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王天社
富平升底尖柿品種2007年經陜西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省級良種(編號QLS72-J051-2006),是目前國內外鮮食、加工兼?zhèn)涞奶赜惺磷悠贩N。具有綜合性狀優(yōu)良,表現(xiàn)穩(wěn)定,繁殖栽培容易,管理方便,在各地普遍表現(xiàn)出晚熟、豐產、穩(wěn)產、果實大、果形好、品質佳、單性結實力強、樹勢強健、適應性強等特征。已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先后獲得諸多美譽和贊評。1995年富平“合兒柿餅”獲第二屆中國楊凌農博會后稷金像獎;1996年獲陜西省名特優(yōu)產品金獎;2001年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中國名特優(yōu)經濟林——中國柿鄉(xiāng)”;2008年國家質檢局第92號公告規(guī)定對富平柿餅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公示[(2013)第1號]中被公示登記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
為了保護和推廣應用這一柿子優(yōu)良品種,我們課題組于2009年起用3年時間在富平縣實施了富平升底尖柿良種豐產栽培管理技術研究。對富平升底尖柿良種進行示范建園管理研究,并輻射帶動周邊柿園管理水平,同時對現(xiàn)有低產柿園通過采取“改園、改土、改樹和病蟲害防治”等綜合管理措施的探索,提高柿果產量和品質?,F(xiàn)將采用的主要技術措施總結如下,供生產中參考。
1新建良種示范園技術
在良種示范園建設中,課題組從實際出發(fā),針對近年來柿子炭疽病發(fā)生有所蔓延的趨勢,在“四大一膜”(即:大水、大肥、大苗、大坑、覆膜)栽植技術的基礎上,注重抓好選用良種壯苗,栽前開帶、苗木消毒等技術的研究,有效提高了新建示范園苗木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證了幼樹的生長。
1.1選用壯苗
選用2年生富平升底尖柿優(yōu)質良種嫁接苗,苗高1.2 m以上,地徑1.0 cm以上,整形帶芽眼飽滿,主根保留長度25 cm以上,側根5條以上,根系完好、健壯,無大傷口,無病蟲害,特別是無炭疽病。
1.2開帶整地
新建柿園90%以上為麥田,為了有效提高成活率,課題組組織專業(yè)造林隊,在所選造林地先實施開帶作業(yè),留足1.5 m栽植帶。
1.3精細栽植
主推栽植密度為株行距3 m×4 m,667 m2栽56株。根據(jù)栽植密度,由專業(yè)隊統(tǒng)一放線,確定栽植點,挖長、寬、深各80 cm的栽植坑,并每株施有機肥30 kg。栽前先用GGR6號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25~50 mg/kg溶液浸根12~24 h,再用29%的石硫合劑液體15~20倍液噴淋苗木,實施消毒處理。
1.4栽后當年管理
一是栽后立即灌定根水,澆足澆透;二是覆膜保墑;三是合理間作,柿農在留足1.5 m栽植帶的前提下,酌情套種一些低稈且生長期短的農作物,6月份后柿園嚴禁套種任何農作物,防止炭疽病危害;四是冬春季樹干涂白,基部封土堆,防凍、防日灼、防病蟲危害,提高了良種示范園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據(jù)2010年8月調查,當年春季栽植成活率達94.2%,2011年9月調查保存率達91.3%。
1.5幼園管理技術
對幼園搞好補植,重點實施土、肥、水、拉枝、修剪等綜合技術措施,為早果、豐產、優(yōu)質奠定基礎。春季對未成活苗木,統(tǒng)一采用成品大苗補植。對前年冬季未深翻的幼園,進行深翻、擴盤,提高土壤通透性,消滅越冬病蟲害。
