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日本、德國特約記者 蕭達 李珍 青木 ●本報記者 劉暢 劉洋 ●陳一 汪析 王珠珊 “中國敗訴”。昨天在美國、日本和歐洲,這四個字被媒體當做“重大喜訊”來宣布。讓他們開心的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經過兩年權衡,于26日裁定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做法違背WTO相關規(guī)則,中國在保護本國稀土資源的戰(zhàn)役中首戰(zhàn)告負。依照西方慣用說法,稀土是一種發(fā)展高新技術不可或缺的戰(zhàn)略資源,是從智能手機到導彈制導都離不開的“工業(yè)維生素”。然而過去多年,中國卻以僅占全球總儲量23%的儲備向世界供應了95%的稀土產量,不僅價格低得猶如“黃金賣了土豆價”,還有巨大的環(huán)境成本需要付出。而當中國意識到問題嚴重開始限制稀土出口時,美日歐卻表現出焦躁,接連說“不”。WTO26日對他們的袒護令中國輿論感受到當今世界游戲規(guī)則的兇險與不公。官司輸了,接下來怎么辦?這不僅考驗著中國的智慧,也關系到“世界享用中國廉價稀土”的不公平時代能不能結束?!爸卮髣倮绷蠲廊諝W歡呼 “作為貢獻國,中國過去多年滿足了全球對稀土的需求,理應得到各國理解,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為生產稀土付出巨大的環(huán)境代價。發(fā)達國家就算嘴上不說謝,至少心里也該說聲謝?!敝袊⊥翆W會副秘書長張安文27日對《環(huán)球時報》說。 此前一天,世貿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這份報告長達257頁,但核心結論被多家國際媒體歸納為兩方面——專家組認可中方對稀土、鎢、鉬采取的綜合性資源與環(huán)境保護措施,但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以及出口配額管理和分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guī)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中國商務部26日晚發(fā)表聲明,對前者“表示贊賞”,對后者“感到遺憾”。 “這是美國、歐盟和日本取得的重大勝利”,英國《金融時報》說,WTO的裁決受到美日歐貿易官員的歡迎。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表示:“裁決表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從全球市場囤積稀土,而讓其他WTO成員國付出代價?!泵绹Q易代表弗羅曼說,美國制造商為同樣的稀土支付的價格比中國競爭對手高出3倍,“裁決將意味著美國制造業(yè)企業(yè)和工人將能夠公平競爭了”。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茂木敏充27日稱贊WTO全面承認日方主張,“強烈要求中國盡早糾正稀土出口限制”。至于他們?yōu)槭裁催@么高興,《金融時報》說,北京方面2009年出臺稀土出口限制政策,在2011年導致全球稀土價格飆升,部分稀土價格漲幅一度高達500%。 “美國贏得與中國圍繞稀土出口的爭奪”,美國麥克拉齊報系26日說,由于從混合動力汽車電池、智能手機,到平板電視和高質量鋼鐵,稀土在高科技領域的幾乎方方面面都至關重要,而中國的稀土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95%,因此美日歐與中國的稀土貿易爭端可以說影響著當今世界幾乎所有電子設備制造領域。2012年,美國最先向WTO起訴中國,隨后歐盟與日本加入。中國則提出“保護環(huán)境”這一非常西方式的說法來抗辯。而WTO最終站在了美國一邊。 美國《紐約時報》說,北京在此案中希望表明,中國對稀土出口實施配額限制是為保護環(huán)境,但WTO認定中方政策導致稀土對外出口價格高于對內銷售價格,違反WTO非歧視性原則。中方可在未來60天內上訴,預計今夏WTO會做終審裁決,并因此增加美日歐對中國實施經濟制裁的可能。 在美日歐媒體過去多年描述中,坐擁全球最大稀土儲備的中國總像是壟斷資源的“地主”。日本媒體抱怨中國2010年因釣魚島問題大幅減少對日稀土出口,英國《金融時報》宣稱在分配稀土資源時,中國得到了“上帝的垂青”。美國一家網站曾說中國控制稀土“讓我們戴上鐐銬”。美國“科技日報”網26日說,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決定停止代價高昂的開采稀土時,(上接第一版) 中國沒有從眾,決定保持稀土開采與生產,當時中國人看上去很傻,如今,昔日的“愚蠢”卻給了中國一座金礦,今天,稀土的購買者只能任由中國漲價,當他們想要換個賣主,卻發(fā)現沒有別家。大賣家中國,占便宜還是吃虧? 在稀土問題上,中國真是“壟斷資源、隨意提價的惡霸”嗎?