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純
在老家,我和親戚們一起聊天,我的一位本家奶奶捶胸頓足地說:“那年不是說鹽要漲價嗎?我老糊涂了,當(dāng)真要漲了,一下買了300袋。我自己弄不了,還雇人開車給我弄回來的,費(fèi)老大的勁兒呢。后來,這鹽也不漲價,退也退不了,賣也賣不出去,留在家里自己吃,不知道要吃到哪輩子喲!”
這位奶奶如今已經(jīng)年近70,家里就老兩口。如果兩位老人有幸活到100歲的話,這輩子恐怕也很難吃完那些鹽。我想象著,兩位老人守著一堆鹽,每天吃掉一點(diǎn)點(diǎn),就像守著一點(diǎn)點(diǎn)減少的生命時光一樣。他們多想生命能夠長一些,好把這些鹽全部吃完。可是,也許突然有一天,他們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只剩下這堆過剩鹽。
我想起有個人,有一次趕上襪子大減價,她一下子買了100多雙,說:“留著這輩子穿嘍!”可是,沒過多久,她竟然患上了癌癥,不久撒手人間。那些襪子,她根本沒穿幾雙。
其實(shí),很多人都喜歡為人生做過剩的儲備。除了這種一時沖動型的,還有很多是主動型的。他們生活的唯一目的,好像就是在為人生做儲備,這也是他們的精神支柱。
我們常說“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人都有憂患意識,所以總喜歡提前為將來打算。年輕的時候,人們奔波忙碌,為了儲備更多的財富,以備老年之用。但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是,因為忙于儲備,忽略了本來應(yīng)該享受的美好生活。而過剩的儲備,常常讓人生負(fù)重不堪,到頭來儲備的那些東西卻喪失了應(yīng)有的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