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八飛,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外語學院德語系教授、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柏林洪堡大學博士后、洪堡大學語言與語言學系博導、德國語言研究院國際科學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認知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曾出版《沉浮萊茵河》《永遠的白玫瑰》《大師的小樣》等作品。
現(xiàn)在很多中國人很佩服美國人。
知道美國人佩服誰嗎?
愛因斯坦。
美國人最佩服的德國人。美國《時代》周刊評選愛因斯坦為21世紀“世紀人物”,稱他為“天才、人道主義者、原子和宇宙之謎開啟者”,贊揚他是“本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想主義者”。
2005年是相對論誕辰100周年,也是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德國政府定這一年為“愛因斯坦年”。這一年也是德國詩人封神榜萬年老二席勒去世200周年,有很多名人建議辦成“席勒年”,最后席勒愣沒搶過愛因斯坦。
德國這么做不僅僅出于對愛因斯坦的崇敬。其實這是強烈的市場競爭。因為世界上還有三個國家——瑞士、美國和以色列——在跟德國爭奪這位科學巨匠的所有權。這場搶人混戰(zhàn)其來有自:愛因斯坦是在瑞士聯(lián)邦理工大學(ETH)上的大學,相對論1905年發(fā)現(xiàn)于瑞士首都伯爾尼,愛因斯坦1921年獲得諾貝爾獎時還是瑞士的大學教授,而且代他領取諾貝爾獎的,也是瑞士駐瑞典的使館官員。他還正式獲得過瑞士國籍,后來成為美國人時還保留了瑞士國籍,因此,瑞士認為愛因斯坦是瑞士人,很有道理。
美國人佩服愛因斯坦,也有道理,他們根本認為愛因斯坦是美國人。1933年愛因斯坦遭希特勒納粹法西斯迫害,憤而移居美國,七年后獲得美國國籍。因此,美國人佩服愛因斯坦,認真說起來等于佩服自己。他們確實也有理由佩服自己。此是后話,此處按下不表。
這三個國家中間,以色列跟愛因斯坦的關系最小,因為以色列建國之后愛因斯坦從未訪問過這個國家,而且他也從來不是以色列人,但是,以色列參與爭奪的理由卻最充足:愛因斯坦是猶太人,而且曾經(jīng)是以色列總統(tǒng)候選人。
可是,就這個全球瘋搶的愛因斯坦,他的全名是什么?
不知道了吧?
愛因斯坦全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愛因斯坦是他的姓,德文為“Einstein”。
這個詞兒意思是“一塊兒石頭”。
德國人搶他很有道理,因為,這塊兒石頭從天上掉下來的時候,落在德國。
1879年3月14日是個星期五,這天中午11:30愛因斯坦降生于南德小城烏爾姆,是家里的長子。
愛因斯坦的爹赫爾曼·愛因斯坦是個賣床墊的小商販。他媽保琳娜喜愛音樂和詩歌,小他爹十一歲。他們1876年結婚,當時保琳娜年方十八歲?;楹笏麄冏≡跒鯛柲肺髂?0英里的小鎮(zhèn)布豪。愛因斯坦家族從16世紀50年代起就住在那里,都二百多年了,而媽媽保琳娜的老家是烏爾姆西北50公里、斯圖加特附近的坎施塔特。
愛因斯坦父母都是猶太人,但不是正統(tǒng)的猶太人,因此沒按猶太習俗在愛因斯坦名字中加入親人的名字,僅用了祖父“艾伯拉罕”名字的第一個字母“A”。
烏爾姆是個小城,口氣卻巨大,其城訓為“烏爾姆人個個都是數(shù)學家”。
很多人都認為愛因斯坦的出生是平凡的。其實,他的出生非同凡響,頗有點兒咱們中國的“偉人范兒”。中國偉人出生都不同凡響。漢高祖劉邦據(jù)說是他媽跟蛟龍神交受孕的,而且當時他爹在場見證,所以后來劉邦同志出生就有蛟龍護送,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時屋外有兩條龍纏繞嬉戲三天。宋太祖趙匡胤出生時紅光環(huán)繞,香氣撲鼻,趙小孩兒生下來通體金色,三日方散。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時紅光盈室,紅得鄰居們都趕到他家來救火。
