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斌,蘇 毅,胡 亮,李滬萍,羅康碧
(昆明理工大學 化學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白炭黑為無定形水合二氧化硅,化學組成為mSiO2·nH2O,其研究起源于德國,最初以硅砂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備。由于白炭黑具有比表面積大、多孔、耐高溫、電絕緣性強、良好的補強作用以及不燃燒等特性,用于替代炭黑補強橡膠制品,能得到與炭黑同樣的補強效果,又因其外觀為白色,因此被成為“白炭黑”。其在涂料、塑料、醫(yī)學、生物、造紙、橡膠、農(nóng)業(yè)、化工、國防及機械等領域有廣泛應用。
氣相法白炭黑又稱煙化二氧化硅或氣相二氧化硅,它是在1 200~1 800 ℃的高溫條件下,利用氫、氧燃燒生成的水水解四氯硅烷(SiCl4)、甲基三氯硅烷(CH3SiCl3)等硅烷的鹵化物而合成的比表面積達到50~400 m2/g、原生粒子粒徑為5~50 nm的一種無定形二氧化硅。
王鈞[1]等人以粉煤灰、濃硫酸、氟化鈣為原料,通過加熱反應,生成并逸出四氟化硅氣體和水蒸氣,2種物料在氣體中發(fā)生水解反應,得到氣相白炭黑,該產(chǎn)品經(jīng)分析具有二次結(jié)構(gòu)、為無定形二氧化硅。
液相法(沉淀法)白炭黑[2]的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通常是指以硫酸、鹽酸或硝酸、CO2、含硅物料為基本原料,在水溶液中通過溶解、沉淀、過濾、洗滌、干燥、煅燒等過程生產(chǎn)白炭黑的生產(chǎn)工藝。
該工藝的基本原理為水玻璃(硅酸鈉)溶液與強酸如硫酸、鹽酸或硝酸溶液,在分散劑和表面活性劑存在的條件下,混合物料經(jīng)沉淀反應,然后過濾、洗滌、干燥和煅燒而得到沉淀法白炭黑產(chǎn)品。
王志成等人[3]采用鹽酸溶液處理預先加水稀釋至一定濃度的水玻璃溶液,在保護劑存在的條件下逐滴滴加鹽酸溶液,使之與硅酸鈉發(fā)生沉淀反應,形成白色懸浮液,混合物料經(jīng)過濾、洗滌、干燥得到沉淀法白炭黑產(chǎn)品。許鶯等[4]在表面活性劑和分散劑存在的條件下,采用鹽酸溶液浸取模數(shù)3.2~3.5水玻璃,制備得到了粒徑為15~20 nm的納米級白炭黑產(chǎn)品。
崔益順等人[5]以硅酸鈉和硫酸溶液為原料,室溫制備沉淀白炭黑,再采用添加三甲基氯硅烷(TMCS)改性劑對其表面改性,改變其親水性,得到疏水性良好的白炭黑產(chǎn)品,其親油化度達到30%以上。崔益順等人[6]以水玻璃和硫酸溶液為原料,研究了反應溫度等因素對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影響,通過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組合,可得到不同比表面積的系列產(chǎn)品。
張慶軍等人[7]在7~8°Bé的稀水玻璃溶液中加入NaCl和正丁醇后,通過滴加硫酸完成反應,得到絮狀沉淀產(chǎn)品。經(jīng)分析,白炭黑產(chǎn)品為粒徑在約35 nm的球形無定形非晶態(tài)結(jié)構(gòu),其原子平均距離0.726 nm,表觀活化能35.566 kJ/mol。
陳紅等人[8]采用氫氧化鈉溶液浸出蛇紋石原料,得到硅酸鈉溶液后,在攪拌條件下加入氯化鈉溶液,并用鹽酸調(diào)節(jié)體系pH值至生成二氧化硅沉淀,經(jīng)分離、洗滌、干燥得到白炭黑產(chǎn)品。李勇等人[9]采用氫氧化鈉離解油頁巖灰原料,分離硅、鋁,然后用鹽酸酸化,使硅酸鈉轉(zhuǎn)變生成硅酸沉淀,得到白炭黑產(chǎn)品。
劉欣梅等人[10]采用鹽酸溶液浸出煤系高嶺土,分離硅、鋁,并通過煅燒除去揮發(fā)性物質(zhì),制得的白炭黑比表面積可達529.6 m2/g,w(SiO2)=96.2%。唐風翔等[11]將w(Al2O3)=22.4%,w(SiO2)=68.0%的高嶺土經(jīng)700 ℃靜態(tài)煅燒后,再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20%的鹽酸溶液浸取,物料經(jīng)過濾、洗滌,干燥得無定形白炭黑,產(chǎn)品w(SiO2)=80%。
