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報》3月31日文章,原題:中國石油戰(zhàn)略的經驗 中國或許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其人均GDP是6000美元,僅為美國的12%。即便以目前的高速增長發(fā)展,中國人仍需要50年才能享有與美國人一樣的生活標準。維持必要增長以實現(xiàn)人均重大增長,并非易事,特別是驅動增長所需的能源資源正大大減少。比如說石油。目前全世界有1.5萬億桶已探明石油儲量,全球每年消耗320億桶。以這樣的速度,世界45年左右將把石油用光。
認為能源瓶頸將阻止中國追求高生活標準的看法是錯誤的。中國面臨的真正挑戰(zhàn)是要減少對化石燃料和石油的依賴——迄今驅動其增長的能源,轉向可再生能源技術的同時繼續(xù)保持增長。中國能否取得必要的技術創(chuàng)新,以擺脫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呢?迄今,中國在降低對化石燃料和石油的依賴方面已取得巨大進展,這主要是北京深謀遠慮的結果。
過去5至10年,資源密集型經濟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自2006年以來,中國成功降低了其經濟能源強度(單位GDP產值能耗)近20%。這是中國十一五規(guī)劃確定的雄心勃勃的嚴格目標的結果。中國的十二五規(guī)劃更進一步,設定了明確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及多個地區(qū)碳排放交易試點……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國如今已在清潔能源領域全球領先,節(jié)能燈、太陽能熱水器、光伏電池和風力渦輪機的產量均世界第一。
澳大利亞正面臨日益嚴重的能源和電力短缺,減少對石油等的依賴非常重要??纯粗袊某晒?,不禁讓人想到,澳能否做出這種長遠政策發(fā)展規(guī)劃,特別是在那些需要預測和超越政治的事情上。(作者亞歷克斯·弗萊諾,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