃方案,或已經實施了的計劃方案,且被事實證明是可行的有價值的計劃方案,不容因人為的因素遭到破壞或中止。三是指保護不僅僅是消極的防破壞,防變更,更應是積極地維護和建設,比如對物質形態(tài)的中華文化瑰寶,我們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要積極地傳承和弘揚。不能讓燦爛的中華文化傳統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湮沒和滅絕。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保護者,是對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精神的保護,是對中華民族的個性和特色的保護,是對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和發(fā)揚光大,是讓我們?yōu)橹畩^斗的夢想具有中國特色,而不是美國夢、歐洲夢、日本夢的照搬或簡單移植。如此看來,作為實現中國夢的保衛(wèi)者,大學生任重道遠,責任重大。
未來實現中國夢的領導者,必然要從現在的在校大學生中產生。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領導者,不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而且要才華出眾、意志堅決。而這些優(yōu)良品質,是要在大學學習期間就要培養(yǎng)出雛形的,是要在青年時代就能嶄露頭角的。所以,有志于將來作實現中國夢的領導者的大學生,要利用在校學習期間鍛煉和培養(yǎng)這方面的品質。當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fā)于卒伍?!盵10]領袖不是天生的,實現中國夢的領導者必然是從中國夢的建設者、組織者、保衛(wèi)者中層層選抜,最后脫穎而出的。欲當領導者,必須先當好建設者、組織者和保衛(wèi)者,也就是說,只有當好了建設者、組織者、保衛(wèi)者,才有資格當領導者,也才能當好領導者。否則,想當領導者的想法只能是空想。
總之,中國夢為大學生點燃的心中的火炬,必然要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發(fā)揮引領作用、鼓舞作用和激勵作用,從而激發(fā)大學生自強不息之志和勇往直前之心,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國夢的過程中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長知識,長才干,長本領,長智慧。大學生也必將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全面發(fā)展,自我實現,健康成長。
[1] 諸子集成(3)[M].上海:上海書店,1986:130.
[2] 習近平.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強調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 繼續(xù)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EB/OL】.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 l/2012-11/30/nw.
[3]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1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橫排袖珍本:999.
[4] 孫中山.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1.
[5] 江澤民.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8] 習近平.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3/17/c_115055434.htm
[9]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0] 諸子集成(5)[M].上海:上海書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