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王十月小說與左翼傳統(tǒng)

      2014-04-10 04:50:46龐倩薇
      昭通學院學報 2014年2期
      關鍵詞:左翼底層文學

      龐倩薇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 云南 廣州 510006)

      一、“左翼傳統(tǒng)”的生成語境及精神內涵

      “左翼”一詞最早源于1925年魯迅為任國楨譯《蘇俄的文藝論戰(zhàn)》所作的《前記》。而真正意義上的“左翼”文學誕生并在文壇乃至國民生活產生影響則要追溯到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出現(xiàn)。在文學史上,對“左翼”文學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界定。狹義的界定認為192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1930年代在左聯(lián)領導下處于當時政治邊緣,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爭奪文化領導權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稱為“左翼”文學。廣泛意義或一般意義上的左翼文學與無產階級文學是可以互換的范疇,其存在范圍已經遠遠超出了1920—1930年代的“左翼”文學運動時期,而是涉及到此后的“解放區(qū)文學”、“十七年文學”、“文革文學”、“新時期文學”、“九十年代文學”乃至“新世紀文學”。[1](P.35)正如洪子誠所指出的:“如果只是在一般意義上使用左翼文學這個詞那它不一定是特指30年代的左翼文學運動,而只是對20世紀中國文學做思想政治傾向區(qū)分時的一種用法?!盵2](P.-)

      (一)“左翼傳統(tǒng)”的生成語境

      “左翼傳統(tǒng)”一詞源于“左翼”文學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的生成與再建構。30年代的左翼文學雖不是一種話語霸權,但“左聯(lián)”作家群體還是創(chuàng)作了相當一部分符合要求的文學作品,并在“左翼文學運動”、“左翼文學思潮”等活動中形成了具有“左翼”特色的敘事成規(guī)和精神傳統(tǒng)。這種精神傳統(tǒng)“經過半個世紀的體制化的灌輸,已經滲透到人們的意識深處,成為集體無意識,并且深刻地影響到中國的現(xiàn)實”,而且,“在當前和未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可以繼續(xù)提供給我們資源性的東西”。[3](P.6)筆者認為當下的底層寫作和打工作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左翼”文學的部分精神內涵在當代的“回歸”、“復現(xiàn)”。

      “左翼傳統(tǒng)”的生成離不開具體的環(huán)境的熏染、刺激。90年代以來,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時還暴露了一些日益嚴重的問題:貧富差距拉大,新的勞資矛盾的出現(xiàn),社會階層分化嚴重。新世紀的社會嚴重刺激了部分底層作家和打工作家的宣泄欲望,在他們的創(chuàng)作當中,有意或無意地出現(xiàn)了左翼文學傳統(tǒng)的敘事模式和精神趨向。隨著底層寫作的發(fā)展壯大,思想界、學術界對底層的越來越關注,有學者指出當下的底層寫作和打工文學在某種程度上接應了1930年代的左翼文學傳統(tǒng),提出要“重估左翼文學遺產”。

      (二)左翼文學傳統(tǒng)的精神內涵

      “左聯(lián)”從幼稚到與其它進步文學力量一起匯成30年代中國文學的主潮,證明它自身具有迥異于其它文學形態(tài)的獨特精神內質:“左翼”文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所貫穿的實踐品格、現(xiàn)實主義品格和現(xiàn)實戰(zhàn)斗性等批判精神,以及它所包含的作家對社會、人生、對民族國家命運的獨立思考,對理想的執(zhí)著和對普通人生存命運的深切關注,這是“左翼”文學最動人、最有價值的精神所在。[1](P.36)因此,總的來說,左翼文學傳統(tǒng)的精神內質可以概括為:為人生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關注下層的民間情懷和平民意識;反映大眾的疾苦和心聲的啟蒙意識和責任意識;對不公現(xiàn)實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情懷等等。