幼樹施肥在土壤解凍后至萌芽前效果比較 山西果樹SHANXIFRUITS 2014(2)1好,肥料以氮肥為主,配合施入磷鉀肥。施肥量一般每株施農家肥15~30 kg、碳酸氫銨0.4~0.6 kg、過磷酸鈣0.5 kg、草木灰1.5~2 kg。施肥方法采取環(huán)狀溝施、穴施均可。拉枝在4月底到5月初進行。同時還應注意防治早期落葉病和柿蒂蟲、柿棉蚧等病蟲害。
可在萌芽前噴5 °Be石硫合劑1次,6月中旬開始噴多量式波爾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功夫1 500倍液。在幼樹期還應注意樹形培養(yǎng),根據(jù)優(yōu)質豐產樹形要求,重點培養(yǎng)“三枝一心”樹形。冬季修剪未完成的要在春季樹木萌芽前完成,培養(yǎng)好各級骨干枝,調整主側枝方位,開張角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為優(yōu)質豐產打好基礎。三枝一心形整形方法:三枝一心形樹形一般3年成形,樹高3.5~4 m。第1年定干,定干高度1.2 m,當年冬剪或第2年春剪時選留基部三主枝,三主枝盡量不要鄰接以免卡脖。層內間距30~40 cm,主枝方位應斜向行間,水平夾角120°,中心干及主枝均不截延長頭。于第2年4月至5月底拉開主枝,角度以50°~60°為宜;第3年冬剪時在中心干上選留6~8個結果枝組,合理配置,均勻錯落排列。后期修剪時均應在飽滿芽處短截,留外芽,及時疏除過密枝、徒長枝及病蟲危害枝。
2低產園改造技術
低產柿園改造技術課題組總結為“三改一防”技術。
2.1改園技術
課題組在分析原有柿園低產原因的基礎上,對缺株斷行柿園、密度過大及劣質品種等低產園采取稀園補植補造、密園合理修剪、隔株間密及品種嫁接改良等措施,使低改園園相整齊,密度合理,品種優(yōu)良。具體方法為:對667 m2栽植株數(shù)不足56株的缺株斷行柿園,實施補植補造,苗木選用2年生優(yōu)質良種壯苗。對密度過大的低產園,根據(jù)情況,對臨時柿樹適時、適當(量)地采用疏枝、回縮外圍枝,必要時進行隔株間伐等措施,為永久株讓出空間,改善整園通風透光條件,逐步達到柿園結構合理。對部分劣質品種柿樹,采用插皮接進行高接換優(yōu)。在常規(guī)技術基礎上,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接后先用塑料膜將接口和接穗全部纏嚴,再用濕泥球裹住,促進愈傷組織的形成。接后及時除萌、松綁,適時施肥灌水,松土除草,注意病蟲害防治,確保嫁接成活。據(jù)調查統(tǒng)計,嫁接成活率平均達94.6%。對主枝、主干感染炭疽病的植株,采取橋接的辦法進行更新復壯,并及時清理病源組織。
2.2改土技術
2.2.1早施重施有機肥休眠期結合柿園深翻,重施基肥,早施基肥。采果后(10月中下旬)667 m2施腐熟有機肥2 500~3 000 kg,混施尿素5 kg、二銨15 kg,并適當施入鋅、硼等微肥,施肥采用溝施和穴施等方法。
2.2.2生長期合理追肥生長期間把握好兩次追肥時間,第1次在5月上旬枝葉停止生長、新梢封頂前進行;第2次在7月上中旬柿樹生理落果后進行。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鉀肥為主。葉面噴肥從5月中旬到8月中旬,每隔10~15 d噴1次,常用肥料和濃度為:尿素0.2%~0.5%、磷酸二氫鉀0.3%~0.5%、硫酸鉀或氯化鉀0.3%~0.5%。另外,在改土的同時要注意適時灌水。對初掛果樹和盛果期柿園全年澆好4次水,第1次在柿樹萌芽前(3月中旬),第2次在枝梢停止生長后或開花前后(5月上旬),第3次在果實膨大期(6月下旬至8月份),第4次在土壤封凍前澆封凍水(11月份)。
2.3改樹技術
富平升底尖柿目前生產上采用的樹形主要有主干疏層形、三枝一心形和自然開心形,高密度柿園采用紡錘形,課題組主要推廣三枝一心形樹形。對已成形的大樹,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逐步進行改造。
