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三國演義》蜀漢集團的悲劇根源

      2014-04-10 04:50:46常業(yè)安
      昭通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guān)鍵詞:蜀漢忠義關(guān)羽

      常業(yè)安

      (昭通學院 人文學院, 云南 昭通 657000)

      《三國演義》主要描寫公元三世紀前后八九十年中,我國魏、蜀、吳三個封建割據(jù)集團在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斗爭。作者通過對劉備、諸葛亮、關(guān)羽等的歌頌和對曹操的譴責,表達了在“尊劉貶曹”[1](P.25)封建正統(tǒng)思想外衣下蘊含的崇高“忠”、“義”,主張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的政治理想。但歷史的發(fā)展和小說的描寫結(jié)果都與作者的愿望相反,“暴政戰(zhàn)勝了仁政,奸邪壓倒了忠義,全能全智、超凡入圣的諸葛亮竟無力回天!”[1](P.30)“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悲劇,更是整個蜀漢集團和整個時代的悲劇”[2]。

      一、“忠義”高于一切,危害了國家利益

      “忠義”是中國儒家傳統(tǒng)道德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爸摇?,即指“忠誠,盡心竭力;又特指忠君”[3](P.1726)?!傲x”,即指“事之宜;正義。指思想行為符合一而宜之之謂義。指情誼;恩誼”[3](P.398)。也包括朋友之間的“信義”、民間路見不平的“俠義”,兄弟、親人之間的“情義”、“恩義”,還包括君臣關(guān)系的“忠義”。在《三國演義》中,“忠義”成了作者所標舉的一面鮮明的旗幟。

      作者大力宣揚“義”的思想。把 “義”作為一種最高的道德典范?!度龂萘x》中的“義”,比《水滸傳》中的“義”更濃重?!端疂G傳》中的“義”,多屬于被壓迫者的思想;而《三國演義》中的“義”,則有更多的內(nèi)涵:有異性結(jié)為兄弟,親為手足,共打天下;有民間思想,有被壓迫人的思想;但更重要的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借“義”企圖共創(chuàng)事業(yè),這個“義”的思想有很多剝削階級的意識在內(nèi)。“手足之情”大于君臣關(guān)系,他們之間的感情,不因富貴而改變。

      “忠義”成就了蜀漢大業(yè),也毀滅了蜀漢大業(yè)。

      劉備、關(guān)羽、張飛“桃園結(jié)義”的共同盟誓是:“同心協(xié)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第1回2頁)。

      他們異姓結(jié)為兄弟,親為手足,他們既是兄弟關(guān)系又是君臣關(guān)系,二者不可分割。

      他們?yōu)榱斯餐睦硐攵鴬^斗,南征北戰(zhàn),出生入死;關(guān)羽和張飛為了蜀漢的事業(yè)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并威震四方,為劉備打下了江山。

      劉備是作者竭力塑造的“寬仁”、“愛國”、“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的“仁義”之君。劉備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處,“與民秋毫無犯”,百姓“豐足”,所以“甚得民心”(第62回141頁),受到百姓的普遍愛戴。他知人善用,禮賢下士,對諸葛亮“三顧茅廬”(第37回85—87頁),以師待之,使得諸葛亮一生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在兵敗樊城時,劉備“不顧自身安危,攜十萬之眾渡江避難,感天動地,兩縣之民齊聲大呼:‘我等雖死,亦愿隨使君?!柶校隼蠑y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兩岸哭聲不絕。玄德于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第41回94頁)。長坂坡趙云救了他的兒子,他接過去就摔在地上,罵道:“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第42回97頁)。劉備也正是憑借這種“忠義”成就了蜀國大業(yè)。關(guān)羽死后,劉備不顧趙云、諸葛亮等人的勸阻,一意孤行,堅決要為關(guān)羽報仇,去和實力懸殊的東吳作大規(guī)模的站斗,曰:“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第81回185頁)?結(jié)果,復仇中,張飛被害;此次東征,幾乎全軍覆沒,大敗而歸,七十三萬人討東吳,被火燒連營。劉備也為此憂憤而死。這種危害大局,影響將來形勢發(fā)展的高于一切的“義”,危害了國家利益,把他們?yōu)橹畩^斗一生的蜀漢大業(yè)全給毀了。