孫育成[12]以膨潤土和硫酸溶液為原料,加入活化劑,經(jīng)3次浸出,制得w(SiO2)=91%~95%的白炭黑產(chǎn)品。鄔洪源等[13]以膨潤土為原料,經(jīng)850 ℃灼燒120 min后采用濃硫酸酸溶,過濾,洗滌,再加氫氧化鈉溶液溶解制得白炭黑產(chǎn)品。張秀英[14]和侯太鵬等[15]以w(SiO2)=58%~62%、w(Al2O3)=14%~17%的膨潤土為原料,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20%的硫酸作活化溶解,再經(jīng)氫氧化鈉堿溶使生成水玻璃轉(zhuǎn)換得到白炭黑產(chǎn)品,產(chǎn)品產(chǎn)率26%,w(SiO2)=90.21%,吸油值2.2 mL/g。
李珍等[16]以硅灰石為原料,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36%~38%的鹽酸酸浸,制得白度約87%,粒徑10 μm的白炭黑產(chǎn)品。劉志芳等[17]以硅灰石為原料,采用混合酸酸浸得到w(SiO2)=99.27%、粒徑<100 nm、具有高比表面積(265 m2/g)和高孔隙率的高質(zhì)量白炭黑產(chǎn)品。
崔天順等[18]直接用NaOH溶液于約100 ℃處理w(SiO2)=86%的硅藻土,得到水玻璃溶液后酸解制得w(SiO2)=91.31%、w(Fe2O3)=0.03%白炭黑產(chǎn)品。陳種菊等[19]采用燒堿溶液與預處理后的硅藻土反應,得到了一次粒徑約50 nm、二次粒徑約0.2 μm、w(SiO2)=98.1%~99%的球形白炭黑產(chǎn)品,其DBP吸油值為1.16~3.06 cm3/g,BET達到220~895 m2/g。
胡艷海等[20]報道將粉碎至74 μm的蛋白石于75O ℃煅燒處理2 h后用質(zhì)量分數(shù)20%HC1(保持液固比在3∶1)加熱回流浸取2 h,過濾分離,洗滌,干燥,可得到w(SiO2)=96%、w(Fe2O3)=0.06%,吸油值DBP 2.45 cm3/g,比表面積280 m2/g的白炭黑產(chǎn)品。
王平等[21]以w(SiO2)=51.1%粉煤灰與氫氧化鈉經(jīng)550 ℃灼燒,再用鹽酸溶液酸浸,制備得到w(SiO2)=91.7%的白炭黑產(chǎn)品。胡將軍等[22]將純堿與w(SiO2)=44.14%的粉煤灰充分混合后,于900~950 ℃的高溫下煅燒,冷卻后用質(zhì)量分數(shù)20%的HC1溶解,濾液經(jīng)加NaC1沉析,可制得w(SiO2)=95.2%,產(chǎn)率30.5%的白炭黑產(chǎn)品。余海榮[23]以w(Al2O3)=34.62%、w(SiO2)=45.15%的粉煤灰為原料,采用石灰高溫燒結(jié)、鹽酸浸出,可同時制取鋁鐵復合水處理混凝劑和白炭黑制品。
馮臻等[24-25]以煤矸石為原料,經(jīng)焙燒去除有機物,然后采用硫酸或鹽酸浸提分離除去鋁、鐵、鈣、鎂等化合物后得到白炭黑產(chǎn)品。李多松等[26]采用煤矸石(主要成分是SiO2和Al2O3),經(jīng)酸溶,濾液制備聚合氯化鋁,濾渣經(jīng)堿浸(與NaOH反應)生成硅酸鈉,過濾,濾液采用無機酸酸化可制得白炭黑產(chǎn)品。
劉曉萍等[27]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為28%~30%碳酸氫銨溶液與質(zhì)量分數(shù)為24.3%的氟硅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硅沉淀和氟化銨溶液,體系經(jīng)過濾,濾餅經(jīng)硫酸酸化、陳化、干燥得白炭黑產(chǎn)品。李遠志等[28]將產(chǎn)自磷肥企業(yè)的四氟化硅氣體于常溫下通入乙醇水溶液中,經(jīng)陳化,過濾,干燥得到粒徑為10~30 nm、比表面積380.0 m2/g的白炭黑產(chǎn)品。王文新等[29]采用氨水與氟硅酸鈉于40~60 ℃反應,控制反應終點pH=7.5~8.5,經(jīng)陳化干燥,得到w(SiO2)=94.21%的白炭黑產(chǎn)品。