      二、王十月小說中的“左翼傳統(tǒng)”溯尋

      王十月在談到《無碑》的寫作時說,“我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和書中的主人公老烏一樣,在生活中摸爬滾打,感受著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折中的一代中國人的夢想、希望、幸福、失落、悲傷……”[4](P.-)隨著時間的流逝,“左翼”精神傳統(tǒng)長時間里變成集體無意識沉潛在每一個對現(xiàn)實苦難抱有深切關注的知識分子身上,等到適合它生長的土壤出現(xiàn)時,它便迅速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作為底層民眾代表的“農民工”站起來為自己立言中的一員,王十月小說是其身上“左翼傳統(tǒng)”品格在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發(fā)生勾連的境遇下橫空出世的作品。

      (一)關注底層

      “左翼”文學登上文壇之際,在1931年發(fā)布的《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任務》中明確強調,作家創(chuàng)作的任務之一是“必須描寫農村經濟的動搖和變化,描寫地主對于農民的剝削及地主階級的崩潰,描寫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和沒落,描寫工人對于資本家的斗爭,描寫廣大的失業(yè),描寫廣大的貧民生活……”[5]顯然,這個硬性規(guī)定表明了“左翼”文學面向現(xiàn)實、關注底層、以底層為敘述主體的新美學原則,構成新世紀中國底層文學的精神資源。

      新世紀的王十月小說在立足底層、汲取“左翼傳統(tǒng)”精神資源的底層敘事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關注逐漸走向破碎的鄉(xiāng)村,主要體現(xiàn)在“煙村系列”和“楚州系列”部分鄉(xiāng)村的描寫中;二是關注城市邊緣人——進城農民工,這是一個生活在城市卻又往往被城市所忽略的群。打工群體的生存境遇是王十月最熟悉也最難忘的經歷,作為從底層走出來的作家,王十月始終以溫情的目光注視著他的打工兄弟姐妹們:《開沖床的人》把奪人手指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給予了強烈的鞭撻;《國家訂單》講述小老板為了完成訂單,讓員工日夜加班超負荷運作,最終釀成工人張懷恩疲勞死去的慘劇。這些作品用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筆法真誠地再現(xiàn)了農民進城務工的艱難處境以及悲慘的結局。、

      (二)王十月小說的精神向度

      觀照人性。對于承傳“左翼”文學傳統(tǒng)的王十月創(chuàng)作來說,“文學即人學”這一持久不衰的命題也體現(xiàn)于其中:王十月曾說,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像一把手術刀,剖析我們的靈魂。王十月的創(chuàng)作中對人性的探詢有兩個方面,一是對純美、原生態(tài)人性的贊美;另一種是對在外力作用下人性變異的抨擊。前者主要集中在他的“煙村系列”里,后者多見于“打工系列”?!盁煷逑盗小倍鄬煷迕癖娂兠廊诵缘馁澝篮拖蛲!睹鄯洹防镎故玖肃l(xiāng)村民眾純樸美好的人性;《馴牛記》書寫了作者對煙村鄉(xiāng)民崇尚本我,率其本性生活做事的肯定等?!按蚬は盗小倍嗵皆冊谕饬ψ饔孟氯诵缘淖儺?,這里的外力多指向有產階級、現(xiàn)代工廠制度、市場經濟、城市管理制度及利益至上觀念等。作者在這些觀念的指引下,以他的創(chuàng)作指向了打工群體的內心深處。如《紋身》中少年面臨的身份歧視和剝削壓迫與自我認同危機;《開沖床的人》中李想追求正常完滿的生活卻跌入了更加不完滿的悖論當中;《國家訂單》里小老板人性的變異等等。然而作者并不認可簡單的城鄉(xiāng)二元對立。他在答文化周末李云龍關于城鄉(xiāng)二元對立問題時這樣說道,“我更愿意把目光投到每一個‘人’的身上,而不去關心他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城市和鄉(xiāng)村的每個人,都需要自我救贖,都需要在城鄉(xiāng)的融合中取長補短,最終水乳交融,這是我理想中的社會。我希望‘城鄉(xiāng)’這個詞早日成為歷史遺存,成為古董。”因此王十月小說在探尋人性過程中,也始終存在著一種悲憫的人道主義情懷。他以一種平視、溫情的目光觀照他的兄弟姐妹們,他曾化用艾青的詩句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她們愛得深沉?!边@種惺惺相惜、命運相連的友愛和真情成了王十月以后創(chuàng)作生涯中不可斷絕的情愫。在《國家訂單》創(chuàng)作談中,王十月說道:“他們的人生,就是我生命的多種可能性,是我們這一代打工者的可能性,只是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我們終于走向了不同的小徑,然而遠方是相同的,我們殊途同歸?!盵6]對于打工文學的創(chuàng)作,他說,“我有一個小小的愿望,希望對打工生活不了解的讀者,在讀到這本書時,對現(xiàn)在的幸福多一份感恩,把目光與愛能短時間移向身邊這些匆匆而過的打工者,對他們也多一些理解,寬容與愛,而不再是指責、專橫、歧視與漠不關心?!盵7]這位虔誠的人道主義者以自己的寫作堅守在為他的打工兄弟姐妹們呼喚理解、寬容與愛的道路上,他真誠地希望“每一個過著幸福生活的人,都要在心底里對他們(打工者)心存敬意、心懷感恩?!?/p>