為什么說德國人愛因斯坦的出生跟這些中國皇帝有一拼呢?關鍵是他出娘胎時后腦勺大得出奇,還外帶一個犄角把兒,導致喜歡朗誦席勒詩歌的唯美媽媽以為生了個畸形兒,嚇得差點兒當場得了產(chǎn)后風。幸好幾周后這個犄角兒慢慢長平了。
這事兒如果出在咱們中國,您就得當皇帝。想當年隋文帝楊堅出生時紫氣充庭,出生不久他媽正抱著他,突然眼見著他腦袋上慢慢長出一個角,全身起龍麟,手上還出現(xiàn)一個“王”字兒。后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他當了皇帝,并且統(tǒng)一了中國。
其實我懷疑這是隋文帝手下那些想當官想瘋了的文人替他造的謠。
但是19世紀末的德國人對中國了解非常有限,像“出生祥瑞”這種吃飽了飯撐得睡不著時才能琢磨出來的高雅文化,他們不可能知道。就是說,他們肯定不會像隋文帝手下的文人那樣去造謠。因為造謠撈不到什么好處。
因此,愛因斯坦腦袋上有個角這事兒,大致是真的。
再因此,按俺們中國的高雅文化,愛因斯坦生下來即為人中之龍。
后來他媽出院抱著愛因斯坦回家,當場贏得姥姥表揚曰:“太肥了,實在是太肥了!”您現(xiàn)在知道為什么大家都愿意生個大胖小子了吧?因為肥小孩兒有可能是愛因斯坦。
雖然生為人龍,但在德國這些中國祥瑞不大好使,因此愛因斯坦在德國的兒童生活充滿挫折,被烏爾姆全城樹為“智力發(fā)展遲鈍”典型。他直到三歲還沒說過一個字兒,全家急得團團轉(zhuǎn):弄得不好,父母死了愛因斯坦就只能跟殘聯(lián)過了。正束手無策,一天有個騎小自行車的小姑娘來訪,待客的咖啡還沒燒好,從未學過一句舌的愛因斯坦突然開牙,秀出一句特殊疑問句曰:“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在哪兒呢?”當場嚇得全家四腳朝天。嚇過人之后,愛因斯坦從此就會說話了。這按中國說法又是愛因斯坦生為人龍的證據(jù),“貴人話語遲”么。但據(jù)醫(yī)生記錄,愛因斯坦說話真正流利,要等到他滿十歲。
雖然會說話了,但愛因斯坦的發(fā)展依然不見起色,上小學后繼續(xù)堅定保持“智力發(fā)展遲鈍”特色,每次回答老師的問題超慢,全校老師都害怕提問愛因斯坦,因為等他回答完問題全班都睡著啦。后來校長曾飽含歉意地向愛因斯坦他爸說:您的孩子實在毫無前途可言。
對自己充滿挫折的兒童時期,成名后的愛因斯坦在致信朋友時這樣解釋:“為什么是我、而不是其他人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我想可能是因為我兒時智力遲鈍。普通人對時間和空間的認識都完成于童年,而我發(fā)育較遲,成年后才開始考慮時間與空間。成年人思考小孩兒的問題,當然要更深一些,更成熟一些?!?/p>
項羽說“富貴而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然而,愛因斯坦在烏爾姆待了15個月,至今沒證據(jù)證明他此后探訪過自己出生的城市。其實愛因斯坦非常不熱愛烏爾姆,1929年,已經(jīng)成為物理學大腕兒的他說:“出生的城市獨一無二,就像母親無法選擇一樣?!彼囊馑际牵绻梢赃x擇,他肯定不會選烏爾姆。
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烏爾姆市政府把一條新建大街命名為愛因斯坦大街。192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五十大壽時收到烏爾姆市政府來信得知此事,他回信說:“聽說有條大街以我命名。令我稍感安慰的是,我不用為這條街上出了什么事兒負責?!边@條大街在納粹時期改名為費希特大街,1945年恢復原名。費希特是德國著名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林洪堡大學的首任校長。他是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之一,而中學政治課本告訴我們,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三大來源之一。看官須知,1945年愛因斯坦還在世,但他根本不關心這條大街的名字。按他的本意,當初把這條大街命名為愛因斯坦大街就不見得很明智。