沙兆林等[30]報道,采用體積比1∶3的鹽酸溶液于80 ℃浸取質(zhì)量分數(shù)46.6%CaO、質(zhì)量分數(shù)2.8%MgO、質(zhì)量分數(shù)40.7%SiO2的堿性高爐渣,反應終點控制pH=3,經(jīng)75 ℃陳化,干燥,可得SiO2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93.75%的白炭黑產(chǎn)品。
陳文利等[31]利用晶種法制白炭黑的工藝條件,用含堿廢液和鋯硅渣,在最佳工藝條件下,制得w(SiO2)=91.3%的白炭黑產(chǎn)品。潘群雄等[32]以將鋯硅渣為原料,經(jīng)150 ℃下脫水、超聲破碎活化后,于4~5倍的水及分散劑NH4Cl存在的條件下溶解、分離得到硅溶膠,再用NaOH溶液調(diào)pH=9,經(jīng)分離,洗滌,煅燒,可得w(SiO2)=94.16%、平均粒徑52.8 nm、比表面積517 cm2/g的白炭黑產(chǎn)品。
金鵬等[33]報道,采用工業(yè)鹽酸和NH4F溶液,對含w(SiO2)=58.12%的酸浸鋰渣進行一段和二段浸出,在采用氨水中和二段浸取液,以從二段浸取液沉淀出硅酸,沉淀經(jīng)過濾、洗滌、干燥即得w(SiO2)=97.60%的白炭黑產(chǎn)品。張琴芳等[34]采用過氧化鈉與w(SiO2)=54.98%的酸浸鋰渣在510 ℃下高溫灼燒后,再用鹽酸溶液浸出冷卻后的高溫熔融物,樣品經(jīng)保溫陳化,過濾,洗滌,干燥得w(SiO2)=95.09%的白炭黑產(chǎn)品。
黃文足等[35]報道,將經(jīng)濃H2SO4潤濕的硫酸鋁渣于150~180 ℃下反應一定時間,然后加水溶解,過濾,濾渣加Na0H溶液溶解,用鹽酸調(diào)節(jié)pH=11.75~12.50,加入乙酸乙酯得硅酸,于120 ℃烘干,即可得粒徑為10~20 nm的疏松狀的納米級白炭黑。黃仁和等[36]報道,采用堿浸出硫酸鋁生產(chǎn)廢渣,首先制出水玻璃,再轉(zhuǎn)換成硅溶膠,可制得w(SiO2)=92.3%,吸油值3.12 cm3/g的透明白炭黑產(chǎn)品。蔡會武[37]以硫酸鋁廢渣為原料,通過煅燒除去揮發(fā)性物質(zhì),再與鹽酸溶液反應,可制得非晶態(tài)的白炭黑產(chǎn)品宣愛國等[38]報道,首先采用氯化焙燒法處理w(SiO2)=40.14%的溫石棉礦渣,然后用酸性熱水浸取,分離得到含二氧化硅的濾渣,濾渣經(jīng)洗滌后,通過堿溶得到水玻璃,水玻璃再經(jīng)酸解即可得到白炭黑產(chǎn)品。
閻永勝等[39]報道,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15%鹽酸溶液浸出w(SiO2)=28.51%的硫鐵礦燒渣,過濾分離鐵、鋁后,濾渣加入煤粉和燒堿,混勻后于1 500 ℃焙燒,然后水溶,過濾,得到水玻璃溶液,再用質(zhì)量分數(shù)1%鹽酸調(diào)pH值得渾濁溶液,經(jīng)過濾,水洗,干燥可得疏松的白炭黑產(chǎn)品。于洪浩等人[40]采用氫氧化鈉與鐵尾礦原料反應,將鐵尾礦中的二氧化硅轉(zhuǎn)化為硅酸鈉,然后用鹽酸酸化,析出硅酸沉淀,經(jīng)過濾、干燥即得白炭黑產(chǎn)品。
馬艷麗等[41-42]以黃磷爐渣為原料,經(jīng)酸浸出,精制、煅燒可制得w(SiO2)=98.90%,w(Fe)=438 mg/kg,白度90.24%,比表面積221 cm2/g的無定形水合二氧化硅產(chǎn)品。
稻殼是大米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粉狀副產(chǎn)物,約占稻谷質(zhì)量的20%。稻殼中含有大量的無定形水合二氧化硅,其質(zhì)量分數(shù)達到l5%~20%的,可作為白炭黑生產(chǎn)的原料[43-44]。
阮長青等[45]將經(jīng)水洗并于105 ℃下干燥后的稻殼,在600 ℃溫度下隔絕空氣灼燒10 h后,冷卻至室溫,然后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40%的NaOH溶液并通入蒸汽加熱處理5~6 h,過濾,濾液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2.0%硫酸鈉和質(zhì)量分數(shù)1.5%苯甲醇助劑并于75 ℃條件下加入質(zhì)量分數(shù)40%硫酸酸化至終點pH=2.5~3.0,然后熟化15 h,過濾、洗滌,干燥,600 ℃煅燒即可得到w(SiO2)=92.40%的白炭黑產(chǎn)品。
