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化妍
在進行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做到有效教學,首先得轉(zhuǎn)變教育教學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審視學生,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協(xié)調(diào)者。新的時代對教師提供了新的機遇,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要想做一個能適應新形勢的合格的教師,需要教師做的工作還很多。對有效教學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蔽矣X得有效的課堂提問應注意一下幾點:
一、改變方法,讓學生學得主動
新課程主張還學生“學習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讓學生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自主參與,自主實踐,大膽探索和勇于創(chuàng)新,于是,教師要從主角、主演主動讓位,一是作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激勵者,作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二是作教學行為的研究者,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者和建設者。因此我覺的在教學新的內(nèi)容之前,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布置給學習任務,讓他們?nèi)プ詫W,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在教學《頤和園》一文時,為了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課前布置他們閱讀或觀看有關頤和園介紹的文章、課件等,這樣,學生帶著一些有關課文內(nèi)容的一些背景資料上課,在課上,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提問,學生會把他們準備的學習資料在課堂上交流,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麗,進一步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這比教師在課堂上生硬的講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轉(zhuǎn)變觀念,讓學生全面發(fā)展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觀的指導下語文教學強化訓練與應試教育一拍即合,使訓練變成了脫離了語文教學的主旨,,語文課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應具有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語文教育,缺乏了應有的魅力,從而導致了語文教學耗時多而收效小的尷尬局面。于是我們要認真審視、反思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個性。在課堂上怎樣使學生敢提問、會提問?老師引導學生思考提問,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思考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得到鍛煉,受益終生。課堂提問是師生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是師生合作與探討,是實現(xiàn)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fā)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問是通過師生間的“對話”來實現(xiàn)的,對話的主體是平等的,彼此間是合作的,氣氛是放松和諧的,心態(tài)是敞開、接納與共享的。
三、選擇時機,讓學生勇于探索
有效課堂教學提問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課堂提問要新鮮
所謂“新鮮”,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新意、有價值,出乎學生的意料,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能激起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2.課堂提問要誘導
提問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引發(fā)思維的出發(fā)點,因此語文課上的提問應是經(jīng)過認真推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性的問題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通過比較啟發(fā),一方面調(diào)動學生看書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從而學習一些習作方法。
3.課堂提問要包容
一問一答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中較為常見,這種簡單機械的問答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倦情緒。因此,我們要由“小步提問”變成“大步提問”,一節(jié)課要有1到2個大問題以引起學生大塊地活動。要給學生留下大塊的思考空間,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可以提煉一個大問題:“為什么說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樣,問題的內(nèi)涵就比較豐富,學生思維的空間就大一些,他們就能從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內(nèi)容來說明,并從不同的角度來談出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受到應有的教育和鍛煉。
4.課堂提問要設疑
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常有疑問,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創(chuàng)新。因此,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我們就可以讓學生讀完課題之后,針對課題來提問。學生也許會問:是誰在什么情況下提出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什么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等,這樣,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再來學習課文,就會比老師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來學習課文,效果會好得多。有效學習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古人常說的“師道尊嚴”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解釋,即有尊嚴的是知識,而不僅僅是早一點掌握知識的人,教師不應該僅僅停留在“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yè)”這一光環(huán)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態(tài),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學生,才能切實地關注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關注學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學生,使每一個增長率教學環(huán)節(jié)能夠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作用,才能根除諸如為片面提高成績而占用學生休息時間、滿堂灌、拖堂、體罰羞辱等課堂教學頑疾,才能使用權有效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具體的貫徹落實。關注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學生課堂主體意識,淡化教師的“理性權威”意識,消除教師的“話語霸權”角色。二是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建構(gòu)意識,使教學內(nèi)容符合學生內(nèi)在需求,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三是要重視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講方法、講規(guī)律,一課一得,得得相連。四是要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受到關注,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總之,好的提問能打破學生腦海里的平靜,蕩起思維的層層漣漪。我想:民主、開放、科學、平等的課堂有效性提問,是我們每個教師都追求的,讓我們的課堂都成為有效性課堂,讓課堂上的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個性的張揚、讓我們的學生在有效性課堂的春風沐浴下受益終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