愛因斯坦不僅不熱愛自己的故鄉(xiāng),而且也不熱愛自己的故居。當時烏爾姆有33,000人,只有2%是猶太人,他們不是烏爾姆的上流階層。愛因斯坦出生的火車站大街B135號,今天是火車站大街20號。1929年,成名后的愛因斯坦致信房主兒子艾朗格說:“這房子用來出生還不算難看,因為我們出生時一般還不大懂得什么叫好看。那時我們都忙著毫無來由地沖著父母的臉大哭?!?944年這棟房屋在“二戰(zhàn)”盟軍轟炸中被毀,一年后烏爾姆寄來廢墟照片,愛因斯坦回信說:“時間對它的傷害顯然大于對我的傷害?!币虼?,今天在烏爾姆,愛因斯坦遺跡并不多,火車站大街有個愛因斯坦紀念碑,而他的出生故居已不存,原址建了根兒造型十分奇特的紀念柱,一般人路過都看不見。烏爾姆唯一的愛因斯坦故居是愛因斯坦念過的小學教學樓,這棟“故居”揭牌時,諾貝爾獎獲得者、量子力學奠基人馬克斯·玻恩、發(fā)現(xiàn)原子核裂變的化學家哈恩和量子力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海森堡等大腕兒都到場觀禮。愛因斯坦本人卻沒到場。他根本不愿意故鄉(xiāng)被宣傳成自己的故鄉(xiāng),因為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偉人,更甭說流芳百世了,雖然依他對人類歷史的貢獻這還真不算溢美。
這是愛因斯坦保持一生的風格。
烏爾姆人很明白愛因斯坦的風格,因此今天烏爾姆很謙虛地自稱“相對的愛因斯坦故鄉(xiāng)”。他們這么做非常明智,因為1880年7月,一歲多的愛因斯坦就迫于生計跟著父母移居慕尼黑,離開了烏爾姆,從此再沒回來。如果他們吹得太大了,會變成天下笑柄。
五年后的秋天,六歲的愛因斯坦入讀慕尼黑所住社區(qū)的天主教學?!说眯W。他是班上唯一的猶太學生,整天上天主教學校的課,放學后父母只好再請一位親戚給他講猶太教。多年后愛因斯坦在《自述》中寫道:“就這樣,我由此……達至對宗教的篤信,但這一進程在我十二歲時戛然而止?!?/p>
一直到大學,愛因斯坦都是個問題學生。他不喜與人交往,偏愛需要耐心的游戲,曾用一整天搭了14層的積木房子。他自幼討厭嚴謹呆板的德國教育,經(jīng)常大發(fā)脾氣,而且小愛因斯坦發(fā)脾氣時很可怕,除了鼻子是白色,整張臉會變成黃色,頃刻間變身暴力小強。五歲時家里給他請了個小提琴老師,結果第一次上課愛因斯坦就大發(fā)脾氣,把椅子扔到老師腦袋上,這次學前教育就此告吹。還有一次愛因斯坦用保齡球瓶敲妹妹瑪雅的腦袋,實在太痛了,所以瑪雅直到去世時還記得。
慕尼黑給了小愛因斯坦這個問題學生三件大禮。
第一件是音樂。三歲時愛因斯坦還不會說話,但一天媽媽保琳娜彈鋼琴,忽然發(fā)現(xiàn)小愛因斯坦正歪著腦袋全神貫注地傾聽,媽媽高興了,說:“瞧你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像個大教授!”媽媽不知道,她這一句話決定了愛因斯坦一生的職業(yè)。不過當教授是后來的事情,愛因斯坦先開始學的是音樂。他六歲時開始拉小提琴,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1931年愛因斯坦在《論科學》一文中說:“音樂和物理學研究起源不同,可卻有共同目標,就是追求表達未知。它們的方式不同,但相互補充。至于藝術和科學創(chuàng)造,我完全同意叔本華的意見,他認為它們最強有力的動機是擺脫日常生活的單調(diào)乏味,并在這個充斥人造形象的世界中尋找避難所。這個避難所可由音符組成,也可由公式組成,我們試圖創(chuàng)造合理的世界圖像,使我們在那里賓至如歸,并獲得日常生活無法提供的安定?!?/p>
音樂從此成為愛因斯坦一生的避難所,讓這個暴力小強安靜下來。1929年,成名的愛因斯坦接受采訪時說:“如果我不是物理學家,就可能會變成音樂家。我整天沉浸音樂遐想,把我的生命當成樂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歡樂都來自音樂?!?/p>