顯然不是。 所謂稀土,是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最后17位稀有元素的統(tǒng)稱,而當今稀土的國際貿易,幾乎就是中國向其他國家賣稀土,而主要稀土進口國的稀土應用水平大大高于中國,并且毫不客氣地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等國對稀土的應用優(yōu)勢集中體現在制導、衛(wèi)星、探測、通信、激光等以軍事為先導的高精技術領域。此外,由于不掌握定價權,且出口的都是最原始的初級產品,中國出口稀土曾便宜到每公斤價格僅18元人民幣,而國際市場價格高達1000美元/公斤。按照中國專家的話說,中國把金子賣出了土豆價。 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對《環(huán)球時報》說,稀土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挖光賤賣了自己的資源,今后再從別人那里買就不會是這個價格了。2009年,中國開始調整稀土出口政策。 2010年6月,美日歐對“中國壟斷稀土”的焦躁達到高潮時,《環(huán)球時報》記者曾赴世界最大的稀土礦、位于內蒙古包頭市的白云鄂博采訪。在那里既感受到“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的優(yōu)勢,又實地看到稀土開采對環(huán)境帶來的巨大傷害。記者在當地看到一個面積約11平方公里的尾礦壩,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工湖,許多尾礦水和周圍一些稀土大廠的污水排入湖中,不僅威脅周圍環(huán)境,天干風強時還有放射性揚塵,湖中廢水外滲又造成周圍土地鹽堿化。湖水周圍多個村莊因此被迫外遷。 《紐約時報》26日說,中國政府在申訴時強調了上述環(huán)境影響,展示了因稀土生產“傷痕累累的土地”,中方同時希望外國稀土企業(yè)能夠到中國境內設廠,增加中方就業(yè)并向中方轉讓技術。但批評者認為,中國是借壟斷逼迫外國企業(yè)就范。瑞士《新蘇黎世報》27日在報道WTO的一審裁決時替中國說了句公道話,文章說,做出裁決的工作組是由美國、日本和歐盟共同建立的,一名小組成員表示,中國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是合情合理的。 “我們需要的東西中國必須足量出售,中國需要的東西我們有權不賣,這種邏輯難道就是世界貿易法則嗎?”談及美日歐到WTO狀告中國稀土壟斷,一名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的中國稀土業(yè)內人士反應很強烈。不過中國專家說,按照中國當年的入世承諾,中國可以對80多個稅號的產品征收出口關稅,但稀土并不在可以征稅的范圍內,中方對稀土出口征稅確實違背了入世承諾,這或多或少與十多年前人們尚未意識到稀土資源的重要性有關。中國援引關貿總協定第20條中“保護可用盡自然資源例外條款”來抗辯,并主張中方措施符合世貿組織倡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但抗辯并未得到WTO專家組報告的支持?!耙粚彙陛斄耍酉聛碓趺崔k? “不讓我們出口征稅,我們少出口些稀土不就完了?”這是一些對稀土產業(yè)不太熟悉的人聽聞WTO裁決后的反應。在專家看來,事情并非如此簡單。 周世儉說,WTO 認可中國對稀土、鎢、鉬相關產品采取自愿和環(huán)保措施,但我們的問題出在稀土產品對內銷售價格與對外出口價格存在差距,這一點給了美日歐起訴的口實。但中國對本國稀土資源的保護顯然是必須的。2012年中國有關部門回應美歐提出稀土訴訟時曾表示,中國稀土資源占全球總量的36.4%,而短短兩年后,這一說法變成了中國僅占世界儲量的23%。周世儉說,中國稀土問題的根源在于產業(yè)自身積弊,中國過去兩年集中整頓稀土全產業(yè)鏈,下調了出口配額,卻出現配額用不完的奇怪情況,說明其他的都通過走私外流了,且走私價格非常低。一些企業(yè)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也未必愿意支持減少對外稀土出口。他說,中國現在需要做的是征收資源稅和環(huán)境稅,這樣稀土價格自然就上漲了,“我們只有從源頭做起,才能做到誰也告不倒”。 27日,西方媒體大多相信中國會按時提出上訴,《紐約時報》說,即使中國上訴了,WTO也未必會改判。但美國“科技日報”網說,對美日歐來說,終審勝訴后如中方不低頭,到底該怎么制裁中國且能不傷害自己是個大難題。 美國《外交政策》說,WTO裁定公布后,奧巴馬政府迅速歡呼,但白宮不該這么早開香檳慶祝,因為這勝利可能讓美國付出巨大代價。文章說,WTO裁定一國不能限制在全球范圍內有巨大需求的原材料出口,尤其不能借此政策打壓外國企業(yè)??扇绻选跋⊥痢睋Q成“天然氣”,“中國企業(yè)”換成“美國企業(yè)”,華盛頓就會發(fā)現,自己未來也將受制于此項裁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