      關(guān)羽是作者作為“圣人”大力歌頌的人物。作品盡情地肯定了關(guān)羽的“義”,“義”不忘本,不忘結(jié)拜兄弟,不為權(quán)勢所動搖,他渾身是“義”。當年(第25回),官渡之戰(zhàn)初期,曹操親自征討初據(jù)徐州的劉備。徐州一仗,張飛敗走芒碭山,劉備投奔袁紹。關(guān)公鎮(zhèn)守下邳,因勢單力薄,被曹操圍困在山上。此時他只有兩條路:或死或降,別無選擇。而他卻早已作好死的選擇:“吾仗義而死”(第25回57—59頁)。曹操出于愛才,想要留住關(guān)羽,就派張遼去勸降,堵住了關(guān)羽的死路。張遼指出關(guān)羽此時若死,有三罪:一負桃園共生死之盟;二負兄長囑保二夫人之托;三負共扶漢室之義。張遼這番話,使這位錚錚鐵漢,居然求死不得,為了保全劉備兩個夫人的性命,也為日后知道劉備消息再去投靠他,不得已忍辱負重,投降了曹操,過著“人在曹營心在漢”的生活。為了“義”,他忍受著巨大的心理折磨。

      曹操對關(guān)羽的 “忠義”人格是非常欣賞和敬佩的。為了弱化關(guān)羽的意志,曹操以禮厚待關(guān)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同時又讓劉備的兩個夫人和關(guān)羽同居一室,關(guān)羽秉燭達旦,未減絲毫意志。為了兌現(xiàn)自己許下的承諾,報答曹操的不殺之恩,關(guān)羽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過五關(guān)、斬六將,使得曹操大為稱贊:“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義士也”。(第25回59頁)《三國志·關(guān)羽傳》記載:“初,曹公壯(關(guān))羽為人”[4]?!度A陽國志·劉先主志》記載:“公(曹操)壯(關(guān))羽勇銳,拜偏將軍”[5]。這一切都表現(xiàn)出關(guān)羽的“忠義”人格。

      然而對關(guān)羽來說,“忠”“義”不能兩全。如:赤壁之戰(zhàn),曹操兵敗,落難而逃,在華容道,只聽“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guān)云長提著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操軍見了,亡魂喪膽,面面相覷。程昱曰:‘某素知云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于彼,今只親自告知,可脫此難?!購钠湔f,即縱馬向前,欠身謂云長曰:‘將軍別來無恙!’云長亦欠身答曰:‘關(guān)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僭唬骸懿俦鴶菸#酱藷o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崎L曰:‘昔日關(guān)某蒙丞相舊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guān)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孺子之事乎?’云長是個意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后來五關(guān)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fā)心中不忍。于是把馬頭勒開,謂眾軍曰:‘四散擺開?!敳懿俚热藳_過去時,云長則大吼一聲,眾將皆下馬,哭拜于地,云長愈加不忍,此時張遼縱馬而至。云長見了,又動故友之情,長嘆一聲,并皆放去”(第50回114—115頁)。在這國家利益(抓住曹操)和個人利益(放走曹操)發(fā)生極大沖突時,他經(jīng)受了激烈的矛盾斗爭,承受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為了“忠”,他承擔著堵截剿滅曹操的重擔,并立下了軍令狀;為了“義”,曹操對他有不殺之恩。為了“義”,關(guān)羽放虎歸山,留下了后患;為了“義”,他背棄自己,背叛了君主??梢哉f蜀漢集團最后的失敗與關(guān)羽的“義釋曹操”也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作者竭力塑造的一個理想的賢相。諸葛亮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和英明的政治見解,他是智慧的化身。在他的身上,進一步體現(xiàn)了作者的“忠義”思想。為了報劉備“三顧茅廬”(第37回)的知遇之恩,為了蜀漢江山,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自出隆中后,諸葛亮就把他的畢生精力消耗在戰(zhàn)斗中?!安荽杓保ǖ?6回),“借東風”(第49回),“空城計”(第95回)、“七擒孟獲”(第89—90回)等都表明諸葛亮具有準確的認識力和判斷力,具有非凡的見識和膽識,更具有非凡的魄力。作者在諸葛亮的身上寄托著人民的理想,諸葛亮驚人的智慧和絕世才能,實際上也正是我國古代歷史上各種斗爭經(jīng)驗和智慧的總結(jié)。然而,“忠義”在一定程度上也正是諸葛亮的弱點,劉備更是深知這一點。在“白帝城托孤”(第85回)中,劉備深知阿斗無能,是輔不起來的,卻偏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更明白劉備的用意,他并非要自己取代劉禪,而是要自己為劉禪盡忠。為此,諸葛亮為了讓劉備放心,便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第85回194頁)。諸葛亮輔助劉禪,劉禪雖以師父之禮侍奉諸葛亮,可劉禪并不信任諸葛亮。因而“四出祁山”(第99—100回),當作戰(zhàn)大勝快要告捷時,劉禪卻聽信讒言,一封書就把將他詔了回來。問有何大事?“后主無言可對;良久,乃曰:‘朕久不見丞相之面,心甚思慕,故特詔回,一無他事’”(第101回233頁)。為了維護“知恩”——“忠”,諸葛亮放棄了千載難逢的良機,一生的心血,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就此給毀了。