很多人說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段位很高,但也有很多人不同意。有個專業(yè)小提琴手就說愛因斯坦“姿勢難看,像伐木工在伐木”。一位著名鋼琴家與愛因斯坦合奏時說:“看在上帝的分上,你識不識譜?。俊备阈Φ氖?,他后來到柏林工作,有個柏林音樂批評家誤以為愛因斯坦是小提琴家,聽過演奏后十分客氣地說:“愛因斯坦先生的演奏非常棒,不過這并不足以讓他獲得世界聲譽;拉得跟他一樣好的人太多了?!?/p>
要照這么看,愛因斯坦的小提琴似乎又拉得還不錯。
音樂從此伴隨愛因斯坦一生,帶來了無數(shù)令人捧腹的故事。
愛因斯坦和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艾倫費斯特是密友,但艾倫費斯特對相對論有看法,因此他們一見面就吵得不可開交。1920年起愛因斯坦成為萊頓大學特邀教授,每年到萊頓講學幾周,就住在艾倫費斯特家,這下正好天天爭論。兩人都思維敏捷,話語尖刻,因此經(jīng)常爭得大動肝火。每次到了唇槍舌劍快要動手時,艾倫費斯特就會走到鋼琴前彈響伴奏,愛因斯坦就會拿出小提琴來演奏,滿天硝煙隨著音樂煙消云散。但音樂中也會有爭論,當愛因斯坦不滿意艾倫費斯特的伴奏時,他就會走到鋼琴邊,用雙手彈奏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開始的那四個叩問命運大門的強力和弦來質(zhì)問艾倫費斯特。而每次,命運大門都會如約打開,兩個老朋友又會流暢地合奏下去。
到柏林之后,愛因斯坦喜歡與德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量子論開山祖師普朗克一起演奏貝多芬作品,彈鋼琴的當然是普朗克。量子論與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最偉大的兩大理論,而在貝多芬的音樂中,它們也能奏響美妙的和弦。
跟愛因斯坦合奏的人還有很多,包括比利時王后伊麗莎白。此是后話,這里先按下不表。
另外兩個大禮,后來被愛因斯坦稱為他生命中的兩個奇跡。
第一個奇跡是,五歲時他有次生病臥床,為了安慰他,爸爸給了他一個羅盤。62年后愛因斯坦在《自述》中說這個羅盤是他生命中“第一個奇跡”:無論怎么撥羅盤指針,它永遠只朝著一個方向。一定有一股神秘的力在推動它!從此,月亮為什么不從空中掉下來,和羅盤為什么永遠指著一個方向,成為五歲愛因斯坦苦惱的源泉,它們的答案耗費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第二個奇跡是幾何。
上學后,叔叔雅可布·愛因斯坦給愛因斯坦講解過畢達哥拉斯定理,愛因斯坦十分震撼,當時就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從三角形的相似性完整證明了一次畢達哥拉斯定理。1888年10月愛因斯坦轉(zhuǎn)入路易波爾德中學。這是慕尼黑有名的啟蒙學校,以風氣自由著稱,但愛因斯坦卻與學校格格不入。他在這期間對學習的樂趣都來自課堂之外。這期間愛因斯坦家參加了資助外國猶太窮學生的慈善行動,俄國猶太學生塔爾梅每周四到愛因斯坦家來吃晚飯,一直吃了五年。塔爾梅學醫(yī),但對自然科學和哲學都很有興趣。他對小愛因斯坦的超常求知欲非常吃驚,于是,他送給了愛因斯坦一本歐幾里得平面幾何。
這是1891年,愛因斯坦第一次接觸到歐幾里得平面幾何。歐幾里得幾何帶給愛因斯坦的震撼遠遠超過畢達哥拉斯定理:寥寥幾個公理就可以推出世界上所有的復雜定理,而且簡明扼要,滴水不漏,十二歲的愛因斯坦被大自然獨特的秩序美徹底征服。他等不及學校開設的這門課,一口氣把《圣明幾何學小書》自學到最后一頁。
這兩個奇跡決定了愛因斯坦的一生。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愛因斯坦自己說的。1953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在七十四歲生日宴會時舉行記者招待會,記者提問單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據(jù)說五歲時的一只指南針、十二歲時的一本歐幾里得幾何決定了您的一生。此事當真有過?”