      批判精神的復活。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史的脈絡中,底層寫作并不是新世紀才出現(xiàn)的新事物,這一股寫作熱潮是一種文學的“回歸”和“繼承”。它要回歸、繼承、張揚和延伸的是“左翼”文學中最有價值的平民意識、批判意識、啟蒙意識、人文關懷意識、責任意識等優(yōu)秀的文學精神,是對文學現(xiàn)實主義(批判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回歸。[1](P.36)

      作為一個有擔當的作家,王十月的創(chuàng)作早就擺脫個人主觀性情的傾訴和發(fā)泄,他以冷靜的眼光挑剔著打工群體背后掩蓋的一切?!秾びH記》里揭露打工者面臨的命運——以青春去換取微薄的薪水和一個農民工的稱謂,這是一個巨大的諷刺?!堕_沖床的人》以赤裸裸、血腥的現(xiàn)場描繪強烈地抨擊了現(xiàn)代工廠制度對底層民眾肉體的漠視和對生命的不尊重,將批判的鋒芒直指罪惡的利益至上的市場經濟制度?!栋装唏R》里傳達出底層民眾作為中國人卻要在中國的土地上暫住的荒謬。

      (三)敘事模式

      隨意翻開“左翼”時期的文學作品或是當下的底層創(chuàng)作,對底層平民飽受壓迫的苦難境遇的敘述總是隨處可見。“‘左翼身份’所承載的對未來歷史的想象和對社會下層的關注,在小說敘事話語中,表現(xiàn)為‘反抗和出走’的情節(jié)和對下層社會苦難的想象與寫作。”[8]曹清華認為左翼小說的“反抗”情節(jié)有兩種形式,其一是“出走|漂泊”——擺脫已有的社會秩序;其二是“革命”,即對既存秩序的整體性的摧毀。在大多數左翼小說中,蔣光慈的《少年漂泊者》、洪靈菲的《流亡》和《在洪流中》以及蕭軍的《八月的鄉(xiāng)村》等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地講述了一個個“漂泊者”的故事。