      二、勞師遠征,背棄“隆中對”戰(zhàn)略

      在《三國演義》(第38回)“定三分隆中決策”中,作者充分表現(xiàn)了表現(xiàn)諸葛亮對于當時政治形勢的深刻了解和對未來發(fā)展的正確預見。突出表現(xiàn)諸葛亮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的蓋世才能和驚人智慧。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客觀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曹操勢力最強大,擁有百萬之眾,且挾天子以令諸侯,不能與之爭鋒;而孫權(quán)勢力也不弱,據(jù)有江東已有三世之長,且擁有眾多賢能為之用,國圖而民附,可與之結(jié)盟;相比之下,劉備的實力最弱,他雖為皇室后裔,但已淪為平民階層,也沒有什么政治關(guān)系,更無堅實的根據(jù)地,只能游弋奔波、四海為家。因此,只能伺機奪取荊州、益州,以之作為自己的根本,與曹操、孫權(quán)三分天下。鑒于劉備勢單力薄的現(xiàn)狀,諸葛亮認為,奪取荊、益二州后,可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的聲望,招才納士,以擴大自身的政治影響和實力。在具體策略上,諸葛亮認為,對外必須聯(lián)合孫權(quán),建立“抗曹聯(lián)盟”;對內(nèi)要西和諸戌,南撫夷越,以解除北伐的后顧之憂。同時更重要的還在于要“待天下有變”,才能分兵出擊,成就霸業(yè)。鼎足之勢形成后,魏國和吳國都深明“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實莫敢先動”之理,因而都沒有誰輕舉妄動冒然先動,因而形成了均衡的鼎足之勢。