三枝一心形:有中心干,在中心干上錯落著生3個主枝,每個主枝分布2~3個側枝,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中心干上部不留主枝,直接著生結果枝組。該樹形具有易管理、結果早、豐產性強、通風透光、病蟲害少、摘果方便等優(yōu)點。
自然開心形:干高50 cm,主枝數(shù)3個, 方 山西果樹SHANXIFRUITS 2014(2)1位角120°,每個主枝上著生2個側枝,結果枝組著生在主、側枝上。該樹形無中心干,樹冠低、開張,光照足,豐產、穩(wěn)產。
紡錘形:在中心干上均勻錯落著生6~8個大、中型結果枝組,結果枝組下部稍大,上部較小。該樹形樹體成形快,結果早,但通風透光條件差,管理不善易造成枝條紊亂。
2.4防治病蟲害技術
危害富平升底尖柿主要病蟲害有柿草履蚧、龜蠟蚧、木蠹蛾、柿蒂蟲和柿角斑病、柿炭疽病。課題組在柿樹病蟲害防治中,堅持“預防為主,科學治理,依法監(jiān)管,強化責任”十六字方針,一是休眠期加強清園工作;二是冬春季樹干涂白;三是春季柿樹萌芽前噴施3~5 °Be石硫合劑;四是生長季節(jié)認真觀察,及時開展有效的防治。
近年,柿炭疽病在富平柿主產區(qū)發(fā)生較為普遍,嚴重威脅富平柿子產業(yè)發(fā)展。課題組在防治其他病蟲害的基礎上,重點對柿炭疽病綜合防治技術進行了試驗研究和推廣,使示范區(qū)炭疽病得到了有效的防治與控制。主要技術有:①做好清園工作。一是結合冬剪,剪除柿樹上的病枝、病果,連同園內地表的枯枝落葉帶出柿園集中燒毀或深埋;二是對全園深翻一次,將殘留在地表的病原菌埋入地下;三是開春后及時刮除主枝、主干上的病疤,并將壞死組織集中深埋,然后涂抹5~10倍25%丙環(huán)唑乳油或石硫合劑原液等殺菌劑;四是在生長期內隨時剪除園里的病枝、病果及病葉,特別是對發(fā)病嚴重的柿園,更要重視清園工作,將剪除物集中燒毀或深埋。②做好接穗及苗木處理。為了預防和防治柿炭疽病,栽前或嫁接前用29%的液體石硫合劑15~20倍液噴淋苗木或接穗。③加強柿園土肥水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能力。柿樹與其他果樹相比,對鉀肥的需求量更大,N、P、K三大元素的需求比例為5︰1︰4。由于幼齡柿樹營養(yǎng)生長較快,容易感染炭疽病,因此嚴格控制氮肥的用量,注重P肥、K肥、有機肥及微量元素的使用。具體方案為:在重施有機肥或有機營養(yǎng)肥的基礎上,全面補充微量元素,特別是補充鈣、鋅、硼。嚴格控制N、P、K比例,限制氮肥,每667 m2尿素不超過30 kg;降低磷肥,每667 m2二銨不超過15 kg;增施鉀肥,每667 m2氯化鉀不低于20 kg。④采取藥物防治。柿芽露白時全園噴1次5 °Be石硫合劑。從5月上旬前后開始,根據(jù)降水情況每月噴藥2~3次,一般雨前噴1︰3︰500式的波爾多液或1 500~2 000倍50%咪鮮胺等保護劑,雨后噴2 000倍25%的丙環(huán)唑乳油或3 000~4 000倍80%戍唑醇可濕性粉劑或1 500~2 000倍25%溴菌腈可濕性粉劑或0.5 °Be石硫合劑等殺菌劑。由于丙環(huán)唑有抑制生長的作用,會影響樹體和果實的生長,在生產實踐中,我們指導群眾最好不要在8月以前使用。只要做好以上四方面的工作,就可降低柿園炭疽病源基數(shù),減少炭疽病的傳播蔓延。
3小結
富平升底尖柿良種豐產栽培管理技術研究在富平縣莊里鎮(zhèn)南午村、王莊村和覓子鄉(xiāng)三河村開展,新建示范園80 hm2,成活率較對照提高15.7%,累計節(jié)約造林成本7.6萬元;改造低產園120 hm2,667 m2增產246 kg,輻射帶動全縣完成示范推廣面積0.2萬hm2。累計新增產值2 301.2萬元,除去新增投入529.7萬元,新增純收入1 771.5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