      在當下的底層創(chuàng)作中,真正意義上的“出走”和“漂泊”不存在。底層創(chuàng)作的敘述對象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漂泊、肉體流浪在城市的底層平民??嚯y敘事是王十月小說創(chuàng)作與“左翼傳統(tǒng)”一脈相承的地方,其小說中有大量的苦難敘事。王十月曾有這樣的表述,“我生長于鄉(xiāng)村,可是我并不太適宜于在鄉(xiāng)村生存;我來到城市,可是城市如同卡夫卡筆下的城堡,我無法進入。漸漸地,我成了一個游離者,游離在城鄉(xiāng)之間。”(王十月語)作品《少年行》中那群懷著夢想從鄉(xiāng)村逃出,在大城市里漂泊、對美好生活充滿無限向往的少年們正是無數外出務工者的代表;《尋親記》、《冷暖間》、《總有微光照亮》、《關卡》、《底色》等作品描寫了打工群體在城市中艱難生存、身在城市而精神上格格不入的尷尬處境,他們的生活實際上是一種無處安放的精神“漂泊”,他們生活在大城市里,既屬于此又不屬于此。在描述鄉(xiāng)村時,王十月同樣有這樣的困惑。他筆下的煙村看似真實,卻是虛構想象出來的。它既不存在于當下,也不存在于過去,更不可能出現(xiàn)在將來。他所表達的是想象中的煙村,是用來安放無處安放的靈魂的鄉(xiāng)村,虛構是拯救“漂泊”的良藥。

      三、意義生成:繼承與超越

      當下底層的寫作在繼承“左翼傳統(tǒng)”的同時并不僅僅拘囿于對“左翼”文學傳統(tǒng)的繼承,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有某些值得稱揚的超越,變集體為個人,變代述為自述等,這些方面表現(xiàn)了當下底層寫作與“左翼傳統(tǒng)”異質的一面。

      (一)個體聲音的彰顯

      如果說五四是發(fā)現(xiàn)“人”的時代,那么“左翼”則是淹沒“人”的時代。與五四文學偏重思想革命和個體價值相比,左翼文學偏重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強調人與人的外部關系,更側重表現(xiàn)社會革命。根據左聯(lián)的《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新任務》所闡述的內容,可以得出這樣一種信息,即張揚集體主義精神,反對以個人生活為敘事對象,敘事對象由知識分子轉向工農,由個體刻畫轉向群像塑造,由自我內心轉向群眾場面?!倍×釀?chuàng)作的《水》就以其前所未有的粗大筆觸,對農民覺醒、反抗的群像描寫震動文壇。當時馮雪峰發(fā)表的《關于新小說的誕生》中這樣總結《水》的創(chuàng)作實踐——“作者有了新的描寫方法……不是個人的心理的分析,而是集體的行動的開展”,并且把它指認為“左聯(lián)”新的小說的標準之一。[5](P.69-70)

      到了新世紀,從表現(xiàn)個人、發(fā)出個體的聲音這點來看,當下的底層創(chuàng)作更加接近于“五四”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王十月的創(chuàng)作明顯地更加代表個體的聲音,或者說是以其創(chuàng)作來表現(xiàn)他所代表的一個群體的聲音。在他的作品當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底層平民,他們的生活經歷雖然有很大的相似點,但他們又實實在在地代表“我”,代表一個個獨立的打工者或者農民。比如《關外》中住在爛尾樓的“我,”《底色》中因工受傷而得不到補償的劉冬妹,《出租屋里的磨刀聲》中對社會現(xiàn)實嚴重不滿只能以磨刀泄憤的天佑,《不斷說話》里的紅衣少年等等。如果說當下的底層寫作是對“左翼傳統(tǒng)”的“回歸”和“復現(xiàn)”,那么王十月的底層小說在體現(xiàn)個體聲音這塊對“左翼”文學傳統(tǒng)更多的是超越。

      (二)代言與立言

      在目前的學術界和文學界中存在這樣一個爭論,即底層由誰來書寫的問題。誰來表述它最為合適,最為準確?是“俯視”、“觀望”的知識分子作家,還是那些出身底層的作家的自述?

