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
懂得欣賞,我們才能領悟到美麗世界的種種奇觀;懂得欣賞,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人生的諸多坎坷其實也是美妙的樂章;懂得欣賞,我們才能在被玫瑰刺傷手指后依然坦然而不心傷。
楚國音樂家俞伯牙,善彈,卻曲高和寡;遇樵夫鐘子期,善聽,能感悟伯牙心境。兩個成為“高山流水”般知音,遂結為兄弟。第二年,子期病死,伯牙摔琴謝知音,不再撫琴。知音的故事流傳數(shù)千年,已經(jīng)成為惺惺相惜的典范。它向我們昭示,學會欣賞他人也是做人的一種至高境界,欣賞與被欣賞同樣是快樂的。
欣賞是一種發(fā)自肺腑、源自靈魂的感受,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士為知己者死”的動力,與阿諛奉承、曲意逢迎絕對是兩碼事。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人才也不例外。知音的故事為我們詮釋了真正的欣賞,是必定能客觀對待他人的優(yōu)、缺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有一天老師上課要講一篇作文,那篇作文是一位同學寫的,主題就是欣賞。老師讓我們大家對這篇作文進行修改。有的同學說,這篇作文用了很多修辭,寫得很好。有的同學說,好多句子過于繁雜,寫得一般。我則認為,每一篇作文,都要先以欣賞的角度來修改,然后再來點評它的不足,只有先發(fā)現(xiàn)好的,才能找出不足,給予人信心。我說完這句話,老師帶領全班同學給了我熱烈的掌聲。
雞腸小肚容不了人,成不了事,最終也成就不了自我。唯有擁有“予人玫瑰”的胸襟,才能獲得“手留余香”的回報,也才能獲得別人的欣賞和認可。
指導老師:范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