劉厚凡等人[46]采用一定濃度的鹽酸溶液蒸煮稻殼原料4 h,去除原料中的堿性物質(zhì)后,經(jīng)過濾,洗滌,干燥,于550 ℃煅燒3 h,得白炭黑產(chǎn)品。王衛(wèi)星等[47]報道,采用質(zhì)量分數(shù)10%的HC1溶液于100 ℃浸取稻殼2 h,然后經(jīng)水洗、干燥,并于700 ℃下煅燒2~3 h,即可得到SiO2(白炭黑)產(chǎn)品,產(chǎn)品粒徑為30~50 nm。
白炭黑是一種重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由于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應用領域極其廣泛。但由于氣相白炭黑的成本較高,而沉淀白炭黑產(chǎn)品的質(zhì)量較差,導致其應用受限,因此研究白炭黑的制備技術,特別是采用工業(yè)廢棄物為原料,制備高品質(zhì)的白炭黑產(chǎn)品,對擴大白炭黑產(chǎn)品的應用領域、降低其生產(chǎn)成本和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王鈞,施善友.新氣相法制白炭黑[J].硅酸鹽通報,2002(3):59-60.
[2] J K Kim,J K Park,H K Kim.Recovery of silica and sodium fluoride from hexafluorosilicic acid and sodium silicate[J].Materials Science Forum,2007,544-545:613-616.
[3] 王志成,平琳,張慧勤.納米白炭黑[J].無機硅化合物,2007(1):24-25.
[4] 許瑩,沈毅.制備納米白炭黑工藝參數(shù)控制[J].無機硅化合物,2006(1):18-20.
[5] 崔益順.沉淀白炭黑的制備及表面改性[J].無機鹽工業(yè),2006,38(11):21-22.
[6] 崔益順,胡苓,何平,等.沉淀白炭黑生產(chǎn)工藝改進[J].無機鹽工業(yè),2009,41(7):35-37.
[7] 張慶軍,莫文玲,王占樂.沉淀法制備納米白炭黑的結(jié)構(gòu)及性質(zhì)的研究[J].硅酸鹽通報,2005(4):118-121.
[8] 陳紅,于少明,田雪,等.由蛇紋石酸浸渣制取白炭黑工藝研究[J].化工礦物與加工,2010(4):20-23.
[9] 李勇,馮宗玉,薛向欣,等.油頁巖灰酸堿離解法制備白炭黑的工藝比較[J].硅酸鹽通報,2008,27(1):6-11.
[10] 劉欣梅,潘正鴻,李國,等.用煤系高嶺土制取白炭黑的研究[J].石油大學學報,2005,29(2):121-124.
[11] 唐風翔,張濟宇.高硅鋁比高嶺土制取白炭黑的工藝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9(2):109-111.
[12] 孫育成.膨潤土制備白炭黑[J].硅鋁化合物,2005(4):12-13.
[13] 鄔洪源,黃海濤,趙樺萍.硫酸沉淀法從膨潤土中提取白炭黑的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1999,19(3):41-43.
[14] 張秀英.鈣基膨潤土制備白炭黑的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05(6):21-24.
[15] 侯太鵬,劉英魁.用膨潤土制備白炭黑試驗研究[J].非金屬礦,2000,23(1):26-28.
[16] 李珍,陳克勤.大箕鋪硅灰石酸法制備白炭黑工藝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1999(l):18-20.
[17] 劉志芳,冷光榮,吳太白,等.利用硅灰石制備超細白炭黑工藝實踐[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2004(6):25-26,29.
[18] 崔天順,吳宏海,王虹.硅藻土合成白炭黑工藝研究[J].非金屬礦,2004,27(6):34-36.
