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濤
(咸寧市中醫(yī)醫(yī)院骨傷科,湖北 咸寧 437100)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而不穩(wěn)定性橈骨遠端骨折常因復位后位置丟失導致骨折畸形愈合或后期遺留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等并發(fā)癥,影響腕關節(jié)功能。近年來,隨著內固定材料的迅速發(fā)展,掌側鎖定加壓鋼板(LCP)以其獨特的穩(wěn)定作用治療老年性不穩(wěn)定性橈骨遠端骨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我科自2010 年1 月至2013 年1月采用掌側LCP 內固定治療老年性不穩(wěn)定性橈骨遠端骨折17例,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本組17例患者中,男7例,女10例;年齡58~79 歲(平均66.4 歲)。骨折類型按AO 骨折分類系統(AO/ASIF)分型,其中B2 型2例,B3 型2例,C1 型4例,C2 型6例,C3 型3例。上述患者受傷距手術時間24h 至14d,病例中有2例合并橈尺遠側關節(jié)脫位,5例合并尺骨莖突骨折。
采用臂叢麻醉或全麻,自遠端掌橫紋到近端做“S”形切口,牽引、撬撥復位,臨時固定,若復位滿意,選擇合適LCP 置入,關閉傷口。對于復位后存在明顯骨質缺損者,可植骨填充。術后逐層縫合,不縫合屈肌支持帶,防止后期疤痕攣縮壓迫正中神經。對于骨塊粉碎嚴重、特別是C3 型骨折,單純掌側LCP 固定牢固程度不夠者,需要用克氏針臨時輔助固定4 周左右,本組中有2例患者給予了克氏針經皮內固定。
術后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治療1~3d,給予消腫治療,抬高患肢,術后24h 內冰敷。對于嚴重粉碎或者骨折遠端較薄,穩(wěn)定程度不夠者,一般輔以石膏固定2 周。術后患者即可主動做屈、伸指練習及患腕屈伸活動。
隨訪期間復查X 線片,確定骨愈合時間;檢測腕關節(jié)掌屈、背伸、橈偏、尺偏活動范圍及前臂旋轉活動范圍,腕關節(jié)功能按Gartland-Werley 腕關節(jié)評分標準進行評定[1]。
本組17例均得到隨訪,隨訪12~50 個月,平均23.6 個月。骨愈合時間3~5 個月,平均(4.2±0.6)月。Gartland-Werley 腕關節(jié)評分標準進行評定:優(yōu)10例,良6例,可1例,優(yōu)良率為94.1%。
橈骨遠端骨折其治療方法很多,總的治療目標是:恢復其解剖結構,改善腕關節(jié)功能。臨床可接受復位標準一般為:掌傾斜角減少≤9°,尺偏角減少≤3°,橈骨短縮≤2mm??山邮艿年P節(jié)面整復標準:關節(jié)內骨折移位小于2mm。掌側LCP 內固定在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使骨折部位盡量達到解剖復位,為骨折端提供堅強固定并維持復位狀態(tài),對防止再次移位效果較好。由于橈骨遠端關節(jié)面的掌側部分是橈尺遠側關節(jié)掌側韌帶的附著點,因此掌側固定對于恢復橈尺遠側關節(jié)的穩(wěn)定及橈腕關節(jié)都具有重要意義。
老年性不穩(wěn)定性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由于骨質疏松的緣故,骨質條件差,且骨折后的斷端骨質吸收也常導致復位后重新移位的概率加大,而多次復位會加重周圍軟組織的損傷,一般不要求強行復位。韓學敢[2]認為粉碎性的橈骨遠端骨折極不穩(wěn)定,手法整復后及時手術外固定或內固定能較好維持復位穩(wěn)定性?;謴徒馄式Y構是治療老年性橈骨遠端骨折的重點。而掌側LCP 在治療此類骨折,對于恢復關節(jié)面平整度,且鎖定鋼板的支撐作用可以防止塌陷,復位后的穩(wěn)定維持有很好的作用。
掌側LCP 較符合橈骨遠端的解剖形態(tài),而且掌側有旋前方肌遮擋,活動空間較背側大,更適合放置內固定物,減少了對神經、肌腱的刺激。張殿英等[3]對19例B、C 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采用掌側LCP 治療,總優(yōu)良率達100%。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術后的早期活動有利于其功能康復及防治廢用性骨質疏松的發(fā)生,生物力學研究也顯示,橈骨遠端受力傳導方向以掌側為主。
普通鋼板固定強度不及LCP,不能支持早期功能鍛煉,而LCP 利用釘板一體性,具有穩(wěn)定性[4],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嚴重粉碎性骨折往往伴隨骨質缺損,骨折塊復位后不易維持固定位置,不利于患者進行早期功能鍛煉,易關節(jié)僵硬。
綜上所述,掌側LCP 內固定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簡單、并發(fā)癥少、術后可早期活動等優(yōu)點,能促進骨折愈合,促進的腕關節(jié)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治療老年性不穩(wěn)定性橈骨遠端骨折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和應用前景。
[1]王亦璁.骨與關節(jié)損傷[M].第4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735
[2]韓學敢.104例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9,23(1):43
[3]張殿英,姜保國,傅中國,等.斜T 形鎖定加壓接骨板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J].中華手外科雜志,2004,20(1):24
[4]Leung F,Zhu L,H Ho,et al.Plamar plate fixation of AO type C2 fracture of distal radius using a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A Biomechanical study in a cadaveric model[J].J Hand Surg(Br),2003,28(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