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慧
新聞人的職業(yè)生涯未必是一處終老,做一個隨時能夠“切換模式”的新聞人,最能體現(xiàn)其個人的綜合能力。這里結合自身經(jīng)歷,談談從都市報崗位到黨報崗位的身份如何切換的問題。
2009年,遼寧日報實施改版創(chuàng)新,集團從所屬都市報抽調(diào)了部分新聞從業(yè)人員充實到遼寧日報編輯部。初來乍到,我們面臨的最大困惑是身份切換的問題。無論從新聞內(nèi)容的確定上,還是報道選擇的視角上,都市報和黨報都有明顯區(qū)別。我們幾乎無一例外地經(jīng)歷了從茫然到開竅到熟練的過程。從不適應到適應,我們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動腦筋”。
思路一轉天地寬
俗話說,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從都市報到黨報,面對的讀者群大不一樣,承擔的新聞使命也不一樣,說話的方式當然也不一樣。都市報以報道新聞、服務生活為獲取市場和打開市場的主要手段,而黨報則注重于為政黨機關服務,強調(diào)工作報道的指導性,明確的輿論導向性,凸顯極高的權威性和鮮明的典型性。黨報很重要的功能是輿論引導,體現(xiàn)主流意識,傳播主流價值觀。這也是其最重要的價值所在。比如黨報的評論很少刊發(fā)代表“小眾”聲音的“一家之言”,而都市報則比較常見。
從讀者層面上分析,都市報的基本讀者涵蓋層面極廣,以普通市民為主體。黨報則是黨委的機關報,是宣傳政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的工具,在我國特指中國共產(chǎn)黨各級組織的機關報。黨報的基本讀者是各級領導者、決策者,各層面的管理者、投資者、經(jīng)營者和研究者,以及公務員、商人和專業(yè)人士。盡管改版創(chuàng)新的遼寧日報要“讓訂黨報的人看黨報,讓不訂黨報的訂黨報”,以求擴大讀者面,但因為存在的主旨不同、服務對象不同,要求從都市報轉崗的新聞人必須從A到B調(diào)整思路,找準都市報和黨報定位的差別,最終才能找準自身的位置。
思路一轉天地寬。實踐證明,盡快轉換思路,是我們身份切換走出困惑所必須要邁出的第一步。
熟悉中心工作是必修功課
在都市報工作時,我們每天的報道很多是圍繞社會新聞來做的,很少關心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幾乎不去看領導講話或有關政策。到了黨報崗位,不關心、不熟悉中心工作,就無法勝任了。黨的中心工作就是黨報的中心工作,圍繞各級黨委的中心工作,報道社會經(jīng)濟領域出現(xiàn)的新做法、新經(jīng)驗、新典型,充分發(fā)揮黨報功能,努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務,也是黨報新聞工作者應該著力解決并認真抓好的一項重要工作。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進行報道,傳遞正確的政治導向,是黨報公信力之基,也是黨報影響力之始。
從長期來看,經(jīng)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fā)展大局是黨報提升影響力必須長期堅持的。在這個歷史要求和時代要求之下,黨報的新聞工作者必須提升自己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把政策理論水平轉化為輿論引導能力的本事。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的身份轉換只能在學習中加速。熟悉中心工作是“身份切換”必備的“功課”。
新聞的敏感首先來自政治敏感
因為媒體定位、受眾群體、功能角色的不同,都市報的表達方式和黨報的表達方式有不同。
黨報在表達上,應忠實交待背景、客觀分析原因、敏銳提出問題、有效解決問題、挖掘影響和意義,并重視傳播效果,科學分析受眾的心理及現(xiàn)實反應。信息來源的穩(wěn)定可靠、信息內(nèi)容的真實確切以及信息傳播手段的正規(guī)高效,保證了黨報的高信譽度與高美譽度,從而獲得了其特定受眾的信賴、提高了彼此之間的依存度,并最終強化了媒介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都市報在表達上,強調(diào)大眾化、通俗化、多元化、娛樂化,更愿意“講故事”,以其傳播理念與傳播方式制造著自身的影響力、親和力與吸引力,進而博取大眾的青睞。都市新聞以市民為主要讀者群,亦即以市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為市民解疑釋惑,提供信息,凸顯以民為本的宗旨,這是都市新聞的要義所在。
從都市報到黨報,視角要比過去更加寬泛,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既要“民本”,又要“根本”,并且必須起到對輿論的正確導引作用。
但黨報的表達方式和都市報的表達方式又沒有天然的分界線,以讀者喜聞樂見的內(nèi)容和形式去呈現(xiàn),是共同的手段。
都市報側重記錄“發(fā)生”,黨報側重去“發(fā)現(xiàn)”。黨報新聞工作者強調(diào)新聞敏感和政治敏感——表現(xiàn)在對社會宏觀和微觀現(xiàn)狀的把握上:既要明確黨的方針政策——抓什么,如何抓;又要知道基層的情況——群眾想什么,需要什么等等。這樣才能善于發(fā)現(xiàn)什么是有價值的新聞。
黨報記者的新聞敏感是記者政治、理論、業(yè)務水平的綜合反映。新聞的敏感首先來自政治敏感,而政治敏感則來自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政治、經(jīng)濟、社會形勢發(fā)展趨勢的科學預見,對人民群眾思想感情、生產(chǎn)、生活熟悉的程度。只有增強敏感,才能迅速判斷出新聞典型的時代意義,也才能識別出新聞事實背后的有價值的新聞,創(chuàng)作出有時代感的優(yōu)秀作品。
學會嚴謹、準確、有力地“發(fā)聲”
嚴謹、準確、有力的發(fā)聲,是黨的又一個突出特點。
長期以來,黨報以其嚴謹客觀的報道方式在受眾心中樹立起了權威性和公信力。
黨報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政治、文化等重大主題的報道中,體現(xiàn)在社會主流新聞的權威發(fā)布,體現(xiàn)在理論問題的闡述和方針政策的解讀中,體現(xiàn)在典型宣傳、熱點引導、輿論監(jiān)督、突發(fā)事件的報道中,體現(xiàn)在向黨負責和向人民負責的一致性上。
“上面”是什么精神?“下面”是什么情況?黨報在其間必須要搭好黨、政府和人民之間的橋梁,起到紐帶作用。這其中,嚴謹而細致是須始終堅持的法寶,任何時候都不能丟。
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穆青同志對待新聞的作風,是深入采訪、精心提煉,仔細推敲,幾易其稿,不成熟不見報,因而,他的作品篇篇是新聞范文。
我們應該學到的是黨報老新聞人求真務實、不畏艱難、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
無論是都市報還是黨報,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都是必須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工作者的靈魂,是立身安命之本,是奮斗動力和行為坐標。具體到新聞實踐中,不僅要注重“妙手著文章”,更要看重“鐵肩擔道義”。無論處在什么環(huán)境、什么情況、什么時候,都要繃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根弦,不能泯滅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忘記一個新聞工作者的社會擔當。
在新聞選擇上,要找準黨和政府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結合點,作為新聞報道的切入點,作為報道內(nèi)容的主要價值取向,心中裝著大局、筆下多寫群眾,如此我們就有底氣、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