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
A校長到新的學校上任后,決定從抓課堂教學入手,來助推學校的新課程改革。當他第三次走進中年教師S的課堂聽課后,對S老師說:“我發(fā)現(xiàn)你的課堂在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理解方面落實得很好,但是對于作者對語言的運用以及學生對語言的運用方面,幾乎沒有什么關注?!盨老師聽后很平靜地答道:“這么多年來都這樣,習慣了?!薄傲晳T了!”A校長上任的這兩個月來,已不止10個人對他說過類似的話。
是啊,“習慣了”!的確,面對自己一直以來的教學,真是“太習慣了”,因為許多年來都是這么過來的,管它新課改不新課改。有人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教師:“備一年的課,然后重復用了幾十年。”這或許就是對“習慣了”的最好注釋。今年是這樣,明年是這樣,以后年年也這樣,最終便練就鐵板一塊的“習慣了”,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
“習慣”是一種定勢思維,因為這樣的“習慣”,我們才漸漸變得麻木,哪管它“歲歲年年人不同”。所以,課改春風喚不醒,課標精神浸不進,仿佛練成了“金鐘罩,鐵布衫”,一切鮮活的理念襲來,我自“巋然不動”。這,太可怕了!
教育教學上的這種“習慣”,是極其不正常的事情,這種不正常,使得許許多多教師一生都手握著當初那張舊船票,一直重復著“昨天的故事”,總也登不上今天教育改革的“大船”。很多教師也就在這樣的習慣中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而變得一生平庸、毫無建樹。
事在人為。有人說:“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只要敢于打破這種“習慣”,每個教師都能大有作為。但恰恰是,絕大多數(shù)人內外都不曾打破,也不愿主動去打破,因此才總是因循守舊,難以成長。打破往往是個痛苦的過程,所以,也很少有人愿意經歷這樣的痛苦。鳳凰敢于突破舊有,從而涅槃出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新的活力。
澳瑞森·梅倫曾說過:“人類心靈深處,有許多沉睡的力量,喚醒這些人們從未夢想過的力量,巧妙運用,便能徹底改變一切?!弊叱觥傲晳T了”的泥淖,非易事,但也不是什么難事。因為每個教師的心中都潛藏著改變自我的力量,目前最重要的在于喚醒??梢哉f,外部環(huán)境給了我們許多機會,而要喚醒,最終在于我們自己。比如,堅持每天反思,讓教育教學中的成敗得失盡在掌握中,并敢于突破所謂的經驗,于“成敗得失”中發(fā)現(xiàn)教育的微光。同時,堅持讀書,堅持走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用理論浸潤自己的“成敗得失”,并從中發(fā)現(xiàn)許多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的先機。當我們堅持一月、兩月、一年、兩年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來打破舊有的習慣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們也自會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自我,走入新的天地,從而“浴火”重生,超越自我。
有句話說得好,“破執(zhí)才能通機”。其意是說,要破掉那些自己認為很執(zhí)著去做的事情,才能尋找到新的機會;破掉習以為常的思維,才能尋找到新的機遇。享譽世界的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說:“習慣使心靈麻木。”有人說:“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所以,積極行動起來,突破舊有的、不符合成長的“習慣”,經歷煉獄的過程,讓自己的心靈永遠充滿活力。
(重慶市萬州區(qū)百安移民小學 40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