[19] 陳種菊,楊昆山,張芳.從硅藻土制取白炭黑的研究[J].四川化工,1997(1):8-9.
[20] 胡艷海,路海源,馬立軍,等.利用蛋白石制取白炭黑工藝研究[J].非金屬礦,1999,22(2):16-17.
[21] 王平,李遼沙.粉煤灰制備白炭黑的探索性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4(7):25-27.
[22] 胡將軍,陳定.堿熔法從粉煤灰中制取白炭黑的研究[J].適用技術市場,1995(5):14-15,24.
[23] 余海榮.由粉煤灰制取鋁鐵混凝劑和白炭黑[J].電力環(huán)境保護,1992,8(2):55-57.
[24] 馮臻.以煤矸石為原料制備鋁鹽和白炭黑[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05(5):32-33.
[25] 張德祥,陳秀,陳曉玲,等.用淮南煤矸石制取白炭黑的初步研究[J].燃料流通科技,1995(4):22-25.
[26] 李多松,姚紅仙.用煤矸石制取白炭黑的研究[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1997(4):33-35.
[27] 劉曉萍,劉曉紅.氟硅酸制氟化鈉和白炭黑[J].化學工業(yè)與工程,2005,22(2):154-156.
[28] 李遠志,羅光富,楊昌英,等.利用磷肥廠副產(chǎn)四氟化硅一步直接生產(chǎn)納米二氧化硅[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4(5):474-476.
[29] 王文新,梁志宏.冰晶石生產(chǎn)中副產(chǎn)白炭黑的工藝改進[J].山西化工,1992(1):16-17.
[30] 沙兆林,姚紅.高爐廢渣制備白炭黑工藝探究[J].南通工學院學報,1997,13(2):34-37,33.
[31] 陳文利,歐陽貽德,姚本林,等.工業(yè)廢棄物鋯硅渣生產(chǎn)白炭黑[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2,24(4):25-26.
[32] 潘群雄,王建,蔣自紅.鋯硅渣制備白炭黑研究[J].非金屬礦,2005,28(1):37-39.
[33] 金鵬,李正山,徐德芳.酸法鋰渣制取白炭黑研究[J].四川環(huán)境,1995,14(4):1-6.
[34] 張琴芳,王世亨,張錦文,等.從酸鋰渣中制取活性白炭黑[J].新疆有色金屬,1995(3):22-24.
[35] 黃文足,李瑩,鄭曉虹,等.硫酸鋁渣制備納米白炭黑的研究[J].礦產(chǎn)保護與利用,2004(2):17-21.
[36] 黃仁和,何維軍.利用硫酸鋁廢渣生產(chǎn)水玻璃和透明白炭黑[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1996(5):35-37.
[37] 蔡會武.以硫酸鋁廢渣為原料制備白炭黑的工藝研究[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7,27(1):73-77.
[38] 宣愛國,徐旺生.溫石棉礦渣制備白炭黑和輕質(zhì)碳酸鎂的工藝研究[J].湖北化工,1997(3):19-21.
[39] 閻永勝,李淮,李春香,等.用硫鐵礦焙燒廢渣制鐵鋁凈水劑和白炭黑工藝的研究[J].無機鹽工業(yè),1993(4):39-41.
[40] 于洪浩,薛向欣,黃大成,等.鐵尾礦制備白炭黑的實驗研究[J].過程工程學報,2008,8(2):300-304.
[41] 馬艷麗,蘇毅,李國斌,等.黃磷爐渣精制白炭黑的實驗研究[J].硅酸鹽通報,2010,29(5):1202-1205.
[42] 馬艷麗 蘇毅 康新穎,等.硝酸浸取黃磷爐渣制沉淀SiO2的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1,39(4):94-96.
[43] S Huang,S Jing,J J Wang,et al.Silica white obtained from rice husk in a fluidized bed[J].Powder Technology,2001,117(3):232-238.
[44] N Ikram,M Akhter.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silicon prepared from rice husk ash[J].J Mater Sci,1988,23(7):2379-2381.
[45] 阮長青,馬軍喜,崔素萍,等.稻殼沉淀法制備白炭黑工藝的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學報,2005,17(2):63-66.
[46] 劉厚凡,甘露,李日生,等.稻殼制備白炭黑新方法研究[J].無機鹽工業(yè),2007,39(2):40-42.
[47] 王衛(wèi)星,曾幸榮,劉安華,等.由稻殼制備納米結(jié)構(gòu)SiO2[J].合成材料老化與應用,2004,3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