      中國文學史中,底層被代述的歷史綿延不斷,關鍵的原因不外乎底層擁有的文學資源不足或自身文學儲備不夠等,因而需要上層知識分子或是脫離了底層的知識分子為之代言方可將自身的艱難處境敘述完整,到了左翼時期,這一傳統(tǒng)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但新世紀以來的底層創(chuàng)作卻打破了這一思維定勢,底層平民也完全有可能站起來用自己的敘述話語來傳達自身的苦痛和艱難。王十月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出身底層如今依然身居底層的寫作主體的敘述,他的創(chuàng)作表明了底層文學變以往的他述、代言為自述。他主動站起來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向世人申述壓迫者施加在他們身上的苦難。也許王十月的創(chuàng)作文學性比不上代言的底層作家,但是作者本人的在場性敘述這個事實遠勝那些靠資料堆砌的真實。王十月的底層創(chuàng)作選擇了由自己來立言,這本身就是一種超越。

      社會的轉換使得底層問題成為一個無法忽略的社會問題,作為一個出身底層的作家,王十月同樣無法回避這些突出的變化。從五四傳統(tǒng)到“左翼”文學精神,對理想的執(zhí)著,對現(xiàn)實的嚴肅關注,對民族和民眾苦難的精神承擔,仍然是當代文學和當代知識分子不可或缺的巨大精神資源 。[1](P.37)王十 月 的 小 說 創(chuàng) 作 無 疑 繼 承 了 這 種 來自“左翼”文學的精神傳統(tǒng),他秉持為人生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關注底層、同情底層;他用自己的創(chuàng)作反映大眾的疾苦和心聲;對不公現(xiàn)實表現(xiàn)出強烈的批判意識等等,這一切無不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得到最真實的反映。然而,他的創(chuàng)作不是對“左翼”文學經驗的全盤接受,而是有選擇的吸收,所以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明顯沒有“左翼”文學鮮明的政治立場,沒有全然表現(xiàn)集體主義、更加傾向于表現(xiàn)個體聲音,更放棄了“左翼”文學的代言傳統(tǒng),變代言為立言,變代述為自述:這是他對“左翼傳統(tǒng)”的超越。

      [1]白亮.“左翼”文學精神與底層寫作[J].江漢大學學報,2007(4):35—37.

      [2]洪子誠.問題與方法(第1版)[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259.

      [3]趙園,錢理群,洪子誠,等.20世紀40至70年代文學研究:問題與方法[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2):1—37.

      [4]陳福民.歷史被銘記的另一種方式[EB/OL].http://www.fjsen.com/l/2009-11/25/content_2084562_3.htm.

      [5]馮雪峰.論文集(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65.

      [6]王十月.國家訂單創(chuàng)作談幾點隨想[EB/OL].王十月天涯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58512 & PostID=13361788.

      [7]王十月.理解、寬容與愛的力量——《無碑》創(chuàng)作談[EB/OL].王十月天涯博客.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58512 & PostID=19029006.

      [8]曹清華.何為左翼,如何傳統(tǒng)—左翼文學的所指[J].學術月刊,2008,(1):102—109.

      猜你喜歡
      左翼底層文學
      航天企業(yè)提升采購能力的底層邏輯
      我們需要文學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江南書院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紅樓夢學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左翼戲劇運動時期(1930-1935)
      前期延安文學對左翼文學的繼承
      我與文學三十年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
      回到現(xiàn)實底層與悲憫情懷
      小說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47
      左翼電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電影新作(2014年5期)2014-02-27 09:14:24
      略論“底層”
      雜文選刊(2013年7期)2013-02-11 10:41:11
      西平县| 祁门县| 白城市| 兴化市| 宿松县| 瓮安县| 天津市| 太仓市| 垫江县| 贵南县| 时尚| 出国| 合水县| 运城市| 利辛县| 苏尼特右旗| 新田县| 桦川县| 黔江区| 新郑市| 恭城| 宜宾县| 中宁县| 出国| 灌云县| 安福县| 徐闻县| 额敏县| 内江市| 贺兰县| 恩平市| 晋江市| 彰化市| 墨江| 长海县| 虞城县| 灵川县| 英山县| 喀喇沁旗| 会东县| 禄劝|