愛因斯坦回答:“確實有過。我相信這些外界影響對我的發(fā)展確有重大影響?!彼f:“很少有人洞察內(nèi)心深處發(fā)生的事情。一只小狗第一次見到指南針時可能沒什么影響,很多小孩兒同樣。是什么決定一件事兒對一個人的特殊反應呢?這個問題上我們可能有很多說得過去的理論,但絕不會找到真正的答案?!?/p>
音樂助長了愛因斯坦的想象力,而幾何給他了縝密的推理能力,音樂與幾何成為托舉愛因斯坦這位偉大天才起飛的雙翅。
愛因斯坦后來在《自述》中說:“十二歲到十六歲時我熟悉了基礎數(shù)學,包括微積分原理。這時,我幸運地接觸到一些書,它們的邏輯并不嚴密,但能簡單明了地突出基本思想??偟恼f來,這種學習令人神往,它給我的印象之深并不亞于幾何,好幾次達到了頂點——解析幾何的基本思想,無窮級數(shù),微分和積分概念。我還幸運地從一部卓越的通俗讀物中知道了整個自然科學領域里的主要成果和方法,這部著作幾乎完全局限于定性的敘述,這是一部我聚精會神地閱讀的著作。當我十七歲那年作為學數(shù)學和物理學的學生進入蘇黎世工業(yè)大學時,我已經(jīng)學過一些理論物理學了?!?/p>
愛因斯坦在這里說到的這本書,就是伯恩斯坦六卷本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
1935年他接受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一個中學校報記者采訪時回憶兒時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十二歲時的我剛開始接觸基礎數(shù)學就驚喜地發(fā)現(xiàn)僅僅通過推理便可能發(fā)現(xiàn)真理……我越來越相信即便是自然也能被理解為一種相對簡單的數(shù)學結構。”
塔爾梅不僅給愛因斯坦帶來了數(shù)學,還有哲學。布赫納的《力和物質(zhì)》與伯恩斯坦的《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同樣給愛因斯坦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個十三歲的孩子通讀了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對自由意志的哲學理論十分贊賞。書末康德的著名宣言成為愛因斯坦一生中最愛引用的哲學宣言。
這兩句話在西方哲學史上也非常有名:
“有兩事充盈性靈,思之愈頻,念之愈密,則愈覺驚嘆日新,敬畏月益:頭頂之天上繁星,心中之道德律令!”
康德墓前的墓志銘,就是這兩句話。
塔爾梅與愛因斯坦長達數(shù)年的平等討論激發(fā)了愛因斯坦對數(shù)學的興趣,他干脆放棄學校里無聊的數(shù)學課,開始自學微積分。這次自學的后果很嚴重:很快,塔爾梅就不是愛因斯坦的對手了。更糟糕的是:中學的數(shù)學老師也無法回答愛因斯坦的問題了。這顯然不能讓老師成為愛因斯坦的朋友。他的拉丁文依然結結巴巴,他的算術考試依然錯誤百出,關鍵是,在老師眼中,不符合學校教學規(guī)范的愛因斯坦,就是“智力發(fā)展遲鈍”的典型。老師因此經(jīng)常諷刺打擊這個看上去老實木訥的猶太小孩兒。有次工藝課,愛因斯坦精心制作了一個泥捏板凳,結果被老師從一大堆作品中挑出來示眾:“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同學哄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著臉站起來說:“我想,有比它更糟糕的。”他從課桌里掏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說:“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個,雖然不好,但卻比這兩個強!”
這樣頂嘴的學生,老師能喜歡嗎?曾有老師當堂評論說愛因斯坦的記憶糟糕得像篩子,剛學的東西像水一樣流過他的腦子,一滴都留不下。
其實客觀地說,愛因斯坦的成績并不很差,他的數(shù)學和物理成績一直不錯,其他科目也能及格,但拉丁文一直不怎么樣,而且一輩子沒什么改善,后來雖然變成美國公民,但英語一直結結巴巴,如果那時美國公民考試包括英語,估計他不一定能通過。
電影《少年愛因斯坦》中有個鏡頭,老師在課堂上說,如果上帝創(chuàng)造了萬物,那么他也創(chuàng)造了邪惡,而創(chuàng)造了邪惡的上帝,肯定也是邪惡的。這時,一頭鬈發(fā)的愛因斯坦舉手提問:老師,世界上是否存在寒冷?老師說當然存在,難道你沒挨過凍嗎?愛因斯坦說:不,老師,根據(jù)物理定律,世界上并沒有寒冷。我們所謂的寒冷,其實只是缺少熱量。
老師很煩,這是什么學生?居然當堂教育老師。但愛因斯坦還沒完,他又問:老師,世界上存在黑暗嗎?老師說:當然存在。愛因斯坦說:不,老師,黑暗也不存在。我們所謂的黑暗,其實只是缺少光。我們無法測量黑暗,但我們可以測量光。
老師更煩了。但小愛因斯坦還沒完,他的結論是:“老師,邪惡就像黑暗和寒冷一樣,其實并不存在。我們所謂的‘邪惡,其實只是因為缺少愛?!?/p>
我在愛因斯坦史料中沒查到這個故事的出處,因此不敢保證它是否真的出現(xiàn)過。
不過,它傳神地再現(xiàn)了少年愛因斯坦。
1894年,十三歲愛因斯坦學業(yè)中等偏下,最后,他跟父親移居意大利,沒有在德國拿到中學畢業(y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