      章武①章武:(221年4月—223年4月)蜀漢君主漢昭烈帝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四月,劉備病死在白帝城,五月,漢懷帝劉禪即位,改元建興元年。三年,四月,劉備托孤之后,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為了盡快實現(xiàn)理想,違背“隆中對”中“待天下之變”而分兵出擊的初衷,連續(xù)勞師遠征,不僅使自己長期處于疲勞作戰(zhàn)的劣勢狀態(tài);還在客觀上造成魏國以逸待勞的優(yōu)勢地位。同時又大損了元氣,造成國勢的衰弱。建興六年,春,諸葛亮親自率主力“一出祁山”(第91—95回)伐魏。由于先鋒馬謖不聽王平的勸阻,一意孤行,致使街亭丟失,加之趙云、也出師不利,諸葛亮只好退回漢中。建興六年,冬,諸葛亮又率三十萬精兵“二出祁山”(第97回)出散關(guān),圍陳倉,后又因糧草不濟而退兵。建興七年,四月諸葛亮“三出祁山”(第99回),后因張苞身死而臥病不起,于是屯兵漢中,回成都養(yǎng)病。建興八年,諸葛亮“四出祁山”(第99—100回),后因茍安誤糧被罰,司馬懿借機命茍安到成都到處散布諸葛亮欲反的謠言。后主聽信謠言,就下詔把諸葛亮召回,正如諸葛亮所言:“吾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如不回,是欺主矣。若奉命而退,日后再難得此機會也”(第100回233頁)。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五出祁山”(第101回),又由于李嚴假傳指令而退兵。建興十二年春二月,諸葛亮“六出祁山”(第101—102回)。出祁山前,諸葛亮更是信心十足地入朝奏曰:“臣今存恤軍士,已經(jīng)三年。糧草豐足,軍旗完備,人馬雄壯,可以伐魏。今番若不掃除奸黨,恢復中原,誓不見陛下也!后主曰:“方今已成鼎足之勢,吳、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孔明曰:“臣受先帝知遇之恩,夢寐之間,未嘗不設(shè)伐魏之策。竭力盡忠,為陛下克復中原,重興漢室,臣之愿也”(第101回235頁)。諸葛亮不聽譙周勸阻:“近有群鳥數(shù)萬,自南飛來,投于漢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觀天象,見魁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氣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聞柏樹夜哭:有此數(shù)般災異,丞相只宜謹守,不可妄動”(第102回236頁)。為急于實現(xiàn)理想,諸葛亮一意孤行,率領(lǐng)三十四萬大軍北伐,殺出斜谷口,占據(jù)五丈原。出兵前,諸葛亮曾與孫權(quán)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十萬吳軍攻魏不勝,便撤回江東。只剩蜀軍單方面與魏軍周旋。諸葛亮求戰(zhàn)心切,用盡一切羞辱的辦法,司馬懿都不出來迎戰(zhàn)。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帶著理想未能實現(xiàn)的遺憾,倒在了北伐途中。為報答“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格精神是崇高而偉大的,也是悲哀的。

      三、人才匱乏,蜀中后繼無人

      治國的根本在于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是一個普遍的真理。蜀漢集團能打下一片天地。除靠“仁愛”、“厚德”、“得民心”外,還因為有“桃園結(jié)義”的兄弟關(guān)羽、張飛,有趙云、黃忠、馬超這樣的武將和諸葛亮、馬謖等文臣;后期北伐時,武將寥寥無幾,文臣就僅剩諸葛亮了。因而每每出師不利。這一方面由于敵強我弱,另一方面也因為文臣武將太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蜀國后期國文臣武將少,與劉備和諸葛亮對待賢才武將的反差態(tài)度有著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

      劉備雖愛才,但卻以貌取人。如:龐統(tǒng)是與諸葛亮齊名的謀士,劉備在對待這兩個謀士時的態(tài)度和做法卻有著極大的反差。諸葛亮是劉備“三顧茅廬”委屈枉顧,極盡誠意請出隆中的;龐統(tǒng)則是自己上門來投靠的?!敖y(tǒng)見玄德,長揖不拜。玄德見統(tǒng)貌陋,心中也不悅”,(第57回129頁)。只因龐統(tǒng)長相丑陋而將他遠遠地發(fā)配在耒陽而不給予重用,讓龐統(tǒng)心灰意冷,終日飲酒為樂。張飛與孫乾去耒陽巡視,才親眼見到龐統(tǒng)的才干,加之魯肅諸葛亮兩個賢士的求情,劉備才轉(zhuǎn)變態(tài)度親近龐統(tǒng),致使龐統(tǒng)專心一意為之效命。只可惜圍攻雒城時,在落鳳坡龐統(tǒng)被亂箭射死,時僅36歲(第63回144頁)。劉備的做法似乎和他的寬厚待人有些反常,就這一點和曹操比起來就差距甚遠了。曹操雖然猜疑心重,但在對待賢才上卻比劉備高出一籌。曹操唯才是用。如(第30回70頁)中所寫:“許攸暗步出營,徑投曹寨,伏路軍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與我通報,說南陽許攸來見?!娛棵笕胝小r操方解衣歇息,聞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漢相,吾乃布衣,何謙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豈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曹操用人謙恭,不拘小節(jié),只要能代兵打仗之人,都為之所用,所以身邊人才聚集。

      如果說劉備用人以貌取人,那么諸葛亮殺魏延則是以相殺人了。魏延殺了長沙太守韓玄,犯何罪?只因為諸葛亮看他后腦有一塊所謂的“反骨”,就要叫刀斧手把魏延捆起來問斬。劉備問他原因時,他說“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顧先斬之,以絕禍根(第53回120頁)?!蔽貉与m然當時未被斬首,但最后還是被馬岱斬了(第105回244頁)。蜀國本來人才就少,再加上劉備和諸葛亮的這些反常做法就更使得蜀軍中人才匱乏了。到最后可憐諸葛亮一人擔負著北伐的重擔,積勞成疾,累倒在五丈原,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了人間。這是敵我力量懸殊,人才匱乏,蜀國后繼無人帶來的悲哀。

      綜上所述,代表“仁政”、“忠義”的蜀漢集團,歷盡艱辛、慘淡經(jīng)營了幾十年,而未能實現(xiàn)匡扶漢室的崇高理想,最后被代表暴政、奸邪的曹魏集團所覆滅。暴政戰(zhàn)勝仁政,奸邪壓倒忠義。蜀漢集團的最后覆滅,除歷史的客觀原因外,更由于蜀漢集團的主觀原因所導致。其主觀原因主要由于“忠義”的道德標準高于一切,狹隘的兄弟之情、朋友之情、知恩圖報的感恩思想,危害了國家的利益;還由于“隆中對”的主要人物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急于實現(xiàn)理想而背棄“待天下有變”而“動“的初衷,連年勞師遠征,使自己長期處于敵強我弱的劣勢地位;也還由于劉備和諸葛亮對待賢士、將才的反差態(tài)度,使蜀國后期賢才匱乏,后繼無人。歷史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蜀國的覆滅,這是個人的悲劇、蜀國的悲劇,更是“歷史的悲劇”[2]。

      [1]袁行霈.中國文學史第四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1版).

      [2]趙亮.《三國演義》人物形象之悲劇性崇高美[J].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版)2009,(7):50—51.

      [3]海辭書出版社.辭海[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4]陳壽撰.三國志·關(guān)羽傳[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2011(第一版).

      [5]常璩.華陽國志·劉先主志[M].濟南:齊魯書社,2010(第一版).

      [6]趙志遠,王晶晶.三國演義[M].北京: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2(第1版).

      猜你喜歡
      蜀漢忠義關(guān)羽
      “關(guān)羽”去世
      傳話游戲
      這條忠義街
      抱樸立新 德行忠義——江陰市立新中心小學“新忠義的力量”少先隊活動掠影
      少先隊活動(2018年8期)2018-12-29 12:15:38
      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們力保蜀漢江山30年
      北廣人物(2018年34期)2018-09-29 12:09:34
      閑話關(guān)羽護嫂
      特別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4:00
      蜀漢“大赦”初探
      法律史評論(2017年0期)2017-07-09 03:43:58
      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
      朋友的情誼
      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
      平凉市| 大丰市| 二手房| 淮北市| 洪洞县| 弋阳县| 武邑县| 阿克陶县| 孙吴县| 嘉义县| 大余县| 秦安县| 公安县| 蓝山县| 佛坪县| 龙岩市| 无极县| 天长市| 溧阳市| 平凉市| 尚义县| 九江市| 定边县| 上蔡县| 中宁县| 华安县| 大港区| 清镇市| 偏关县| 常山县| 泗水县| 吉隆县| 渝中区| 大英县| 灵川县| 宁都县| 镇康县| 旺苍县| 西畴县| 遂溪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